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宋教仁何以成為袁世凱眼中釘?

2020-12-22 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宋教仁主持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後,成了該黨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為了把中國建成一個獨立富強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他第一步是領導全黨奪取國會選舉勝利,組織完全政黨內閣。1912年10月18日,宋教仁離京南下,布置各省選舉事宜,同時順道探望離別八年的老母和妻子。不久,傳來國民黨初選告捷消息,他興奮不已,又匆匆告別親人,繼續出遊。他經長沙到上海,後又到杭州與南京,到處會見國民黨人,到處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他的演說沒有謾罵,沒有恫嚇,表現了一個政治家「平心論事」的風度。

一、招致被刺殺的一系列演說

這些演說,主要內容包括:

(一)猛烈抨擊袁政府。

宋教仁結合他曾任國務員的親身感受,指出「自民國成立,迄今二載,縱觀國事,幾無一善狀可述。」內政方面,「財政之狀況,其紊亂已達極度,政府對於財政之將來全無絲毫計劃,司農仰屋,惟知倚賴大借款,以為補苴彌縫之術」。於是,列強「百計要挾,以制中國之死命」。「至於民生困窮,實業不興,政府亦無策以補救之」。外交方面,消極敷衍,無確定政策。震動全國的「庫倫問題」,袁世凱事前「置之不問」,事後「亦無一定辦法」,迄未「得一正當解決」

所以如此,「殆以臨時政府期近,敷衍了事,以塞國民之責,不惜以萬難?拾之局貽之後人,此則政府罪無可逭之處也」。這種政府,實「不如民意之政府,退步之政府」。

(二)反覆闡發國民黨政見。

宋教仁首先指出:在民主立憲國家,「內閣不善而可以更迭之,總統不善則無術變易之,如必欲變易之,必致搖動國本」。「故吾人第一主張,即在內閣制」,「以期造成議院政治」。

對於「中央以下一省行政長官」,他認為也「當由國民選舉,始能完全發現民意」。關於集權、分權,他主張「高級地方自治團體當畀以自治權力,使地方自治發達,而為政治之中心」。宋教仁提出:國民黨這些主張,絕非一黨「私見」,是關係能否「建設完全共和政體」的大問題,必須明文寫進將來的憲法。

(三)強調組織國民黨內閣。

宋教仁指責袁政府,闡發國民黨政見,最終是為了組織「國民黨內閣」。他毫不掩飾地說:「為今之計,須亟組織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須有政黨內閣。今國民黨即處此地位。又說:「蓋延聘醫生之責任,則在吾國民黨也。而其道即在將來建設一良好政府,與施行良好政策是已。」為喚醒國人的注意,他尖銳指出:「今革命雖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種族主義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達到也。」「扶危濟傾,端在我黨有志之士。」他號召黨員:「從今而後,宜將國民所以失望之點為之補救,而使國民得一一慰其初願。

宋教仁上述言行,表達了國民黨人的決心和願望,但也引起了袁世凱北洋集團的仇恨。袁乃寬在致張鎮芳的一封信中就說:「目下最討厭者,即宋教仁一人。

還在宋教仁離京南下前,袁世凱就預感將對他不利,曾企圖用五十萬元加以拉攏,但遭到宋的拒絕。隨後,他便指令親信爪牙,密切監視宋的一舉一動。一天,他看到秘書處呈上宋教仁在湖北黃州的演說詞,說:「口鋒何必如此尖刻!」為抵制宋教仁演說的影響,打消國民黨的組閣計劃,馮國璋暗中主持所謂「救國團」,攻擊宋「莠言亂政」,抱「總理熱心,思攫現政府而代之」,並把內政、外交一切失敗全部歸咎於國民黨「醉心權利,不能垂功德而祛私見」。與此同時,袁世凱的暗殺陰謀也在加緊進行。

二、袁世凱集團的刺殺

宋教仁對袁雖有所警惕,例如他曾勸說譚人鳳擔任粵漢鐵路督辦,說「此路於南方軍事上的關係緊要,大局難料,一旦有事,有款有人,尤可應變」,還叮囑程潛「湖南應從速訓練軍隊」;但同時又認為,至少在正式國會召開前,袁尚不敢公然「撕毀約法」,與國民黨為敵。

他說:對國民黨獲得選舉勝利,袁世凱「一定忌剋得很,一定要鈎心鬥角,設法來破壞我們,陷害我們。我們要警惕,但是我們也不必懼怯。他不久的將來,容或有撕毀約法、背叛民國的時候。我認為那個時候,正是他自掘墳墓,自取滅亡的時候。到了那個地步,我們再起來革命不遲」。

