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唐詩宋詞,各領風騷。詞在宋代達到了巔峰,然詩也是一絕。唐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鬼李賀等等文學家,而宋有詩神蘇軾。蘇軾留下來的詩多達兩千七百多首,許多詩人望塵莫及。
今天來欣賞蘇軾的一首詩,那是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前往黃州路上所寫的一首詩。
《陳州與文郎逸民飲別,攜手河堤上,作此詩》
白酒無聲滑瀉油,醉行堤上散吾愁。春風料峭羊角轉,河水渺綿瓜蔓流,君已思歸夢巴峽,我能未到說黃州。此身聚散何窮已,未忍悲歌學楚囚。
文郎的白酒美不勝收,甘甜爽滑猶如酥油。醉酒後攜手去河堤散步,散去了我滿腔憂愁。
春風料峭還讓人感到一股寒意,風像羊角一樣向上漫遊。
今春的河水渺渺綿綿,如同瓜蔓水般漫流。
你父親的靈柩要回巴蜀,你連夢中也在計劃籌謀。
我的前途無話可說,我的流放地是在黃州。
人生的聚散無窮無盡,何必唉聲嘆氣學楚囚。
四十五歲的蘇軾,被貶黃州,途中經過陳州,在陳州文逸民的家住暫住。這位文逸民是蘇軾弟弟蘇轍的女婿,蘇軾也與他父親相知,所以稱之為文郎。蘇轍也因為蘇軾的案件而遭到牽連,但他特意趕了二百裡路,從商丘來到陳州與蘇軾和文郎相聚。文逸民熱情地招待了老丈人及其哥哥蘇軾,並在酒後一起攜手上河堤,蘇軾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白酒無聲滑瀉油」,這一句是在讚美酒,他們喝的酒甘甜爽滑。這裡的白酒並非我們今天所說的燒酒(60度高粱酒),我們所說的燒酒到明朝才被釀造出來。「醉行堤上散吾愁」,喝完酒他們都有些醉了,於是攜手同行,到河堤上去散步,但願能散去蘇軾滿腔的憂愁。
這首詩創作的時間是在正月,冬末春初,春風還帶有一絲寒意,於是蘇軾說「春風料峭羊角轉,河水渺綿瓜蔓流」。春風帶著寒意吹來,像羊角一樣彎曲向上升起。「羊角」指曲而上升的旋風,出自莊子《逍遙遊》「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不過清代紀曉嵐在《蘇文忠公詩集》中評價說「羊角乃旋飆之狀,與春風料峭不合」。「河水渺綿瓜蔓流」,這是在形容河水的水流之大。黃河五月河水大汛,正瓜蔓之時,於是瓜蔓流就被用來形容大水。
「君已思歸夢巴峽」,這句詩寫的是文郎家事。文郎的父親文與可在上一年去世,他的孩子們正準備載父喪歸蜀。他們將回故鄉巴蜀,而蘇軾卻是要前往黃州流放之地。這一對比,蘇軾又感到憂愁了。
「此身聚散何窮已」,相聚與分手無窮無盡,但相聚的日子少,別離的日子多。「未忍悲歌學楚囚」,離別的日子還多呢,不必唉聲嘆氣學楚囚了。「楚囚」指春秋時期被晉國俘獲的囚犯,出自《左傳》,在《晉書》和《世說新語》中都出現過,後來用來比喻人處於困境,只知在一起悲痛傷心卻無所作為。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蘇軾一頓美酒佳餚,就想「散吾愁」,確實是很難做到,在這首詩中,也處處透露著他的悲憤,好友的去世,還有他被貶黃州,都給了他重大打擊,這讓人覺得人生聚散,幻滅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