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中醫正骨法又稱「曹氏接骨法」,是流行於會寧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傳統中醫骨傷療法,有明確傳承譜系的歷史已有一百多年。
曹氏中醫正骨法省級非遺傳承人曹緒明告訴記者:「以前,『小病扛,大病熬』是多數貧困群眾的選擇。在缺藥少醫的境況下,民間湧現出一批「赤腳醫生」,曹氏中醫正骨法便在這種背景環境下應用而生。」
曹氏中醫正骨法的起源要從清代末年的名醫刑維禮說起。刑維禮,會寧柴門寨子村人,自幼學醫,擅長接骨,醫德高尚。後授技於同鄉弟子曹國泰。曹國泰是柴門鎮二十里舖村康家河社人,以中醫傳家,技法精湛,療效顯著,有「正骨高手」之美譽。曹國泰認真研習正骨療法,研讀醫書古籍,其子曹玉昆世襲家學,曾在通渭、會寧等地行醫。曹家醫德古訓代代相傳,現傳至第四代曹緒明手中,在曹緒明的發揚下,曹氏中醫美名遠播。
經過百年傳承,曹氏中醫正骨法在充分運用傳統中醫望、聞、問、切診法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診斷方法——望、比、摸三法。望,是從患者的年齡、體質、內臟、受傷局部的淤血、腫脹等情況判斷傷勢輕重。比,是通過患者的患肢和健肢進行比較,可以比較出患肢功能和外形的異常。摸,是在沒有透視、拍片確診的年代,不用X光拍片透視,完全靠手摸心會,就能準確知道哪塊骨頭有問題。即:知其體相、知其部位、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以及拔伸牽引、旋轉迴繞、屈伸收展、按摩推拿。施治過程講究動靜結合,筋骨並重,內外兼治,醫患合作。
曹氏中醫正骨法能傳承到今天,有兩個重要原因。其一是因中醫正骨手法精妙,用藥獨特,療效迅疾,花費低廉,解決了周邊貧困群眾看不起病的困難。其二是因曹家看病不問貧富,醫術但求益精。
「我們正骨最常見的病例就是克雷氏骨折,克雷氏骨折也叫做橈骨遠端骨折,主要就是由於在摔倒的時候,手撐地所導致的,骨折線在橈骨下端3釐米以內的關節外的骨折。這種骨折有一種典型的表現,在側面看像餐叉樣畸形。骨折之後會導致腕關節的疼痛以及局部的明顯的腫脹,同時還會伴有嚴重的活動受限。」曹緒明介紹說,「中醫有中醫的優點,西醫有西醫的長處,我也贊成中西醫結合,哪種治療方式對患者自身的恢復更好,我們就採用哪種方式。像典型的克雷氏骨折,通過正骨法正骨和中藥外洗,對患者本身的傷害就會降到最低,恢復好了基本沒任何後遺症。」
由於曹氏中醫正骨法的施治過程講究動靜結合,筋骨並重,內外兼治,醫患合作,是體力加技術的療法,所以其傳承人都為男性。遇到上了年齡的老人,骨折後經不起顛簸的情況,曹緒明經常會開著自己的私家車上門診療。「農村人的經濟情況在房屋建設和家具擺放上一眼就能看出,遇到家庭情況特別困難的病人,人家給我錢,我都不會收,我能做的就是治好他們,讓他們遠離病痛的折磨。」
從2004年上門出診到現在,曹緒明一直秉持著救死扶傷、安貧樂道的精神,16年的時間裡,為群眾的生命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傳承的不僅僅是正骨的百年技藝,更是中醫世家的美德。
(部分圖片由會寧縣文化館提供)
(投稿郵箱:459300376@qq.com)
( 投稿作品需首發)
編輯|關雲丹 徐娟 劉琳
責編|吳秀娟 李豔
【來源:白銀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