可見,他還沒有從北洋集團的肆意攻擊中,嗅到火藥氣味。同時,當有人告知袁世凱恐有加害陰謀,勸他「先為戒備」時,他也不相信,並說:「吾一生光明磊落,平身無夙怨無私仇,光天化日之政客競爭,安有此種卑劣殘忍之手段? 吾意異黨及官僚中人未必有此,此特謠言耳,豈以此懈吾責任心哉!」

然而,袁世凱一旦感到他的權力受到直接威脅時,是一點也不遲疑的。3月 20 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由黃興等人陪同,自《民立報》社赴滬寧車站,準備北上。10 時 40 分,他們走到檢票處,突然三顆罪惡子彈從背後向宋教仁射來。宋當即被送往附近鐵路醫院。由於傷及要害,搶救無效,於 22 日晨 4 時 40 分逝世,享年僅三十一歲。

宋教仁臨終前,於痛苦中曾請黃興代筆,口授致袁世凱一電,報告槍擊情形及一生致力社會改革而「不敢有一毫權利之見存」的心跡。最後說:「今國基未固,民福不增,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會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這說明宋教仁臨死,也沒有看透袁世凱的反動本質,但也表現了這位忠誠的資產階級政治活動家的坦蕩胸懷。

袁世凱自以為謀劃詭密,兇手又當場逃之夭夭,可以瞞天過海。他得知宋教仁死訊,頒布命令說:「前農林總長宋教仁,奔走國事,締造共和,厥功甚偉。迨統一政府成立,贊襄國務,尤能通識大體,擘畫勤勞。方期大展宏猷,何意遽聞慘變? 凡我國民,同深愴惻。」他並電程德全等:「立懸重賞,限期破獲,按法重辦。"同時,政府御用報紙大造國民黨內部傾軋的謠言,以圖轉移視線。但事態的發展出乎袁世凱的意料。

三、刺殺事件的真相

23日,由於一個名叫王阿發的古董商向捕房提供重要線索,當天即將要犯應夔丞緝捕歸案,次日又抓獲兇手武士英,並於應家搜出五響手槍一支以及應與洪述祖、趙秉鈞往來密電本和函電多件,使案情很快有了重大突破。

洪述祖字蔭之,人稱「洪殺胚」,時為內務部秘書,實際上是袁世凱直接指揮的密探頭目,專門負責監視和對付革命黨人。應夔丞原為上海流氓、幫會頭子,辛亥革命時攀附同盟會,得充滬軍都督府諜報科長、南京臨時政府總統府庶務科長兼管孫中山侍衛隊等職,但不久就被孫中山撤職。

回到上海後,他重操舊業,改組青紅幫為「國民共進會」,自任會長,於長江沿岸一帶鼓吹所謂「二次革命」,被黎元洪通緝。袁世凱得知此人歷史,以為可以利用,遂派洪述祖到上海,借商談解散共進會為名,秘密加以收買,並由洪引見程德全,委以「江蘇駐滬巡查長」,以掩護他的真實身份。袁隨後致電黎元洪取消通緝令,又親自電召他人京,借解散共進會名義,批給五萬元活動經費。從此,應夔丞投靠袁世凱,成為袁在上海對付國民黨人的一隻惡犬。武士英原名吳福銘,山西人,系一毫無政治頭腦、唯知金錢的亡命徒,流竄上海不久,即被應夔丞誘騙收買,拉人共進會。袁世凱布置這些爪牙,說明殺害宋教仁是他蓄謀已久的計劃。

應,武二犯落網後,袁世凱惶恐萬狀。3月 29 日,他密電程德全說:「連接南方私人來電,宋案牽涉洪述祖,是否確實? 究何情節? 宜速查復,以憑核辦。」接著,他又電催程報告「證據」,以謀對付辦法。他的機要秘書張一廖這時也多次密電程德全,要他把「牽涉中央證據向英廳索取」,派人送京,並特別叮嚀說:「可不作正式報告。"但是,袁政府當時還不能完全控制江蘇和上海一帶,在孫中山和黃興的強烈要求下,4月 25 日,程德全、應德閎不得不將查獲的函電證據公諸於世。

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各件:

