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國際吉他藝術節今年辦得很有特色,政府支持、獎金豐厚、藝術家雲集,比賽競爭激烈。公眾號特邀請參與藝術節的西安原聲私塾高級吉他教師安星宇全程報導,以供讀者參考。點擊「閱讀原文」,可以觀看藝術節視頻回放。
相關連結:青島吉他藝術節報導:第三天
8月4日下午,嶗山區市民文化中心演出大廳座無隙地,大家對當今中國最具實力的青年演奏家——劉憲績的音樂會期待值滿滿。2016年秋季,「古典吉他資訊與賞析」平臺對劉憲績在西班牙第五十屆泰雷加國際吉他大賽奪冠進行了報導,看得人熱血沸騰。在這個賽事上獲得冠軍是中國幾代吉他人的夢想,很多中國高手在西班牙兩大賽事上(Tarrega,Alhambra)止步決賽。因為憲績常年在歐洲上學,我們很難有機會現場聆聽到他的音樂會。2017年著名古典唱片廠牌Naxos的桂冠CD裡第六首:Tarrega《高級音階練習曲1號》,不到28秒精準利索的演奏,已成為西安院師兄弟們經常提起的事兒。2018年,法國巴黎吉他沙龍為他錄製的三個視頻裡,發揮更是讓人震驚,技巧和音樂思路都好到炸,中國古典吉他演奏家的實力如今也能強到「吊打老外」。憲績品味也高,很重視這次音樂會。他帶來了筆者喜愛的Antonius Mueller吉他。
開場節目是斯卡拉蒂《奏鳴曲》(Sonata K492,K146)。首先感謝主辦方及時調整擴音,延音、中低頻、還原度都有很大改善,讓我們的視聽體驗大幅提升。憲績的演奏也是保持令人驚豔的狀態。另外看了幾首曲目,筆者要買muller吉他的信念更加堅定了。在《魔笛》結束後,直觀感受到憲績不同於中央、上海系以往優秀畢業生的音樂,處理和音色都更具西班牙特色,又有德系嚴謹治學的雕琢和這把雙面板神器的支持;聲場倍兒足,又不空洞,自然呈現。
下半場一組布羅維爾(Leo.Brouwer)《思想家奏鳴曲》本該是比較晦澀難懂的作品,在劉老師指下賦予了新的思想,觀察音樂廳大量孩子們都是在認真觀看。另一方面,大師布羅維爾的作品也是有魔性的,好聽的樂思重複幾遍後會讓人念念不忘,永遠想不到下一步的和聲節奏如何發展,渴望聽到後續內容。就像去年GCC公開組的課題曲《Las Ciclades Arcaicas》,前沿而不失格調。隨之而來的自然是熱烈的掌聲,很少在國內演奏家音樂會上聽到這樣熱烈的肯定。最後科斯特的《戲劇幻想曲》是憲績的保留曲目,完美!在全方位都要優于波蘭的馬圖什。無論是自然表露的音樂還是強悍無敵的技巧,可謂是此曲的最佳詮釋之一。憲績的音樂會掌聲分貝不亞於傑雷米,返場曲馬拉茲《西班牙小夜曲》,強悍、無敵的感覺。再多彈五六遍也聽不煩,這便是頂級高水平音樂會的效果吧。
阿根廷吉他演奏家Leo和小提琴近藤留美子,第一次看到他們是在陳川老師的朋友圈的短視頻。當時覺得這小提琴拉得很特別,完全突破學術化的束縛。今晚聽了現場的感受是,留美子拉得真棒,但Leo才是靈魂人物,無論是阿根廷二重奏音樂的配器設定,比較突出吉他主角的地位,還是leo自身的能力,他們的每個節目都很受歡迎。獨具一格的是:Leo喜歡在熱烈的掌聲未停歇時進行下一首曲目演奏,這樣的實際好處就是讓觀眾快速靜下心來感受音樂,再者可以把正常節目更好串聯起來,或許聽著掌聲開始能讓Leo更加安心地去演奏吧。
這對組合對阿根廷音樂研究深入,從皮亞佐拉《探戈的歷史》到我們不常聽到的阿根廷作曲家 馬克西姆·普霍爾 (Maximo Pujol)《布宜諾斯艾利斯組曲》,想起王家衛所說:多年來一直喜歡探戈音樂,但當你久居阿根廷你才知道,探戈只是儀式,而美隆加才是靈魂。整場音樂會,Leo的掃弦伴奏非常多,他的掃弦音色別具一格。上半場留美子的音量控制不夠完美,有點搶戲,下半場果斷調整好,音樂會快結束後,孫絢絢透露他們會在節目結束後進行20張CD和少數樂譜的籤售。後面的火爆場面就無需介紹了.
