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體育項目中,中國除了國球桌球,最引以為傲的球類項目就是排球,尤其是中國女排。你知道中國女排有個娘家基地在漳州嗎?今天我們一起去漳州市薌城區新華北路的中國女排騰飛館找找答案吧。
漳州是中國女排的娘家,有人說,它也是中國女排的「福地」。最早漳州與中國女排的淵源是從1972年開始的,國家體委(今體育總局前身)為了發展排球事業,決定在我國南方建立一個排球訓練基地。經過多番考察,時任國家體委排球處處長的錢家祥最終選定歷史名城漳州作為基地地址。
當時的漳州還沒有可以供隊員們訓練的場所。在28天裡,漳州群眾自發組織、修建了簡易的竹棚訓練館。也就是從這最早的竹棚館開始,艱苦的訓練孕育出了鋼鐵般的中國女排。
在中國女排騰飛紀念館裡珍藏244幅歷史照片、榮譽獎章、獎狀、獎盃仿製品,籤名排球、題詞、剪報、刊物、畫冊以及中國女排姑娘刻苦訓練時使用過的部分實物等大量歷史資料,儼然成為「女排精神」的「博物館」。看到女排姑娘使用過的磨破的護膝墊、帆布背心、運動服、實心球、排球……這些背後都是她們超出想像地拼搏與付出。漳州是中國女排的「娘家」,女排從漳州走向世界,登上最高領獎臺。
站在這些榮譽牆面前,說心中無波瀾是不可能的。2012年我在倫敦做奧運直播時候,第一次在現場看中國跳水隊出徵,那種心潮澎湃是一種本能,只要中國隊出場,就會熱血沸騰,大聲吶喊助威。所以當我面對中國女排巔峰榮譽的照片記錄時候,更多會去想她們鮮為人知的努力有多大。
沒有什麼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電視機或電腦前看她們一場場拼,直到最後頒獎時刻才露出久違笑容。1981年11月,中國女排以全勝姿態,首次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此後又連續奪得1982年世界錦標賽冠軍、1984年奧運會冠軍。
很慶幸在中國女排騰飛紀念館裡,我們還看到成功背後的故事。1992年,中國女排在巴塞隆納奧運會上失利後陷入低谷。當時,有些人不理解,甚至指責抱怨。漳州作為「娘家人」成為最堅強的後盾。
漳州體訓基地舊訓練館已經不能滿足排球現代化訓練的需要,新建的騰飛館訓練房只有兩塊場地,比賽館因資金短缺500萬元拖了幾年未能竣工,使得每年的女排訓練場地不能保證。為了女排騰飛獻愛心,支持中國女排重振雄風,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學校,從領導到市民紛紛踴躍捐款,漳州420萬人民人均捐款1元以上。郎平在美國獲此消息後激動地說:「這是漳州人民對女排的支持,也是女排的力量源泉。」1994年,總投資1900萬元、佔地4800平方米的中國女排騰飛館竣工。
女排的成功,凝聚了不僅僅是女排成員的努力,還有歷任主教練默默無聞的付出。大家印象中比較熟悉的是郎平和陳忠和,其實除了他們,還有牆上這麼多位教練,更多為女排奉獻的人們就像「娘家人」漳州人一樣一直存在著。
紀念館裡還有一個觸動我內心的是各種排球的展示。他們都是不平常的排球,比如上圖右邊的排球是孫晉芳、張蓉芳訓練時用過的實心球,而左邊是1991年日本國家女排訪問漳州時,贈送的。排球在這裡,是奮鬥的見證,也是體育文化的交流。
2003年11月15日,中國女排在重新奪回闊別17年的世界冠軍後,向漳州發來親筆籤名的傳真信,作為贈給「娘家」最珍貴的禮物。中國女排在傳真信裡寫道:「祖國萬歲,娘家溫暖!感謝娘家漳州人民的關心和支持!」
現在在紀念館中還有一顆巨大的排球,上面有許多名人籤名。也許你會好奇騰飛紀念館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央視綜藝節目《一堂好課》中故宮學院單霽翔院長為漳州中國女排騰飛館劃重點:郎平和她的戰友們是從那裡走向世界,奪得了當年的五連冠,所以這個騰飛館,就應該把它保護下來,作為女排精神的一個紀念。
在中國體育史冊上1981年11月中國女排在第三屆世界盃上以全勝戰績首次奪冠。距騰飛館不遠處建有中國女排「三連冠」紀念碑,是漳州人民為紀念中國女排奪取「三連冠」而建造的。碑柱高24米,銀灰色,頂部叉成三支小柱高託一個排球,象徵著中國女排&34;,這個雕塑充滿神奇,自雕塑落成後,漳州這個颱風多發的城市,市區再也沒有遭遇過颱風的正面襲擊,甚至避開了建國以來的最強颱風莫蘭蒂,被漳州人稱之為定風珠。但是不久前的米克拉沒抵擋住,人們猜測是因為新基地啟動。無論如何,漳州人一直支持女排,發揚著女排精神。有機會,大家記得來這裡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