1913年1月14日,趙秉鈞致應夔丞函「密碼送請檢收,以後有電直寄國務院可也。」

25日,應致趙秉鈞電:「國會盲爭,真相已得,洪(指洪述祖)回面詳。」

2月1日,洪述祖致應夔丞函:「大題目總以做一篇激烈文章,方有價值也。」

2 日,應致趙秉鈞電:「孫、黃、黎、宋運動激烈,民黨忽主宋任總理。

已由日本購孫、黃、宋劣史……用照輯印十萬冊,擬從橫濱發行。」

同日,洪致應夔丞函:「緊要文章已略露一句,說必有激烈舉動。弟(指應)須於題前徑電老趙,索一數目。」

4 日又函:「冬電到趙處,即交兄手面呈,總統閱後頗色喜,說弟頗有本事。既有把握,即望進行。」

8 日又函:「宋輩有無覓處,中央對此似頗注意。」

12日又函:「來函已面呈總統、總理閱過,以後勿通電國務院,因智(趙秉鈞字智庵)已將應密本交來,恐程君不機密,純令歸兄一手經理。」

3月13日,應致洪述祖函:「《民立》記遁初在寧之演說詞,讀之即知其近來之勢力及趨向所在矣。事關大局,欲為釜底抽薪法,若不去宋,非特生出無窮是非,恐大局必為擾亂。」

同日,洪致應夔丞電「毀宋酬勳,相度機宜,妥籌辦理。」

14日,應致洪述祖電:「梁山匪魁(指宋),四出擾亂,危險實甚,已發緊急命令,設法剿捕之,轉呈候示。」

18日,洪復應夔丞電:「寒電立即照辦。」次日又電:「事速照行。」

21日凌晨兩點,即武士英刺宋不到四小時,應致洪述祖電:「二十四分鐘所發急令已達,請先呈報。」同日又電:「號電諒悉,匪魁已滅,我軍無一傷亡,堪慰。望轉呈。」

23日,洪致應夔丞函「號、箘兩電悉,不再另復。鄙人於4月7日到滬。」

這些證據的公布,暴露了袁世凱的元兇面目,不但震動了全國,也教育了許多的國民黨人。他們指出:「殺一宋遁初者,非殺人也,乃打擊平民政治、伸張專制政治也。」「所謂絕大之兇犯即某氏(指袁世凱)是也。……使某氏而仍為正式總統也,吾恐死者不止遁初一人,四萬萬同胞之生命財產將悉為所斷送。

因此,國民黨人強烈要求傳訊趙秉鈞,逮捕洪述祖「嚴究主名」,矛頭直指袁世凱。孫中山於宋案發生後看清了袁世凱的反革命真面目,堅決主張「非去袁不可」。這表明隨著宋教仁的被暗殺和政黨政治的破產,南方國民黨人同袁世凱北洋集團的矛盾已公開激化,刀槍相見只是時間問題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相關焦點