Day4
第四日上午,各項大師課進行。筆者推薦學生參加了好友劉憲績的大師課,意在除了音樂性的引導,試圖得到一些先進技巧的幫助。要知道大部分國外演奏家在大師課上是不講具體的技巧訓練的。早上未到9:00,多功能廳連站的地兒都沒有了。
果然劉老師在音樂設定後推薦了國際上比較流行的「Planting Technique」:置指技巧,就是右手放置在四個空弦,在分解和弦的練習中採用勾弦技法,pima指每撥完一個音符都要迅速回歸消音,也有點像丹尼斯·阿薩巴吉克說過的「軌道勾弦」。《帕肯寧教程一冊》「三個有價值的技巧練習中」也提及Planting Technique。附上樂譜連結:最有價值的三個技巧練習 | 吉他大師帕肯寧教學連載(39)
在音樂性上,劉老師還說:琶音的處理很浪漫,很好聽,但不能濫用。在非完滿中止時,例如一個情緒化需要推動的樂句,最高的音符不要輕易用琶音,應該採取穩定堅定的柱式和弦。這個時候濫用琶音會使整個句子鬆散且洩力。
在現代派曲子中要合理運用斷奏技巧,分句,分聲部處理。斷奏也要細分節奏來應對風格。有時候是低音斷奏高音保持連貫,有時反之;即便這些處理比較燒腦麻煩,但是沒有這樣的處理,南美Bossa Nova音樂的特質就無法表達。
波蘭年輕冠軍演奏家馬圖什的大師課也頗受歡迎,馬圖什對於每位孩子的演奏表示肯定和鼓勵,希望孩子們從演奏中體會到音樂本身給他們帶來的自信和快樂。課後孩子們通過這位暖男傳達的氣質和鼓勵提升了自信心。阿根廷探戈大師課上講了兩個難度較高的樂曲,龐塞《浪漫奏鳴曲12樂章》,皮亞佐拉《四季:冬》。重點說到了唱譜的重要性,除了個別現代派不好唱的樂譜,大部分作品要強迫自己唱譜,收益無窮。還有難度較高的樂曲建議採用低音和旋律的拆分組合法進行練習,會有很多新的發現,會大幅度提升質量。
下午是本次藝術節第七場音樂會「王右」獨奏音樂會。王老師節目單上的曲目非常硬:開場就是《大霍塔》,還有阿瓜《華麗迴旋曲二號》《莫扎特K331》,柳貝特《索爾主題與變奏》等,王右還是保持他自己一如既往的風格:充滿雄性荷爾蒙,生猛澎湃。沒有聽到返場曲有點遺憾。
晚上的閉幕式典禮很熱鬧,也比較官方。各組一等獎成績公布,公開組成績終於和筆者昨日預測的結果大致一樣,Marko表現出色,但這樣下去遲早也要被國內藝術節拉黑的...揭曉燈光、聲效、氣勢恢宏。LED顯示屏上隨著專業主持人宣布第一名選手名字,也會實時顯示照片和姓名,很棒,但是整場頒獎展演音樂會基本是圍繞一等獎選手進行,有幾個小建議就是其他獲獎選手參加頒獎典禮不求上臺領獎,可能把他們的名字放在節目單上或者LED屏幕上顯示,就能改變一個孩子未來練琴的狀態。展演的民謠歌手自詡伴奏吉他老師是「大師」欠妥,希望下一屆青島國際吉他藝術節辦得更好!期待!
(完)
—— 古典吉他資訊與賞析 ——
業內資訊、音樂欣賞、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