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什麼,今年的夏天似乎來得比往年都要早一些。
在熾熱的陽光下,不過幾天時間,我的臉已經黑上加黑,如果我現在去美國,怕是要被當成非洲烏鴉。
在戴口罩的位置,已經有了一道明顯的楚河漢界。
稍微運動一下,口罩裡的熱浪就讓人快要窒息,喘不過氣。
只有辦公室裡的空調,才能在炎炎夏日裡給我注入一絲活力。
別問我為什麼不是家裡,因為我熱愛工作,因為辦公室就是我的家,絕對不是因為我不捨得自己交電費。
這時候我忍不住在想,非洲人在夏天是怎麼應對炎炎烈日的呢?
不要以為非洲人就不怕熱了,非洲人一樣怕熱,前兩年就出現過非洲人在中國被熱得當街暈倒的新聞。
中國有些地方夏天地面熱得可以煎蛋,非洲整天就和火焰山一樣,廣大的非洲朋友們到底要怎麼避暑呢?
出門在外,非洲人有自己創造出來的喝水神器。
他們把水放在瓶子裡,然後再在瓶子外面裹上打溼的布條,製作出簡易的保溫杯,好讓自己出門在外的時候,能有一口涼水喝:
有的因為沒錢,就幾個人分享一隻冰棍解暑:
更有的為了能讓自己涼快涼快,準備了個水桶,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就一直待在桶裡如同河馬一樣立地生根:
還有的人把淋浴搬到了床上,給塑膠袋扎兩個眼,然後和涓涓細流進行深度碰撞,帶走熱量:
也有人動起了手,開始自己DIY空調。
比如前兩年就有人傳,南亞的孟加拉人,發明了一種號稱不用電的空調,找一個厚紙板在上面挖洞。
再找來廢棄的塑料瓶子,將瓶子的底部剪掉,把瓶子的上半部分固定在板子上,把紙板放在窗戶上,將瓶口朝向室內,空調就安裝完成了。
這種空調號稱,可以讓室內比室外的溫度,整整低5℃。
但實際上,這種東西遠沒有能降溫5度這麼誇張。
它的原理無非是熱氣流進入瓶子較寬的部分,然後經過窄窄的瓶頸時,壓力發生變化,氣流在進入室內之前就會被冷卻了。
從這個原理就知道,作用有限。
一些家裡條件比較好的非洲人民,大開腦洞,選擇用一些高級的材料來DIY空調扇:
電風扇、水管、銅管、小水泵和冰盒。
先把銅管固定在電扇上,
然後將水管和銅管連接起來:
水管的另一頭插入水泵中,再將冰盒內放上水,把水泵放進去:
利用水循環,來冷卻室內的空氣。相對於前面的廢鐵空調,這個勉強可以達到黃金水平。
不過說來說去,再多的避暑花樣,其實都沒有一臺空調來的好用。
但是,非洲的問題在於,以往沒有人在意非洲人民的需求,在意了也沒有足夠的基建水平,一般的空調賣不出去。
2018年,全世界一共賣出了1.1億臺空調,而非洲只佔到了其中的300萬臺,3%都不到。
不少非洲朋友留在中國,就是為了能痛痛快快吹空調。
非洲,是空調市場的處女地,誰看了這麼大的市場都眼饞。
但是非洲的空調市場不好搞,儘管需求量很大,但困難也很多。
中國製造的空調,成了探索非洲市場的先行者。
第一個在非洲投資建廠的中國空調品牌,是新科。
2005年,奈及利亞的商務部長專門來到中國招商引資,邀請新科去非洲開廠,因為奈及利亞的總統很看好引進空調的項目,在當地有大需求。
常州新科就拉上了江蘇的開元集團,新科負責品牌和技術,開元負責工廠和管理,兩邊投了4000多萬美元,當年立項,當年就在奈及利亞投產了,可謂神速。
那個時候,非洲空調市場是一片空白,新科率先進入,佔領一席之地。
在這裡,空調的利潤可以達到國內的十倍,因為這裡無論是土地成本還是人工成本,都遠遠低於國內。
奈及利亞的商務部部長更是手把手教新科,怎麼在奈及利亞營銷。
很快,在奈及利亞的街頭,到處都能看到帶著新科LOGO的路牌,電視上新科空調的廣告也頻頻出現。