  • 善於以德服人的孔子,真的是個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是假象
    其實他遠不止是個文弱書生 偶然間看到一個網絡熱題,問的是「假如孔子被流氓打了一頓,他會怎麼做?」網友們的回答千奇百怪,但總結出來無非一個意思:孔子是個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儒雅又隨和,被人打了,會「以德報怨」進行口頭教育了事…… 其實,只能說這些網友們對孔子的了解流於表面,事實卻是歷史上的孔子是教書先生沒錯,但同時生於亂世的他也是一個身高體壯、孔武有力的武夫,不僅劍技高超,而且射箭、駕車之術也爐火純青,是個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國的牛人。
  • 宋教仁遇刺案為什麼會成為歷史懸案?只因許多要人參與其中
    而這兩人均為袁世凱的心腹爪牙。於是,國民黨把矛頭指向了袁世凱,稱宋教仁之死是由袁世凱一手策劃並導演的結果,袁世凱才是殺害宋教仁的幕後真兇。原來宋教仁歷來不滿袁世凱,他主張的內閣制限制了總統太多的權力,成了袁世凱的絆腳石,導致袁世凱對宋教仁動了殺機。應桂馨發給趙秉鈞和洪述祖的密電就是最好的證明。
  • 宋教仁案的兇手到底是誰?
    「袁世凱賊喊捉賊,要懸賞緝拿兇手,實際上暗殺的主謀正是袁世凱等人,宋教仁案進一步暴露了袁世凱奸詐險惡的真面貌。」嶽麓版教材認為「宋教仁等人躊躇滿志,親自到長江流域各省宣傳政見,對袁世凱把持的政府嚴加批評,以為從此以後可以通過國會選舉實現政黨政治,重新掌握政權」,「正當國民黨為選舉獲勝喜出望外之際,袁世凱指使刺客暗殺了宋教仁」。
  • 殺宋教仁的兇手很快又被殺,那麼殺宋教仁的幕後指使究竟是誰?
    1913年3月20日,受袁世凱邀,準備前往北京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的月臺上告別時,遇刺,一從人群中竄出來,擊中他腹部,趁亂逃。重傷的宋教仁雖及時送醫,但因子彈有毒,在兩天後仍然不治身亡。
  • 宋教仁:我為調合南北,費盡苦心,可人民每多誤解,我真死不瞑目
    宋教仁,字得尊,於1882年4月5日出生於湖南常德。他在清末民初那個時代,是一位教有爭議的政治人物。他除了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也是中華民國的創立者之一。與孫中山先生一般,他也是民初政黨政治身體力行的第一人。時至今日,對於宋教仁過去的所作所為,我們或許已無印象。但是,關於宋教仁的死,或者說是對害死宋教仁的袁世凱,我相信絕大多數讀者朋友還是了解過的。
  • 假如他不死,可能會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國家元首,到底是誰殺了他?
    宋教仁的民主理念,對企圖獨裁的袁世凱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阻礙,所以宋教仁「順理成章」地成了袁世凱的眼中釘,肉中刺。除掉宋教仁,袁世凱一定是最大受益人,但問題是,袁世凱挪走宋教仁這顆絆腳石,一定要選擇暗殺嗎?因為有證據顯示,敗壞宋教仁的名譽,讓他引咎辭職,從而無法再控制國會,這是袁世凱重視並認可的陰謀,何必一定要痛下殺手呢?殺了一個宋教仁,仍會有更多的人反對他,袁世凱又怎麼能殺的過來?
  • 宋教仁刺殺案中的「陳說」和「袁說」,是從何而來的依據呢?
    恰逢亂世,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之事實在無以數計。在民國時期,將相英才各歸其主,有明面上的擁主侍命,也有私下的暗箱操控、另尋高就。終歸是叛亂年代,任何人及任何事都有可能存在,雖說不是大勢所趨,但也是必然事件,畢竟人都有心思和志向,並且心思可以改,志向可以重新擬定。
  •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謎案之一:暗殺宋教仁,卻不知道兇手是誰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案件特別撲朔迷離,基本可以說是最大謎案之一,這個案件就是宋教仁被暗殺一案,看似這個案件比較簡單,可是經過深入分析,你又會覺得一點都不簡單,因為在案件的背後,兇手究竟是誰,已經無從知曉,讓人覺得十分迷惑。
  • 假如宋教仁沒有被刺殺,民國的歷史將會怎樣被改寫?
    宋教仁準備進京時,議會政治、政黨政治的實現,使得責任內閣成為現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但是,中國的議會政治和政黨政治是在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的打擊壓迫的夾縫中生長和發展起來的,十分軟弱無力。袁世凱利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專事破壞責任內閣制,順利登上大總統寶座,又改造「約法」,解散國會,最後乾脆宣布恢復帝制。
  • 宋教仁的一首五律,頸聯描繪生動,尾聯更飽含哲理
    宋教仁是近代革命的先驅者之一,他18歲就任華興會副會長,長沙起義失敗後前往日本學習西方政治。1912年同盟會改組,他做出了重大貢獻。詩人有一次去杭州辦事,順便遊訪西湖美景,又興高採烈地登山賦詩。下面介紹宋教仁的一首五律,頸聯描繪生動,尾聯更飽含哲理。
