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的電影創作團隊是怎樣分工的?記者利用一周時間,參與了拍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電影劇組,體驗了各個細節。這其中就有幾個部門的分工合作,您知道都有哪些部門嗎?各部門都具體負責幹什麼活嗎?接下來記者就為您揭曉……
錄音組 啥聲音都逃不過,最怕雜音錄音組的工作,相對於攝影組和燈光組而言,輕鬆了很多,因為設備沒有那麼多了,也沒有那麼沉了。但是控制現場聲音一點也不輕鬆,尤其是同期收音的時候,誰的手機響了,經過的汽車馬達等等,都會影響現場錄製。就像攝影師最怕閃光燈,錄音師最怕現場誰無意間一個雜音。
因為這次是夏天拍攝,而且很多都是室外戲,控制聲音很困難。雖然記者是在小村莊裡,可仍舊有時不時經過的轎車、摩託車、三輪車。為了讓記者感受一下錄音師的工作,錄音組老大多接了一個耳機出來,套在記者頭上,記者也享受了一次只有導演才能享受的待遇。
果然,戴上耳機之後,聲音變得極其不一樣,小聲講電話的人也能隱約聽到,難怪要一再強調現場安靜了。而且樹上知了的叫聲像是瞬間放大一般,每個環境音都聽得很清楚。
錄音老大告訴記者,外景戲不能一絲環境音沒有 ,基本保持在30% 以下,太大就影響正常錄音了。「今天咱們就得用無線設備了,就跟平時大家在電視裡看的晚會那些無線麥克一樣的,別在衣服領子裡面,一定要藏好。」記者跟隨錄音老大的示範,一起為演員換上了無線麥克,當然無線麥克使用之前一定要調試好,甚至給演員別上之後,要每個人再調試聲音的大小。
記者跟錄音組的時候還鬧了個笑話,就是把麥克接口插錯了位置。「小吳,你插的哪裡?怎麼沒聲音啊?」錄音老大查看之後才發現,進出兩個接口都接錯了位置,「以後不明白先問問我,嚇我一跳,還以為設備出啥問題了。」錄音老大隨後又讓記者試著舉杆。「現在杆一般都用碳素材料,比之前的輕便而且特別結實,不過對於你們女孩子來說,舉一分鐘就累了。」果然如攝影老大所說,沒有兩分鐘,記者胳膊就酸了,這時候有「杆爺」之稱的錄音助理笑呵呵地接過記者的杆,說:「舉杆是錄音中最有學問的,高了聲音不清晰,低了就穿幫,身上哪裡用力來支撐也是學問,還得慢慢練啊。」
記者還發現,如果知了叫聲太大,錄音師會買來鞭炮,把周圍樹上的知了趕走 ,而且每次開機前都要反覆說「安靜」,提醒大家注意。
記者這一次還發現了錄音組的新設備,一個綁在手腕上、能夠無線接收圖像的小屏幕 ,特別神奇,會跟隨顯示器的畫面變化而同步變化。錄音助理告訴記者,這個無線設備特別好用,錄音師可以根據攝影師鏡頭變化隨時變化話筒位置,方便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