不過新科一開始走得是高端路線,多是賣給有條件的富人的,還有更廣闊的的市場亟待開發。
中國企業看到有人成功吃螃蟹,格力、海信、美的等品牌紛紛來到非洲,都想在這個市場上分一杯羹。
比如說美的,美的在2010年拿到了埃及空調製造商Miraco32.5%的股份,就以Miraco公司為根基,在埃及建廠子,拓展自己在非洲的業務。
除此之外,韓國、日本也有家電企業紛紛進駐,在非洲市場殺得不亦樂乎。
(海信南非分公司)
非洲國民的普遍收入比不了其他國家,想要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搞定價格是頭等大事。
在這一點上,率先來到非洲土地的中國企業非常有發言權,他們早就做過市場調研了。
比如海信,海信和韓國LG的比起來,同等規格的空調,價格能比LG便宜將近三分之一。而且還能給你免費上門安裝,服務做到家。
非洲還有不少特殊情況。
比如,非洲不是每個房間都有條件配空調,有時候為了兩個屋子都能有冷氣,往往直接在牆上鑽一個洞,把空調架在兩個房間之間。
所以,中國廠商在造非洲空調的時候,就得想方設法滿足當地人的需求。
比如非洲環境比較差,不僅風吹雨打,還有飛沙走石,於是廠商往往就把空調造得比國內的要厚重一些,耐造,經得起折騰。
比如非洲經常有電壓不穩的情況,有時候家裡沒電了,只能用發電機當場發電用。
於是,海爾迎難而上,造出了可以直接連接發電機使用的空調,隨時隨地想連就連,確保不會因為電壓不穩被熱到爆炸,還非常節能。
這邊格力也很有想法,暗度陳倉,造出了光伏空調。
非洲不是太陽能最多嗎,那就直接利用太陽能給空調供電,簡直就是為非洲量身打造。
為了和中國企業搶佔市場,日本大金另闢蹊徑,推出空調日租服務。
空調的成本擺在那裡,再便宜,整機也有很多人買不起,於是,從2021年起,日本大金準備在坦尚尼亞租空調,租一天只要8.5元。
日久天長,總有能回本的一天。
偉大的群眾智慧在非洲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有困難要想辦法解決,沒有辦法創造辦法也要解決。
在工業化尚未到來的非洲世界裡,人民依然對現代社會有強烈的呼喚與渴求。
當夏夜的暑氣襲來,不要跟非洲兄弟們講什麼理想和信仰,只有空調,澎湃的空調,豪橫的空調,源源不斷的冷氣,才是活著的唯一真諦。
各大家電廠商們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也就是把非洲的空調銷售量提升到了幾百萬套。
但是,非洲擁有10億人口。
在為數不多的空調銷量裡,奈及利亞、南非和阿爾及尼亞這幾個國家,佔據了一半以上的銷量。
而奈及利亞、南非和阿爾及尼亞,正好是非洲的前幾大經濟體。
同樣,它們也是非洲電力設施最發達的幾個國家。
南非的電力基礎設施最完善,一個國家的發電量,幾乎就佔到非洲的一半,最誇張的時候,一度佔到非洲的2/3。
奈及利亞國家電網供電能力為4000兆瓦(2017年),也算不錯的成績。
請注意,「發達」這個詞是相對的,以奈及利亞為例,它在2017年全球電力供應最差國家排行榜中竟然排第二。
2018年,奈及利亞電力系統徹底崩潰12次,這意味著全國範圍內出現全面停電。
如今的中國人,大抵已經沒有多少停電的記憶了,而在非洲,即便是擁有全國電網的地區,停電也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可能有人會問了,奈及利亞電力供應是第二差,那其它非洲國家不是要更好嗎?
