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歌聽不下去,我覺得是整體音樂脫離了你的欣賞喜愛範圍。
當我們不喜歡聽的音樂風格出現時,這個作品怎麼好你也不會喜歡去聽。如果這個音樂作品能讓你反覆的單曲循環去聽,達到怎麼聽都聽不夠的地步,那證明這首音樂作品感染打動了你。那麼,打動你的音樂都有哪些因素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詞的因素
一首完美的音樂作品詞曲很主要,但是現代社會應該說詞、曲、編曲很重要。他們代表著一首音樂作品的骨骼、血肉和靈魂。很多聽眾是被詞所打動,如果詞曲配合默契的音樂作品,那結果肯定是受歡迎的好作品。
歌曲的主旋律因素
歌曲的主旋律我們可以通俗地理解為曲調,也就是歌手或者樂手演唱或演奏的那一部分,主旋律有作曲人創作,創作的好聽,那這首歌的初期雛形就會很好聽,也會感動聽眾被聽眾喜歡。
歌手的演唱因素
一首好的旋律經過作曲家和詞作家創作出來,需要有一位合適的歌手能夠把詞曲作家的歌曲代替詞曲作家表現出來,這才達到了詞曲作家創作的初衷意願。歌手的音色、演唱技巧、歌唱感染力等表達方式都會影響歌曲的最終效果,也決定著聽眾是否喜歡這首歌曲。這就形成了有些聽眾只喜歡一個歌手演唱的歌,喜歡他的聲音,喜歡某歌手的表達方式。
編曲創作非常重要
一首歌曲的旋律創作出來後,要經過編曲創作製作成歌曲的小樣,為了讓創作者和歌手最終有好的出版效果和用伴奏的演唱錄音,編曲人會把自己的想法去用各種音樂相關知識錄製、編配和弦、和聲、復調、人聲合唱以及配器等。待等編曲人把音樂小樣製作完成,就可以找歌手進錄音棚試唱錄製了。一首旋律可以通過編曲人從不同的節奏、音樂風格、配器、和聲編配可以創作出不同的版本,總有一版你會喜歡的音樂。
混音處理、母帶處理
從歌手的演唱到音樂伴奏的製作完成,最後要經過母帶處理和混音師的縮混音頻,為了讓聽眾能夠感受最好的一首歌曲或整張專輯,經過處理髮行的音樂讓聽眾會聽著更舒服,這需要聲學技術的混音師,而不是創作部分的作曲、編曲人。
有了這些過程完美極致的表現出來,才能打造出好的音樂作品,即使旋律不好聽,那你也會覺得歌手、音樂等其他部分有你喜歡聽的一個聲音。
以前和現在的音樂創作者的因素
喜不喜歡聽一首歌重要因素我認為在音樂創作者之間的差距。同一個音樂人創作的音樂專輯可能裡面所有的音樂我們都喜歡,也可能我們都不喜歡,或者只喜歡其中幾首。這就能說明音樂創作者的問題,其實每個創作者也想把一張專輯中的所有歌曲做到聽眾都能喜歡,但是很少有音樂人能做到,因為時間精力有限,團隊創作除外。
音樂人還有個因素就是差距,早期的音樂創作人有很多優秀的大師,可以說雖然他們在國內不是很多人所熟悉,但不代表他們創作的音樂就不是國際級別的。如臺灣的翁清溪、左宏元兩位大師都是大量的創作高水準受歡迎的作品讓聽眾喜歡的。他們有著專業的國際創作水平,讓很多中國的歌星唱一首他們創作的歌曲就能成為明星紅起來。再比如詞壇泰鬥莊奴先生,他創作的詞有太多讓我們喜歡的。
這說明一個問題,好的音樂作品無論是詞曲創作者的完美結合,還是一個獨立音樂人的獨立創作,都是要在以上說的那麼多過程中經過。每一環節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最終的音樂作品肯定不會沒有人喜歡。
從多個創作者合作創作出一首歌曲到一個人自己創作一首音樂作品,這已經是在音樂這個藝術上算是壓縮簡化了的,當然,不包括用長期時間創作一首歌曲的獨立音樂人。
個人認為有這樣的因素
我認為從最優秀的音樂大師到現在的音樂人歷經了幾代人,但是真正能把音樂藝術學好發揮好,並且名氣大作品優質的音樂人沒有太多。你會發現從以前的音樂大師和作品到現在是陸續的在減少,這說明沒能把前輩的藝術完全學為己用。如果比前輩水平高那肯定要在音樂界引起轟動,就像歌手鄧麗君一樣。雖然後人有很多效仿,但總會有一點讓觀眾覺得不完美,比不上鄧麗君,即使模仿者水平已經超越了鄧麗君,但也會有各自的特色而不能被接受認可。
我國有太多出色的歌手
國內的著名民歌手太多,如張也、李娜、宋祖英、閻維文、蔣大為、燕妮等等太多太多有特色的民歌手,再如通俗流行歌手的降央卓瑪、騰格爾、刀郎、劉歡、韓磊、祁隆等等,這些都是有一定專業音樂知識和聲樂技術以及獨特的嗓音音色和表現能力的歌手,他們演唱的歌從多方面都是受歡迎的,也是之後的歌手不太容易超越的。
所以現在的大多數音樂人、歌手創作的作品無論是演唱還是作品肯定要比這些前輩歌手和音樂人要遜色一些。個別列外值得一提的一位歌手「霍尊」,是比較年輕的後起之秀,他的聲音和演唱是非常出色的,只有達到這種水平境界的年輕歌手才能和前輩有得一拼,將來也會有機會成為經典。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從最開始的第一個音樂作品到現在的全世界大量的音樂作品出現,音樂可作為旋律的只有1-7七個基本音符作為旋律音,即使加上五個變化音創作也才12個音可用作旋律創作。那這麼多年的音樂作品難免有經典之外的似是非是的音樂作品出現,完全一樣叫抄襲也就是經典,不完全一樣就要改編效仿,這幾個音符怎麼變化能再次形成經典音樂作品呢,可能是可遇不可求了。
經典作品陸續都在創作,偶爾在出現,但是不經典的音樂作品一直在創作,時時在出現。
也許我們從前只有一盒磁帶,除了這盒磁帶上的音樂,我們很少聽到其他。但是現在我們聽到的太多太多,到處都有音樂的存在,這讓我們麻木的感覺不到可以讓我們單曲循環的好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