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京津德比還是發生了小衝突,但比以前小太多了
有人說,一個聯賽不能沒有德比,有如四川火鍋不能沒有辣椒,酸辣湯不能沒有胡椒麵。
在歐洲聯賽,不僅豪門之間有德比,而在很多偏遠的城鎮、一些弱小的俱樂部之間,同樣有德比。
可以說,對於聯賽,德比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必然。
2014年,新浪體育推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20年詞典,其中一期節目專門回顧了中國足壇的德比。京津德比作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以來傳承最久的德比,成為了職業聯賽成立以來足球人繞不開的話題。
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自古以來,能闖天津衛的可不是一般人物,完全媲美和後來能在上海灘翻雲覆雨的梟雄。而這也成為了天津人的驕傲,驕傲在滋養了天津衛的海河穿城而過,驕傲在津門的底蘊和俠義。
清末時期的天津衛
離天津二百多裡外的北京同樣擁有著另一份驕傲。皇城根兒,京畿腹地,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驕傲與優越。你天津衛再牛,你衛哪兒啊,還不是我們北京。
老北京皇城根兒
不服就cei(卒瓦)丫的。
甭管是北京人還是天津人,只要脖子一梗起來,那就是一個字,幹。
京津德比就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誕生了。
壹
足球是文明時代的戰場。既然是戰場,就免不了流血受傷。
2013年,國安和泰達的老甲A球員們張羅了一場「京津德比」,高峰和施連志兩位昔日的爭議人物在場邊一邊開著玩笑,一邊來了個熊抱。
高峰左()和施連志一笑泯恩仇
然而回到1996年的那場京津德比,可不是這般雲淡風輕。當時,出擊的守門員施連志以一個「不是一個守門員正常的出擊動作」飛踹向帶球突入禁區的高峰,當時國安主帥金志揚回憶說,高峰肚子上有五六個血紅的鞋釘印。
施連志飛踹高峰
老國安們不認為那時可以稱作京津德比,用國安前中場楊璞的話說,算哪門子德比,經常被雙殺,動不動就兩三個球,三四個球差距的大比分。泰達從來都是那個被虐的一方。
這個現象一直到1999年,金志揚拾起天津泰達的教鞭。
德比成立了,雙方的比賽也開始了火星四濺的時代。
紅黃牌,飛鏟,球員衝突,惡意犯規……直至2009年,泰達球員譚望嵩再次一腳飛踹向國安門將楊智,而且是在國安的地盤兒——工體。
譚望嵩飛踹楊智
場上衝突不斷,看臺上球迷也沒閒著。
北京球迷罵一句狗不理,天津球迷還一句狗腿子,看臺上雷射筆四射,帶褶兒的包子滿天飛,還有羞恥的保險套裝了水……
雷射筆最早也算是工體球迷的首創。
當然,最後雙方一致將口號改成了XXSB,比如天津SB,國安SB。
在中國足壇,你很難找到哪個德比能像京津德比這樣場內場外都是話題和故事。
貳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每個事物都有他的興衰路程。
國安還是那個皇帝老大我老二的拽拽的樣子,而泰達卻已經在不斷地折騰中和天津另一支曇花般閃現的球隊的比襯下,再次失去了一度奪得的江湖地位,甚至要靠著一些手段才能保級。
此時的京津德比,已經再次回到聯賽成立之初那般沒滋拉味兒的時代。
而本賽季的聯賽,又成了賽會制。少了球迷的吶喊,場邊教練想安排點什麼戰術都能被聽得真真兒的。
昨天的京津德比場內冷冷清清
場上實力懸殊,場下一片靜寂。
第一回合,國安3比1泰達。國安先取得進球,泰達扳回一球,後面就再也沒泰達什麼事兒了,國安連進兩球,場面形勢幾乎是國安摁著泰達肆意摩擦。而昨天的第二回合,國安又2比0取勝。泰達連還手的能力都沒了。
本賽季的京津德比首回合
本賽季的京津德比次回合
兩場比賽,幾乎像是美軍攻打伊拉克,總射門數31對13。數字挺對稱,力量太懸殊。
積分榜上,一個6勝3平1負排B組第二,一個1平9負,賽季至今難求一勝,B組墊底。
場上形勢一邊倒,場邊吶喊沒球迷,甚至電視機前球迷的強弱心境都已經不同往日,這京津德比已經沒內個的味兒了。
其實每次京津德比前,老甲A球迷還會對比賽有所期待,然而隨著泰達的衰落以及國安的持續穩定,京津德比已經食之無味——看上去像是一鍋燉了快30年的老湯,喝起來卻發現只是一鍋刷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