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東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活動中,20歲的池江璃花子是唯一的主角。
原本,第二天該在這裡上演2020年奧運會開幕式。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東京奧運會被延後了。開幕前夜,成了倒計時一周年。一襲白衣的池江璃花子手捧裝著奧運聖火的明燈,獨自走入空蕩蕩的東京新國立競技場中央,面對數以億計的觀眾娓娓道來:「如果一切按照預想的那樣,明晚東京奧運會應該在這裡開幕,那也是我的夢想……對於很多運動員來說,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就這樣消失了,那種失望無法言表。我充分理解這種感受,就如同我在被查出患了白血病之後的感受一樣。你對未來想當然的期望一夜間就完全改變了,那種經歷苦澀又傷痛。」
2019年2月,池江璃花子確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這位泳壇新星不得不面對命運的劇變。經過一年的治療,她終於戰勝了病魔。「要從逆境中爬起來,無論如何,都需要希望的力量。我相信,一年後的今天,希望之火將在這裡大放光芒。」池江的獨白,也是向世界發出的呼籲。這段特別的經歷,讓人們看到戰勝病情的希望。
而池江璃花子的故事,並未止於此。她沒有停止對於奧林匹克夢的追求,作為一名運動員。8月29日,在東京都遊泳特別大賽女子50米自由式中,池江上演了復出首秀,距離她上次參賽已經過去了整整594天。
「第二段遊泳人生的開始」
在東京辰巳國際遊泳中心舉行的本次東京都遊泳特別大賽,吸引了奧運冠軍萩野公介、奧運亞軍入江陵介等在內的諸多日本泳壇高手,而主角只有出戰女子50米自由式的池江璃花子。
用前國家隊隊友入江的話說,比起最佳狀態時,池江「消瘦了許多」。池江璃花子在第五組第三道出發,以26秒32的成績獲得本小組第一,在所有選手中排名第五(比賽不設預決賽),這一成績達到了她參賽的目標——超過將於10月舉行的日本全國大學生錦標賽的參賽標準26秒86。
26秒32比個人最好成績24秒21慢了兩秒多,這是她「初一時的水平」,而池江在短短50米角逐的「最後15米完全沒有力氣了」。但這場比賽,意義非凡。「比起完賽成績,我沒想到自己能成為小組第一。更重要的是,能以全新的狀態重新出發,太美妙了。這是我第二段遊泳人生的開始。」
走出泳池的那一刻,池江璃花子眼中閃著淚花,對著泳池鞠躬行禮。沒人比她清楚,從谷底爬起是什麼滋味,重新出發又意味著什麼。
「在最低潮時,我想過去死」
3歲學習遊泳,5歲學會四種泳姿;16歲代表日本隊出戰裡約奧運會,並出戰七項賽事;18歲在雅加達亞運會一舉奪得六枚金牌,成為世界泳壇矚目的新星……池江璃花子人生的前18年一帆風順,這份幸運在2019年2月12日戛然而止——池江當天宣布自己被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將停止一切訓練比賽專注治療。
和00後的同齡人一樣,池江的社交媒體上寫滿了最真實的情緒,從宣布病情,到記錄此後的點點滴滴。初期的藥物治療,讓她痛苦不已,去年3月這麼記錄道:「與病魔的鬥爭比想像的還要疲憊數十倍、百倍、千倍」。甚至還有更激烈的情緒——「在最低潮時,我想過去死。和承受這些痛苦相比,死亡也許更舒服一些。」當然,還有說給世界和自己聽的鼓勵:「有時我也會感到沮喪,但我不會被病魔打敗。我會堅持下去,直到我戰勝疾病。痛苦終將過去。」以及,簡單卻有力的一句話:「我不想輸。」
在池江最痛苦的時期,整個遊泳世界一齊為她送上了祝福。去年7月遊泳世錦賽女子100米蝶泳決賽賽後,三位獎牌選手——加拿大籍冠軍麥克尼爾、瑞典名將舍斯特倫、季軍澳大利亞女選手麥基恩,在頒獎禮上一起向轉播鏡頭伸出雙手,她們的掌心上畫著愛心,並用英文寫道:「池江璃花子,永遠不要放棄。」麥基恩說,是舍斯特倫最初提出了這個主意,「我們只是想讓池江知道,我們惦記著她,我們愛她、支持她。」
「想讓生病的人知道,他們可以如此堅強」
2019日3月開始藥物治療,9月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12月17日,池江璃花子終於出院了。「回想這一年,我遭受了太多痛苦與磨難,但我認為一切的努力都充滿意義,接下來我將以積極的姿態繼續恢復。」
今年2月11日,池江宣布戰勝病魔,並將恢復陸上訓練。3月17日,她重返泳池,開始水中訓練;近期,又將水中訓練的頻率從每周三次增至四次。「我活著真是奇蹟,我在這裡真是奇蹟。我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生病就好了』。相反,我想的是它教會我的這一切。」今年5月,池江璃花子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手寫信中寫道:「每一條隧道裡,總會找到一條出路。」
回歸之路,絕對不輕鬆。就在7月,池江所在的日本大學遊泳隊暴發了新冠集中感染事件,幸運的是,她恰好在事件發生前轉去俱樂部訓練,而不再隨學校遊泳隊訓練。成績大幅退步,也在預料之中。日本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授野口智博此前透露:「她遊泳的感覺正在逐漸找回,但問題是肌肉量和心肺功能。體力和肌肉力量的下降會超乎我們的想像。」而日本遊泳界也傳出了她對復出操之過急的聲音,反對者們認為,在日本疫情有所抬頭的情況下,此時參賽不是最好的方式。
但池江沒有畏懼。「回到泳池,遊泳讓我產生的樂趣,比自己感到的壓力更大。」這位20歲的姑娘說:「我想讓生病的人知道,他們可以如此堅強。」
作者:吳雨倫
編輯:穀苗
責任編輯:沈雷
來源:視覺中國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