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位老農聊天,聊到了男女婚姻的話題上。這位老農說:古代男女相親,可是有諸多講究的,其中有一條講究就是男女青年的家長會互相仔細打量一下對方孩子的手,如果雙方家長對「手」不認可,婚姻就成不了。
「什麼?男女雙方的家長怎麼會互相打量對方孩子的『手』呢?其用意何在?」我不解地問老農。
老農說:在以前,我們民間有句俗語叫做「娶妻嫁漢全看手,糴(di)谷糶(tiào)糧全看鬥」。幾乎所有的家長在自己孩子找對象的時候都會先觀察一下對方孩子的「手」,如果有一方家長沒有相中對方孩子的「手」,婚姻就有可能告吹,其具體用意為:
手是人體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是改造大自然所能使用的最完美工具。就農民而言,田裡的一切農活都離不開手,因此,凡是勤勞的農民,他的手一定是粗糙的,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動中,手上結滿了老繭;倘若一個人不喜歡勞動,那麼,他的手就會顯得很細嫩,不會有老繭存在。在相親的過程中,女孩子的家長通過觀察男孩子的手就能夠知道這位男孩子是否勤勞,是否肯下力幹活。一旦女孩子的家長發現男孩子的手上沒有老繭,顯得有些細皮嫩肉,那麼,他們就會認為這個男孩子怕吃苦,不愛勞動,自己的姑娘嫁給他就會吃苦,因此,就不會同意這門親事。
而男方家長觀察女孩子的手主要是觀察女孩子手的纖細程度。因為古人認為:如果女孩子的手比較纖細,十指修長,就會非常靈巧,就會非常適合做各種針線活,會將家人的各種穿戴都拾掇得井井有條,從而使自己的丈夫和兒女都能夠有一個齊整的穿戴。所以,這樣的女孩子,男方家長就會比較喜歡,就願意娶這樣的女孩子做兒媳婦;反之,如果女孩子的手比較粗苯,男方家長就會認為這個女孩子做針線活不行,娶了這樣的女孩子會使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孫女受罪,因此,就不樂意這門親事了。-----這就是古人「相親術」的一種。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麼,『糴谷糶糧全看鬥』又是啥意思呢?」我問老農。
老農接著說:「糴」是買入的意思;「糶」是賣出的意思。古代人稱「買米」為「糴谷」,稱「賣糧」為「糶糧」。
在古代的時候,一旦家庭出現了經濟困難,就會「糶糧」,用以換取經濟收入;而一旦自己沒有糧食吃的時候,也會「糴谷」,用以解決家人的吃飯問題。而不管是「糶糧」也好,還是「糴谷」也罷,都是用「鬥」來計量的,「鬥」的大小也就意味著買賣糧食的多少。不過,古代人用的「鬥」並沒有完全統一規格,其大小是會有略微差別的,作為賣糧的一方來說,希望使用「小鬥」;而作為買糧的一方來說,則希望使用「大鬥」,因此,買賣雙方會在交易的過程中存在一些爭議,而爭議到最後,必然會有一方妥協,從而使一方吃虧,而另一方佔了便宜。所以,古人都把「鬥」看得很重要,都認為吃虧與佔便宜全在「鬥」的大小上。這就是「糴谷糶糧全看鬥」的由來。
老農說到這裡,我總算是明白了「娶妻嫁漢全看手,糴谷糶糧全看鬥」這句俗語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勞動人民還是蠻有智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