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終於密集地看完了《舞蹈風暴》的全12期。
胡沈員勝出,倒確實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為在他和菅原小春合舞那一集,我的目光確實完全被菅原小春抓住了。她的存在感實在是太強了。以至於我幾乎沒有看到胡沈員在跳什麼。
但是如果真的說起這一季《舞蹈風暴》裡的全部作品,讓我在模糊記憶之海裡搜尋,那最佳作品只會是胡沈員的《兒時》。雖然那支舞,讓我在看的時候,覺得幾乎不能接受。我不能接受他演的主角那個智障的樣子,不喜歡看悲劇,和人生中那些無可奈何的遺憾。
但是為什麼,我會如此地被那支舞打動呢?
在決賽的發言裡胡沈員談了他的創作過程,他在創作前都是會先去看那些人物的特徵的,他們的動作、神態、生活,同時,必然也揣摩著他們的心情。
他用的那首歌叫《一葷一素》。他的那個《兒時》的作品裡,有他媽媽送兒子遠行前的擺手的動作。
一切的藝術作品,若能動人,必然是來源於生活。
然而他還說了一句話:我每天都在問自己什麼是舞蹈,但是我發現——我找不到。
是的,這是他勝出的原因。他是一個一直在不斷發問和探索的人。
把對藝術的追求提升到形而上的發問上,那個找不到的,就是藝術之「道」。
所有那些人類世界上曾出現過的璀璨的藝術之星,都無一例外,向那深遠且無有邊際的「道」的星空去追問。從那裡,可以綻放出所有你所能想像得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