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從培養教師職業素養出發,將教學工作與農業裝備技術專業建設深度融合,提出專業教師要「農忙下田,農閒科研,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的基本教學思路。

    實踐中,一線教師工作熱情與活力被激發,他們將教學工作與提升教師專業技能、教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緊密結合,立足教書育人,緊追科技前沿。學校做到了產教融合與人才培養同頻共振,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

    學校機電工程學院共有36名黨員教師。其中,由16名黨員教師組成的智能農機服務團隊已成為學校的黨員示範崗。該團隊教師均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其中副教授5位、講師9位、助教2位。

    自創建以來,團隊始終圍繞智慧農機助力國家戰略開展了一系列科研教學緊密融合的工作。團隊成員廣泛聯繫校企合作企業技術服務骨幹,組建了無人機植保、旋耕機維修、農機自動導航等技術保障服務團隊。

    團隊利用微信網際網路以及「雲上智農」App等平臺,以遠程視頻指導及深入農戶、田間現場技術示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省內多地多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開展旋耕機維修、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作業等多項技術服務,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為此,學校上下逐步形成「能幹事、幹成事」的工作氛圍。

    如今,學校教師的腳步已邁出國門,全體教師幹事創業激情高漲,曬成績、比業績、亮風採,精氣神不斷提升:學校專門派出兩位教師,他們不顧環境惡劣、飲食不習慣及人身安全問題,遠赴肯亞,協助當地教育部,完成為期6個月的「農機專業師資培訓」工作;學校還有5名一線教師入駐興化某企業,不顧酷暑蚊蟲,挑燈夜戰,繪製近1000張圖紙助力企業產品升級,並指導生產調試……

    沉到基層解難題,創新思路立課題

    基於教學與技能培訓的需要,學校建立了校級「農機虛擬仿真實訓室」「智能農機田間作業實訓基地」,並與江蘇大學共建「國際農機人才培訓基地」。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推行的全國首個「省級大學生農機駕駛考培基地」也落戶學校,實現了「農機助學、送考進校」,為農業機械化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關鍵性人才。

    學校全體教師「沉到基層解難題,創新思路立課題」,教科研成果逐年增長。兩年來,學校教研室共獲得校級產業創新團隊1個、省級信息化教學獲獎1項、校級及地方科研課題10個、省級科研課題7個;授權、受理髮明專利12個;教師發表省級以上科技論文10餘篇、編寫各類教材4部。

    自2017年起,學校實施「援智工程」,率先到肯亞、加納、象牙海岸等艱苦地區進行支教工作、參與企業急切的技術研發工作、深入鄉村實施技術指導。教師深入一線,全心全意服務當地人民,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

    通過「援智工程」的實施,學校全體教師不忘本職,善於積累總結,凝練形成一批教材、課件、課題項目、專利論文等教科研成果。

    為了培養更多理論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師生團體,學校提出「教-訓-賽」業務能力提升模式,培養行業「技能大師」。為此,學校鼓勵一線教師率先垂範,發揚苦幹、奉獻精神,參與教學、實訓、大賽等組織工作。期間,教師們積累實訓、比賽經驗,「反哺」課程教學,並將思政元素、勞動教育要義融入到課程中,凸顯課程教學實戰化,課程思政全程化。一線教師也開始主動思考專業建設和發展,積極探求實施課程思政的育人模式。

    產教融合與人才培養「同頻共振」

    學校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增加了「農業信息化」「智慧農業」等服務項目,為20餘家合作社、家庭農場提供技術指導。學校與常州市金壇某生態農業公司籤訂了校企合作共建產學研基地的協議。

    學校農業裝備應用技術專業教師帶領學生赴金壇開展農機「三下鄉」服務,進行數百畝農田小麥夏收後的耕整地作業服務,幫合作單位解決了農忙時節的技術難題。

    為解決上海某技術公司農機北鬥自動導航試驗環節缺乏場地,缺乏農機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等問題,學校還與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共建精準農業試驗基地及精準農業工程中心,為企業產業升級提供有效保證。

