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型肺炎 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的9個回答

2020-12-16 環球網

原標題:關注 | 關於新型肺炎,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的9個回答

1月27日,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金奇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單廣良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呼吸病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日醫院副院長、呼吸中心常務副主任曹彬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呼吸病學研究院、中日醫院呼吸中心副主任詹慶元教授,分別從病毒學、流行病、臨床和呼吸危重症等方向,對此次新型肺炎疫情進行了解答。

1。冠狀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有何差異?

金奇教授:

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冠狀病毒。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用專業術語來說它屬於套式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是一類具有囊膜、基因組為線性單股正鏈的RNA病毒,可分為α、β、γ、δ四個屬。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之前,共發現6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人在感染上述病毒後,會表現為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臨床症狀,例如我們熟悉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而只要是重呼吸道感染類疾病,都可以叫SARI,SARI的全稱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中文譯為「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引發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身份」已被確認:它的中文名稱是新型冠狀病毒武漢株01,分類學為2019-nCoV, 屬於冠狀病毒β屬。該病毒於2020年1月6日被分離出。之所以被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是因為此次武漢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一種以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屬於和SARS、MERS不一樣的新分支。成功確認病毒「身份」,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礎。

根據對既往SARS、MERS等冠狀病毒理化特性的研究得知,冠狀病毒(也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30分鐘、乙醚、75%乙醇(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但氯己定(洗必泰)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2。有人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比SARS溫和,這種說法可靠嗎?

單廣良教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正處於流行期,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傳染性、感染的傳播途徑和診療方法等尚處於逐漸發現和不斷認識階段。僅根據目前觀察到的表面現象,簡單地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與SARS從致死的危害、傳染力和傳播速度作比較,還缺乏臨床上系統的、可比的數據支持和充分的流行病學證據。目前我國正處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的緊要關頭,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病毒溫和」的說法,有可能會令人誤解,甚至削弱大眾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的重視程度,更有害的是可能造成部分人產生鬆懈和僥倖心理。

我國學者最新發表在Lancet雜誌上對武漢41例2019-nCoV感染病例的研究結果顯示,2019-nCoV感染具有與SARS相似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症狀,病死率也不容小視。因此,目前對這一正在流行疾病危害的嚴重性和積極防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3。新型冠狀病毒真的來源於蝙蝠嗎?傳染過程中是否存在「中間宿主」?

金奇教授: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提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起源於蝙蝠。但關鍵問題是,蝙蝠病毒正常條件下不能直接感染人類,可能通過「中間宿主」感染人類。現在問題是,「中間宿主」到底是誰?有科研論文和社會上的流行說法將「犯罪嫌疑人」指向蛇、豺等動物,都需要進一步去確證。

實際上,「中間宿主」的確定需要嚴謹、公認的科學流程:在「中間宿主」中分離到可在其體內繁殖複製的病毒;分離出的病毒能夠在動物模型上顯示致病性及病理特徵等;確認該病毒在感染傳播鏈中的位置(是通過攜帶病毒的動物感染人,還是已經感染病毒的人再感染動物?)等等。總之,不能輕易得出結論,應鼓勵繼續通過各種科學手段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研究。

4。目前,全國確診和疑似病例數增加這麼快,請問是否已經出現了「超級傳播者」?

金奇教授:

目前此次疫情中尚未確認出現「超級傳播者」。所謂「超級傳播者」是一個流行病學專業術語,一般指具有較強傳染性的感染者,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傳染其他人,從而影響疫情的擴散速度及規模等。

「超級傳播者」的產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首先根據生物進化規律,即向有利於物種生存的環境適應性變異。病毒繁殖嚴格依賴人體細胞提供場所及所需物質,所以病毒進化的最終目標,一定是增強感染性,降低致病性(當然不排除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病毒致病性增強的現象),否則細胞全部被病毒殺死,病毒自身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當病毒在人體內發生變異導致感染性增強,那麼這個被感染的人就是一個「超級傳播者」。

當然,一人感染多人的現象不止因為出現「超級傳播者」。感染病毒的個體產生的病毒量大(重症患者等)、通過咳嗽等方式釋放的病毒多、以易傳播的方式與其他人接觸多(面對面交流等),以及被感染個體與多個其他未被感染的人同處某種相對封閉的環境等都會造成一人引發多人感染的現象。

5。新型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方式有哪些?

曹彬教授:

從目前的情況看,95%以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都與武漢有關:去過武漢,或從武漢來,從一些聚集性病例的發病關聯次序和醫務人員感染情況判斷,人傳人的特徵十分明顯,且存在一定範圍的社區傳播。中國研究者對深圳一個出現家族聚集性病例的家庭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從幾個患者身體裡分離的病毒序列幾乎一樣,提示為同一個來源,確認了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

通常病毒傳播主要有三種傳播方式:

一是飛沫傳播: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等產生的飛沫進入易感黏膜表面;

二是接觸傳播:在接觸感染者接觸過的東西後觸碰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導致病毒傳播;

三是空氣傳播:病原體能在長時間遠距離散播後仍具有傳染性。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以上三種傳播途徑的隔離防護措施都要做好。

6。如果不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會出現哪些症狀?

