晶片巨頭再現巨震!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港股方面,中芯國際早間停牌,下午復牌後一度大挫超9%,最終收跌近5%。
消息面上,15日晚間,中芯國際宣布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同一時間,有市場傳言稱,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梁孟松因不滿此人事變動,在大會現場提出辭職。
16日早間,中芯國際回應稱,已知悉並正在核實核實聯席CEO梁孟松辭任意願,任何本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本公司發布公告為準。從開盤後兩市市值蒸發近百億的情況來看,這場「內鬥風波」似乎也波及到了二級市場。
技術大牛二度回歸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蔣尚義獲委任為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自2020年12月15日,也就是即日起生效。
現年74歲的蔣尚義,在半導體行業具有超過45年的經驗,是當之無愧的技術老將。其曾就讀於國立臺灣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主修電子工程。畢業後,在美國就職於德州儀器和惠普公司。後於1997年返回臺灣,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2013年底退休,彼時職位為共同營運長,退休後還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
此次履職也是蔣尚義「二度回歸」中芯國際。2016年,蔣尚義曾加盟中芯國際,任職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並於2019年6月21日辭任。其任職期間,中芯國際的新工藝從28nm推進至14nm,同時在12nm工藝研發方面取得突破。
隨後,蔣尚義加盟武漢弘芯出任CEO,公開表示將在弘芯開發獨特的物聯網領域的晶圓代工模式,可惜武漢弘芯此後爆雷,傳出投資與設備無法及時到位、廠房建設遇阻、新員工難以入職等傳聞。變成了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半導體爛尾項目典型」。
今年11月17日,蔣尚義公開發布律師函聲明,表示已經於6月因個人原因辭去武漢弘芯一切職務,且弘芯也已經接受了蔣尚義遞交的辭呈。也意味著,其履新不足一年再次「跳船」。
有媒體報導稱,此次是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出面力邀,而為了迎接這位技術大牛的回歸,中芯國際也開出了頗為豐厚的條件。公告顯示,蔣博士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計670,000美元(約440萬年薪)及年度激勵。年度激勵將按照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薪酬政策且由董事會參考本集團的業績以及其個人的表現釐定後發放。
不過,蔣尚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芯國際尚未向其特別允諾資源支持:「中芯國際給我的待遇比我以前在臺積電的還要差,武漢弘芯給的也沒有比臺積電好,這是確定的。
蔣尚義進一步表示,其決定加入中芯國際的關鍵是追求技術理想與事業目標。蔣尚義認為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是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業的發展方向之一。而中芯國際有先進封裝的基礎,同時先進位程技術已經推進至14nm、N+1、N+2,能夠實現其在技術方面的夢想。
有業內人士指出,蔣尚義的回歸,將對中芯國際在先進位程與系統整合領域的研發提供極大助力。今年以來,中芯國際頻頻被美國威脅「拉黑」,損失最大客戶華為。而蔣尚義擁有業內數一數二的能力與資源,二度加盟後能夠發揮餘熱,幫助中芯國際度過當下難關。
梁孟松「憤而」辭職
蔣博士的回歸似乎也引起了公司內部的人事巨震,同日爆出了CEO辭職的消息。有媒體報導稱,15日梁孟松已在董事會上遞交書面辭呈,稱其事先對蔣尚義的就職「毫無所悉」,而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並未當場核准梁孟松辭呈。
從議案表決中「無理由棄權」,能看出梁博士的「不悅」。中芯國際公告顯示,董事會表決通過關於委任副董事長、執行董事的議案,其中僅有董事梁孟松博士無理由投棄權票。於是梁博士的辭職也被認為或許與蔣博士回歸一事有著直接聯繫。
隨後,官方對「辭職」一事也進行了證實,中芯國際公告稱,有媒體報導本公司執行董事及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博士擬辭任本公司職務的消息,並且本公司已知悉梁博士其有條件辭任的意願。目前公司正積極與梁孟松核實其真實辭任意願。不過,公告中並未解釋該「條件」所指向的具體內容。
在網傳的辭呈中,梁博士先是回顧了過往的血汗付出:「在1000多個日子內,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費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短期目標似乎已經超預期、圓滿地達成了。」
又表達了感到未被尊重與信任的不滿情緒:「對於蔣先生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一事,我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我覺得你們應該不需要我在此繼續為公司的前景打拼奮鬥了,我可以暫時安心的休息片刻。」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不是性格耿直的梁博士第一次「憤而辭職」,上一次的老東家是臺積電。
有傳言稱,梁博士自2009年從臺積電離職後,其「畢生願望」就是打敗臺積電。2011年加盟三星之後,便帶領三星披荊斬棘迅速突破製程工藝,並接連拿下了蘋果和高通的大單,在半導體領域迅速崛起。為此,臺灣商界、政界、法界合力圍剿,判決梁孟松不得在2015年9月之前回到三星。之後三星因技術工藝不過關,再次掉隊。
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此次事件的兩位主角,梁孟松博士均出自臺積電,兩人曾經共事長達12年。蔣尚義博士在任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共同運營長時,曾是梁孟松博士在臺積電的前領導。
如今,師傅已年過古稀,徒弟也早就成長為了足以在世界頂尖企業掌舵的行業骨幹,兩人在半導體領域的傳奇色彩不相上下。
據悉,在臺積電就任時,蔣尚義親自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16nm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一舉彎道超車,成為了技術引領者。
蔣博士同時也是提議做先進封裝路線的第一人,得張忠謀批准後,其成功帶領臺積電走通該技術路徑。如今臺積電在3D封裝領域取得的技術突破與先發優勢,為其延續摩爾定律,保持優勢地位,也提供了技術保障。
另一邊,梁孟松博士對中芯國際的意義也尤為重大。
據悉,梁孟松於2017年10月加盟中芯國際,在短短300天的時間內,帶領技術團隊攻克了14nm工藝技術的難關,將工藝良品率提升到95%。目前N=1,N+2等工藝進展順利。在財務表現上,也迎來了新一輪景氣周期。
有分析觀點指出,過去幾年,資本市場對中芯國際態度之所以有所改觀,梁孟松從三星轉投中芯國際出任聯合CEO,是關鍵節點之一。
至於兩人產生矛盾的原因,根據這份未經證實的「辭呈」透露的信息或能猜測一二。目前中芯國際的28nm、14nm、12nm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而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機臺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有市場觀點認為,在這即將收穫成果的時刻,前領導蔣尚義突然空降回歸,很有可能直接分走功勞,故引起了梁孟松的「強烈不適」。
甚至有市場傳言稱,以梁孟松的性格,不排除再度上演賭氣出走,履新其他公司的可能性。不過其對於中芯國際意義重大,公司應該會竭盡全力挽留。
最後,還有個值得提的細節,蔣博士目前籤訂的合同任期僅為一年。根據公告,蔣博士將與本公司訂立聘用合約及董事服務合約,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本公司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蔣博士須於2021年的股東周年大會上接受股東重選,如獲重選後,其後須按照本公司之組織章程細則至少每三年一次輪值退任。
也就是說,若梁孟松最終選擇留下,這場「內訌」在一年後說不定還將看到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