  • 洪述祖因捲入宋教仁遇刺案,被判處絞刑,不料行刑時發生了意外
    為了討好袁世凱,洪述祖竟把自己的胞妹獻給袁世凱做了六姨太。因洪述祖有殺害宋教仁的嫌疑,到後來還是難逃一死,沒想到行刑時卻發生了意外。洪述祖在沒發跡前原本是天津一洋行的夥計。可他心比天高,朝思暮想著有朝一日能飛黃騰達、光宗耀祖。終於有一天,得知他的摯友趙秉鈞與袁世凱關係不錯,就通過趙秉鈞認識了袁世凱。
  • 刺殺宋教仁的主犯之一:洪熙受絞刑而死,死後33年曾孫洪金寶出世
    然後兩名執行官在兩邊分別手執兩根木棍,然後用力旋轉,類似於擰乾衣服的過程,隨著旋轉繩套越來越緊,直到犯人窒息而死。相比較於斬首來說,在古代的中國,被施行絞刑的更多是王公貴族或者是權勢人家,因為絞刑的痛苦更小,而且能夠保留住全屍。而其他的刑罰不僅無法保留全屍,而且施刑的過程都是極度痛苦。
  • 陳其美:孫中山的入黨介紹人,被袁世凱設計誘殺,終年38歲
    一個戴著眼鏡,看似文弱書生的革命勇士,在以武裝起義和暗殺清廷高級官員為最流行手段的反清革命活動中突然崛起,在往後的近十年間叱吒祖國河山,成為了時代之先鋒!這個人,便是孫中山眼中的「長城」——陳其美。因為那時,留學日本學習先進知識,以挽救民族危亡, 成為了中國許多知識分子追求的理想,深知此道理的陳其美自然也不例外。為了去日本軍校學習,陳其美特意找到了當時在湖南新軍當統帶的弟弟陳其採。最後,弟弟也是幫哥哥解決了保薦的問題,讓陳其美於1906年順利地成為了日本東京警監學校的一名學生。
  • 為什麼說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
    幾個劊子手手執鐵錘,先把徐錫麟睪丸砸爛,後剖腹取心,恩銘的衛兵們將這顆心臟炒熟下酒。革命黨人秋瑾在浙江紹興準備策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難,在軒亭口有老百姓拿饅頭醮秋瑾的血吃。孫中山親赴越南河內,與黃興共同籌劃領導廣西起義,襲取鎮南關,起義軍奮戰七晝夜,因彈藥缺乏,最終失敗。
  • 曾經手無縛雞之力的「林妹妹」,也能成功轉型成為健身教練?
    大概讓你意想不到的是曾經林妹妹一樣「手無縛雞之力」的我也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健身教練!大家好,我是青島校區第564期學員王瑞穎。1曾經的藝術生,美好的設計夢因職業病破碎在高中時期,我順其自然的成為了一名美術生。
  • 袁世凱統治時期,其內閣成員都有誰
    程德全是清末投機官僚,任職巡撫多年,眼見清朝氣數已盡,搖身一變成為傾向於革命的立憲派人物。黎元洪更是被迫投身革命,作為清末新軍的一位高級將領,在辛亥革命這個大洪流中,被幸運地推到歷史前臺,成為風雲人物。黃鐘瑛是清末海軍將領,傾向於革命,在辛亥革命期間,率長江艦隊起義,站在革命派一邊。不久就因病去世。王寵惠是法學專家、同盟會員,伍廷芳是清末職業外交官、南方議和首席談判代表、熱心於革命。
  • 被人誤解的袁世凱,歷史需要客觀
    袁世凱生於1859年,死於1916年。中國近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今河南項城人。是歷史上爭議較大的政治人物。有人說他是「賣國賊」。他竊取了革命勝利果實,建立了中華民國。籤定了「二十一條」。袁世凱稱帝83天取消帝制,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 孫悟飯是怎麼一步一步墮落成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的?
    其實,孫悟飯由一名絕世強者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書生並非毫無徵兆。我們現在就來順著時間線看一下孫悟飯是怎麼一步一步墮落成書呆子的。1、孫悟飯四歲時,聲稱將來要成為一名學者。孫悟飯雖然是賽亞人後裔,但是他卻沒有好戰之心一心向學。可見孫悟飯在一出場的時候,作者鳥山明就為孫悟飯變成書呆子埋下伏筆。
  • 玉帝真的手無縛雞之力?他在西遊記裡發了一次火,如來也不敢吭聲
    他手無縛雞之力,卻高高地坐在靈霄寶殿之上,當有人造反起義時,玉帝還得喊靈山的如來佛祖過來幫忙。其實這些都是誤區,只不過是電視劇中揚佛抑道的結果。在吳承恩《西遊記》的原文裡,玉帝不僅僅修煉了一千七百五十劫,他更是活了兩億多歲。當唐僧的取經隊伍來到異國他鄉的時候,他們赫然發現一個叫做鳳仙郡的地方。
  • 《陳情令》江厭離手無縛雞之力,為何還要跑進戰場找尋魏無羨?
    可能有人會說江厭離人設一直很完美,但在不夜天大戰中,她明明手無縛雞之力還來這麼危險的戰場找死,這個行為莫名很作。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時的江厭離正面對著和自己情意正濃的丈夫慘遭失控弟弟殺害,這份痛苦哪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在這種情況下,她還是選擇了來找羨羨,這恰恰說明了江厭離的理智,更是她深愛羨羨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