詹慶元教授: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通常患者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少見。大約半數患者會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少部分患者可快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能是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尤其引起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發病時症狀輕微,沒有發熱。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根據今年1月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研究來看, 患者發病時的常見症狀為發燒,咳嗽和肌痛或疲勞。全部患者均患有肺炎,胸部CT檢查發現異常;併發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急性心臟損傷和繼發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武漢當地醫院已發現多個「不典型」病例。患者不是以呼吸病症狀前來看病的,他們有的出現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有的心慌、頭疼、患結膜炎,甚至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的。這類「非典型」患者會是隱性傳染源,需第一時間加以鑑別診斷,儘早隔離。

7。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屬於乙類傳染病,國家為何要對其按甲類傳染病管理?

單廣良教授:

目前,即使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毒力和傳染性還需進一步觀察和認識的情況下,對感染患者採取隔離治療、對密切接觸者採取隔離醫學觀察等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完全是出於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負責的考慮。鑑於目前春運高峰人口大量流動,以及國內多省出現的新發病例均有明確的在武漢期間的密切接觸史,所以對武漢採取暫時的交通限制,可以有效地遏制疫情上升的勢頭,也是最大程度地控制流行擴散的有力措施。

8。公眾應該怎麼保護自己?特別是免疫力低下、有慢性病的易感人群如何進行防護?

曹彬教授:

新型冠狀病毒已經確定可以人傳人,以呼吸道傳播為主。免疫力低的老人固然要注意防護,平時很少生病的年輕人也要做好防護措施。對於「免疫力強」的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樣存在很大威脅。從目前的情況看,72%的感染者是超過40歲的人群,男性感染者佔64%,40%的感染者本身還有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國家衛健委23日發布《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病例醫療救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視重症病例醫療救治工作,重點關注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特殊人群,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9。市面上口罩種類這麼多,哪種可以用來防新型冠狀病毒?

曹彬教授:

目前市面上的口罩有以下幾種:

一是紗布口罩:此類口罩面部密合性差,防毒效率低,不能作為醫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

二是聚氨酯纖維口罩:普遍既沒有飛沫隔離的作用,也起不到阻擋霧霾的效果。

三是一次性醫用口罩:種類較多,如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用於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的一般防護,或在有創操作過程中的飛沫隔離。

注意要選擇含有過濾層的醫用口罩才能達到阻擋液體、顆粒過濾等效果,尤其推薦使用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四是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能阻止經空氣傳播的直徑≤5μm 感染因子或近距離<1m 接觸經飛沫傳播的疾病。能過濾≥95%的非油性顆粒。具體包括:N95、KN95、DS2D等型號可以選擇,但醫用防護口罩佩戴方式很重要,若佩戴錯誤會影響過濾效果。

很多人詢問呼吸道病毒傳播時是否只有N95才管用?以流感這種人群普遍易感的傳染性疾病為例,2019年3月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發表了文章,證實在門診醫護人員中,N95與醫用外科口罩在預防流感方面沒有顯著差異。患流感的兒童,如果正確使用口罩,其家庭成員被診斷出這種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80%。而使用的口罩類型之間的差異是微不足道的。

甲型流感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都屬於可經飛沫傳播的RNA病毒,我們可遵循美國CDC的推薦:在離病人六英尺以內的地方戴上口罩,將口罩的帶子固定在鼻子、嘴巴和下巴上。儘量不要再碰口罩,直到你取下它;如果你得了呼吸道傳染病,在接近別人之前要戴上口罩,如果你需要去看醫生,戴上口罩,以保護候診室的其他人;如果呼吸道傳染病在社區蔓延,或者你有很高的併發症風險,可以考慮在擁擠的環境中戴口罩。戴完口罩後,把它扔掉,然後洗手;永遠不要重複使用口罩。

因此,與其使用高級別口罩,不如選用普通醫用口罩,並嚴格遵循佩戴規則。

佩戴過後的口罩不要隨意丟棄,以防引起再次汙染。應摺疊好,扔到標有「醫療廢物」的醫院垃圾箱,或者封閉處理的有害垃圾箱。摺疊完口罩記得洗手!因為摺疊的過程同樣也可能接觸到汙染物。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記者 劉昶榮