    在江蘇農博園開展的農機田間無人聯合收割機秋收作業實踐中,學校師生作業精準、智能,平均1小時能收割6畝水稻,效率極高。全體師生緊貼農機智能化、高精尖發展方向,貢獻才智、貢獻力量。暑假裡,「惠農飛防」社會實踐團奔赴句容多個鄉鎮深入鄉村開展「惠農飛防」公益助農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服務鄉村振興。

    依託江蘇省現代農業裝備工程中心、江蘇省農機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成功舉辦了國家級、省部級、市級農機相關技能競賽,充分發揮了學校在農機新技術使用、維修領域的優勢。

    此外,學校還定期開展針對農機考評員、農機維修工、農機師資、基層農民及農機合作社帶頭人等多層次的技術技能培訓。目前,全校師生多次參加國家、省、市(廳)級各類技能大賽,先後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8人次、江蘇省技能大賽一等獎4人次等榮譽。近三年來,畢業生「雙證率」保持較高水平,就業率均達99%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8%以上。

    (數據和信息來源: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廣告·

相關焦點

  • 創意農業直播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農忙下田,農閒科研,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從培養教師職業素養出發,將教學工作與農業裝備技術專業建設深度融合,提出專業教師要「農忙下田,農閒科研,將課堂移向田間,將講臺建在駕駛倉」的基本教學思路。
  • 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之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
    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之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正式掛牌 2020-12-22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業機械化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翅膀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我市農機部門大力推廣和引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綠色環保、智能高效農機具快速發展,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質量顯著提升,農業機械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全市農業機械化的快速、健康發展為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農機裝備水平進一步優化。
  • 全國鄉村振興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推進大會在鹹寧職業技術學院圓滿...
    該組織由鹹寧職業技術學院牽頭、全國50所高職院校、50所涉農企業(科研院所)共同聯合組建,近百家單位將共同肩負起鄉村振興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堅持人才共育、團隊共建、資源共享、服務共推、項目共扶,促進產教深度融合,聚合力服務鄉村全面振興。
  •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對「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念茲在茲、多次闡述。2013年12月23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講「著重解決好科研和生產『兩張皮』問題,真正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2018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再次指示「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 強化黨建引領 凝聚發展力量——廣東茂名農林科技職業學院發展紀實
    隨著茂名市鄉村振興學院在廣東茂名農林科技職業學院揭牌成立,標誌著我市鄉村振興工作邁向了新的高度、新的廣度。  學院成立兩年多來,黨委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敢於負責,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等有關文件精神,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任務,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成立鄉村振興研究中心,組建休閒農業產業專家服務團隊等,深入村鎮開展鄉村振興調研,探索利用學科和專業優勢服務當地鄉村振興的可行方案。
  •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全力服務鄉村振興
    服務鄉村文化振興,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具有專業和人才優勢。他們依託人文與旅遊學院、創意設計學院等資源,創建了「院校+工作室+基地」公益輔導模式,建設了「鄉土日照四零工作室」「紅色日照四零工作室」「海洋文化四零工作室」「茶文化四零工作室」等12個特色工作室。按照「零收費、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的標準 ,對村民進行相關知識和內容的專業培訓服務。
  • 湖南三通慧聯科技有限公司: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湖南三通慧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管長偉。(記者 楊智偉 攝)「十多年來,我一直在研究鄉村問題。想著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的背景下,用文化科技融合為三農和交通物流行業服務,鞏固好精準扶貧,促進鄉村振興。」11月6日,湖南三通慧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管長偉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近期該公司的重心就是利用科技創新模式為三農做好服務,為農村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平臺化服務和系統化抓手。管長偉多年來一直從事IT行業,後又走上了創業之路。他創立的湖南三通慧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被選為湖南省北鬥產業軍民融合項目重點培育企業。
  • 政校合作助力鄉村振興!臨沂市農業農村局與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籤訂...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6日訊 11月25日,臨沂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韜,副局長鞠成祥,市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周緒元一行,帶領臨沂市鄉村振興服務隊近百名專家,到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考察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合作。