不是,是因為其它國家就沒有穩定的電力供應,壓根就沒上榜。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數據,非洲缺電人口高達8.8億,佔全球缺電人口比例的55%。
像查德這樣的地方,整個國家全部依靠柴油發電機發電,發電裝機容量約50MW,全國僅2%的居民的家庭能夠用電。
打開NASA公布的地球夜景圖,非洲大陸的燈光影影綽綽,稀疏可見,更多的地方是漆黑一片。
電力系統的落後,使非洲人吹不上空調的源頭,非洲人要想人人吹空調,基建就得跟上。
其實,非洲不是說沒有資源,主要是沒有錢、沒有技術、沒有人才。
非洲太陽能資源尤其豐富,大部分地區有效光照時間超過2200小時!技術可開發量超過660萬億千瓦時/年。
水能、風能資源的技術可開發量也分別超過1.6萬億、67萬億千瓦時/年,開發潛力巨大。
但以前一直沒有人帶,所以缺電缺到爆炸。
旁人可能不理解,但他們自己卻感受真切。
非洲也有智慧型手機用,但怎麼給手機充電是個大麻煩,偏遠地區家庭不是人人都有電,為了給手機充電,往往三天就要跑到鎮上一次,每次要走上三個小時。
在中國充電寶可能是出差的時候用得到,但非洲沒有「手機加油站」那就要了命了。
傳音手機甚至專門針對這個特點,在非洲推出過超長待機的手機。
直到基建狂魔去了非洲,一切都開始起變化了。
衣索比亞位於非洲東北部,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被譽為「東非水塔」,擁有4500萬千瓦的水力發電潛力。
如果能全部開發利用,不僅可滿足衣索比亞的自己電力需求,周邊的蘇丹、南蘇丹、肯亞等國一億多人口解決缺電難題,順帶都能解決了。
現在,衣索比亞復興大壩水電500千伏送出工程已經竣工,自西向東,輸電線路直指青尼羅河。
在復興大壩水電500千伏送出工程下,光Holeta一個變電站,就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目前是非洲最大的一個變電站。
因為過於壯觀,Holeta變電站現在已經被衣索比亞政府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經常會組織學生來這裡學習、參觀。
但其實,這個超級工程是中國工程師們的手筆,他們硬是在高山大嶺和熱帶雨林中,開闢出了一條壯闊的新路。
非洲中南部的尚比亞,要水有水,要礦有礦,氣候溫和,舒適宜居,但因為基礎設施不行,經濟就是搞不上去。
基建狂魔立馬安排上了,尚比亞建設了一座南部非洲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下凱富峽水電站。
(下凱富峽水電站項目營地)
由於大壩和發電站則是分開布置的,所以大壩沒有用普通澆築混凝土,而是用碾壓混凝土建成。
幹硬的碾壓混凝土需要經過碾壓機一遍一遍碾壓,最後才能硬化成型。
碾車不斷在混凝土施工平面上跑來跑去,但必須按照指定線路來操作,如果規劃不當,造成大壩的碾壓程度不均勻,強度不均勻,就容易產生裂縫。
一旦有了裂縫,無孔不入的河水就會沿著裂縫進入大壩內部,搞不好就會崩塌。
由於每一個工程所處的環境差異都很大,每一個碾壓混凝土壩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施工,難上加難。
雖然中國人建了無數個大壩,但下凱富峽還是很有挑戰性。
不過,中國工程師們依然將其一一解決。
(今年,下凱富峽水電站大壩碾壓混凝土已成功封頂)
按照計劃,今年水電站就會蓄水發電,到時,這座投資百億的水電站,年發電量預計能達到30億度,到時候尚比亞有了電,中國的空調自然銷路就打開了。
據國際能源署最新匯總的數據,中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24個國家承建發電項目,到2024年前竣工的發電項目共有49個,總裝機9,111兆瓦(佔同期非洲撒哈拉以南裝機的20%)。
無數的電力項目在廣袤的非洲大地上,正在撥地而起。它們有的已經建成,更多的還在狂熱進行中。
凱樂塔水電站的建造期間,恰逢伊波拉病毒肆虐,歐洲公司人員紛紛撤離,中國工人是唯一沒有離開幾內亞的外國人。而且由於防疫得當,無一人感染。
(我國企業在東部非洲承建的主要水利電力工程)
(我國企業在南部非洲承建的主要水利電力工程)
(我國企業在中部非洲承建的主要水利電力工程)
在前景廣闊的非洲,中國正在將自己經歷了千錘百鍊的經驗,複製到這片曾經多災多難的土地上,一步一步提高當地人的生活水平。
也許不久之後,當發電站波瀾壯闊的轟鳴,奏響每一片土地後,終有一天,非洲人民各種避暑的土辦法,都將成為孩子們只有在歷史課本上才看得到的記憶。
而在他們的現實中,空調的嗖嗖涼風將會吹遍非洲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