相關焦點

  • 我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高瑩,關於心臟支架手術...
    我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高瑩
  • 關於新型肺炎疫情,這是你要知道的幾個最新事實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22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等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全國確診440例新型肺炎病例,死亡9例】截至1月21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國內13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440例,死亡9例,新增3例,全部為湖北病例。
  • 9位黨派成員入列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12月1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正式發布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2020年增聘學部委員名單,28名傑出專家獲聘。其中不乏抗擊新冠疫情的傑出代表,如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也有不少醫學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如首都醫科大學饒毅。
  •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第一版)
    針對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軀體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障礙,中國康復醫學會委託呼吸康復專委會,協同中國康復醫學會遠程康復專委會、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專委會心肺康復學組,共同編寫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急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99.5%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7月10日,北京市舉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47場新聞發布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楊偉憲表示,醫院優先保障急診急救的危重患者的核酸檢測需求,將急診核酸檢測結果出具時間壓縮至3小時以內。
  • 每日防控綜述|湖北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323例
    記者25日從財政部獲悉,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經費有關保障政策的通知,積極落實疫情防控經費保障政策,支持各地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通知明確,落實患者救治費用補助政策,對於確診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財政給予補助。
  • 中國援亞塞拜然醫療專家組在巴庫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中國援亞塞拜然醫療專家組在當地醫院開展調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援亞塞拜然醫療專家組在巴庫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中新網成都8月7日電 (王鵬)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息,當地時間8月6日,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10名專家組成的中國援亞塞拜然醫療專家組分別前往巴庫各醫療機構開展工作交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中國救治經驗提出了建議
  • 青島確診1例新型肺炎病例!青島8位日照45位密切接觸者正接受醫學觀察
    △圖源: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1月21日,青島市衛生健康委發布公告,1月20日發布的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送檢標本經中國疾控中心覆核檢測結果為陽性。1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診斷專家組確認為山東青島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 中國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在官網發布《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況通報》,共發現44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  ◆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控中心等4家科研單位對病例樣本進行實驗室平行檢測,進一步開展病原鑑定。  ◆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制定《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等9個文件。
  • 鍾南山談肺炎防治 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人傳人現象
    鍾南山院士談疫情防治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根據目前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在廣東有2個病例,沒去過武漢,但家人去了武漢後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可以說,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
  • 第六屆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召開
    王辰院士致辭(朱興鑫攝) 11月24~25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簡稱「院校」)和《柳葉刀》共同主辦的2020「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
  • 2歲娃被確診新型肺炎!這9個問題,家長你清楚嗎!
    昨天,廣西自治區衛健委發布通報,河池市新增 2 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其中一位患者,年僅 2 歲,是至今年紀最小的確診病例。
  • 恆大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1億 設立抗病毒藥物研究基金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恆大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1億 設立抗病毒藥物研究基金 新京報訊 2月10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官網獲悉,恆大集團近日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現金1億元,支持設立「抗病毒創新藥物研究基金
  • 鍾南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呈現人傳人特點,14個醫護人員感染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防控情況,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高福、李蘭娟、袁國勇、曾光等今天下午就公眾關心的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對於疫情的形勢的研判,鍾南山院士表示,目前有三個特點。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發出全球人才招募令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人才成為應對全球健康挑戰的第一戰略資源。12月2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以下簡稱「院校」)舉辦2020年全球人才工作交流活動,面向全球廣納賢才,招募具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醫界精英。
  • 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中唯一的「80後」——北大公衛劉珏
    凌晨1點半,劉珏剛剛結束了在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還要繼續沒有寫完的報告。她已經連續二十多天沒有跟兩個孩子說說話了,每天早上離家時孩子們還沒有醒,晚上回到家他們早已安睡。
  • 中國醫學科學院增補28名學部委員,曹彬、陳薇、饒毅在列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醫學科學院新聞中心方面獲悉:2020年12月1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正式發布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2020年增聘學部委員名單,28名傑出專家獲聘。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這28名學者中不乏今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挺身而出的個人,例如來自中日友好醫院的曹彬、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還有的是來自學界的知名學者,例如首都醫科大學饒毅。
  • 溫州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基本治癒
    延伸閱讀:病情好轉後,國家專家組成員回憶:我是怎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我現在突然意識到,我們沒有配備防護眼鏡。因此高度懷疑是病毒先進入結膜,而後再到全身。」昨晚,國家衛健委赴武漢專家組成員、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廣發在社交媒體發文,詳細講述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過程。
  • 後疫情時代中國需要一個怎樣的醫學科學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後疫情時代中國需要一個怎樣的醫學科學院?在後疫情時代,思考從國家層面建設真正的醫學科學院對增強公立醫院科研實力、完善公立醫院建設體系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包括整合公立醫院進行預防性醫療和救治性醫療,更好從專業、權威角度發聲進行輿論引導等。
  • 新型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節後日子怎麼過,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給...
    在1月26下午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馬曉偉主任表示:目前新型肺炎疫情形勢嚴峻複雜,處於防控關鍵時期。從傳播範圍看,呈現武漢局部爆發、全國多點散發的狀況。國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建議:我們鼓勵把假期適當延長,我們在建議,但一定要看事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