  • 山東:「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農科宣言應當成為全國農業科技創新...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發起的「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理論研討會在濟南召開,來自全國32家農科院系統的代表圍繞「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再學習、再認識、再升華,共商新時代農業科技使命擔當、目標任務和路徑舉措,形成以下共識:
  •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社團納新巡禮節
    近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團委舉辦「秀自我風採 展青春魅力」2020年社團納新巡禮節活動。本次活動分為展臺展示和舞臺展示兩個板塊。展臺展示中,富有詩意的農林書畫,香醇濃厚的果酒飄香,充斥著運動氣息的三色球競技社等社團獨具一格,各顯特色。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理論研討會在濟南召開
    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三個導向」和「四個面向」,持續深化科教興農戰略和科教改革攻堅,著力攻克農業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健康有序推進「五個振興」,努力打造體現新時代標準、彰顯山東特色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提前招生簡章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提前招生簡章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A檔)、國家示範性高職院、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江蘇省卓越高職院校,是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高校、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高校、高等職業院校教學資源
  • 信陽農林學院舉行「美麗鄉村研究院」揭牌儀式
    12月1日下午,信陽農林學院與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籤約暨「美麗鄉村研究院」揭牌儀式在第一教學樓E101舉行。儀式上,趙聘和夏保林分別代表學校和設計院籤署協議書,邢勇與夏保林共同為「美麗鄉村研究院」揭牌。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助力團」為脫貧攻堅插上「科技之翼」|...
    今天,一起來讀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助力團」的扶貧故事↓↓↓寒冬臘月時節,正在陝西省鎮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掛職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習林傑,心裡美滋滋的。「研究生助力團」的團員甄琦理發現很多鎮巴縣鄉鎮小學的學生均為留守兒童,為了開拓孩子們的視野,團員們在鎮巴縣14個鄉鎮發起了17次科普大講堂活動。韓碩說,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通過這項活動,當地2000餘人次的小學生已經了解了磁懸浮技術、機器人、3D列印等知識,完成了人生中與科學的美好「初遇」。
  •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用藝術點亮鄉村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為鄞江鎮拍攝的宣傳視頻據了解,鄞江鎮清源村農旅電商園是寧職院首個「鄉村振興」大學生實踐基地。從今年5月開始,學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分批輪流駐紮在這裡,長期觀察和體驗,並以短視頻的方式進行記錄。每次團隊少則4-5人,多則10餘人,一次就駐紮近一個星期,團隊輪替,項目從不間斷。
  • 日職青春力量 築夢鄉村振興——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築夢青春」實踐...
    為深化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主題,切實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開展情況,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與旅遊學院「築夢青春」實踐調研團指導老師吳國傑、劉丹帶領實踐團成員赴日照市莒縣洛河鎮和五蓮縣潘家莊村進行實地調研,開展以「調研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對鄉村振興書記進行專訪,用實際行動譜寫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嶄新篇章。
  • 聯盟加速智能農機科技成果推廣應用 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隨著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傳統的農業機械已經不能適用於現代農業對生產設施和作業模式的需求,大型高端、先進智能、高效環保的農機產品將成為未來需求的重要方向。
  • 合陽縣同家莊鎮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習
    為進一步提升技能,破解產業發展瓶頸,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工作,8月28日,同家莊鎮機關領導同志、部分村幹部和土專家共16人,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習和交流。此次學習是由該鎮校地幫扶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精心組織,上午9時,在資源環境學院會議室召開培訓交流會,會上,資源環境學院黨委書記閆德忠和同家莊鎮黨委書記車永紅分別介紹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同家莊鎮的基本情況;食品學院徐懷德教授講解了花椒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經管學院王秀娟副教授就花椒銷售做了輔導;資源環境學院薛智德副教授就花椒選育栽培等方面進行講授;園藝學院李高潮教授就蘋果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進行了培訓
  • 為脫貧攻堅收官、鄉村振興起航插上「東航之翼」
    鄉村振興「加滿油」,讓當地旅遊「熱」起來東航的飛機一班班飛進佤鄉、飛進貧瘠的山川,給當地民眾帶來了理想與遠方,更為鄉村振興工作鑄造了大格局,讓當地旅遊熱起來。為助推旅遊業全面興旺,東航積極宣傳推廣鄉村文化,結合地方特色幫助貧困村打造「脫貧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