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大發現之「哥倫布系列:
45:一次極大的錯誤導致了一次偉大的發現
46:新大陸拉開大幕:哥倫布要去印度!
47:美洲土著為何被稱為印第安人?
48: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漂流瓶359年後才被美國人撿到
49:西班牙和葡萄牙把地球給瓜分了
50:哥倫布第一次遭遇加勒比食人族
51:哥倫布先後發現了牙買加和古巴
52:美洲的首批移民是歐洲的罪犯
53:倒黴的司令沒找到黃金和香料,只碰到印第安戰士
54: 被罵成騙子的哥倫布被戴上鐐銬送回西班牙
60:哥倫布不顧禁令強行開始第四次遠航
61:哥倫布在中美洲找海峽前往太平洋的夢想破滅了
62:哥倫布以月食之說欺騙印第安人,只為獲取食物
63:債務官司纏身,哥倫布去世時身旁沒有任何人照料
哥倫布在到達亞速爾群島時,把一封口述的信寄給了他的一個探險活動的財政保證人路易斯·桑坦赫爾或者卡布利埃爾·桑奇斯,後者是阿拉貢王國的公爵。哥倫布第一次探險結果的簡要報導——地理大發現的第一條新聞通過幾十個翻譯傳播到整個歐洲大陸。
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的消息不能不使葡萄牙人感到震驚。照葡萄牙人的看法,這樣一來,羅馬教皇(尼古拉五世和卡利克特三世)在1452~1456年賦予葡萄牙的主權遭到了破壞,這些主權又是1479年為卡斯蒂利亞所公認的,又在1481年為西克斯特四世所批准的。
這個主權是葡萄牙人佔有博哈多爾角以東和以南「直到印度人居住地」的新發現的陸地。現在,「印度」似乎從他們的手中丟掉了。
兩個「最純的基督教」國王——卡斯蒂利亞女王和葡萄牙國王都堅持對海外的這些陸地的主權要求。卡斯蒂利亞依據自己首先發現這些陸地,認為對這些陸地應該擁有主權;而葡萄牙依據上述教皇的賞賜,認為自己對這些陸地擁有主權。天主教最高權威——教皇,是通過和平途徑解決這兩位國王之間爭端的唯一的裁決人。
當時的教皇是亞歷山大六世鮑爾仁,他是教皇寶座上最陰險的人物之一,腐化墮落,血債纍纍。按司湯達的諷刺作品的話說,他是「大地上魔鬼最完整的化身」。在16世紀裡關於這個人流傳著一句諺語:「教皇從來就是言行不一的。」
同代人馬格維利描寫這個人時說:「亞歷山大六世不騙人是從來不會做任何事的,也從來不想做任何事……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像他一樣以最大的力量勸說別人,以莊嚴的誓言確定某些事情,但事後很少履行諾言。」
難道葡萄牙人會認為這個出生於西班牙的鮑爾仁(在選為教皇以前他名叫鮑特利科·波爾哈,是卡塔赫納的一個主教)能夠成為這件事的一個公正無私的裁決者?但是葡萄牙人不能不重視教皇的決定。
1493年,亞歷山大六世——「上帝奴隸之奴隸」用他「純潔」的雙手籤署了一個被人稱作《世界第一個分界線》的文件。1493年5月3日,即哥倫布返回後過了兩個月,亞歷山大六世教皇向卡斯蒂利亞女王頒布了一項教諭,授予她對已經發現和將要發現的陸地「與西方相對應的陸地和在海洋上的陸地」的主權,這些陸地不屬於某個基督教國王的領地。換句話說,這位教皇授予卡斯蒂利亞在西部所擁有的主權與這個教皇的一個前任授予葡萄牙在南部和東部所擁有的主權相等。
次日,即1493年5月4日,正式頒布了教皇的一項新教諭(第二號教諭)。
在這個教諭裡,教皇企圖更為準確地劃定卡斯蒂利亞所擁有的主權,他賜予卡斯蒂利亞國王們對「從北極到南極劃定的界線以西和以南已被發現的島嶼和大陸……以及將要發現的島嶼和大陸擁有永久的管轄權,被命名的這條線必須從人們通常稱呼的亞速爾群島和維德角群島的任何一個島嶼退後100裡卡處穿過」。
完全清楚,第二號教諭所規定的分界線不論在地圖上還是在地球儀上都是不可能劃出來的。
當時人們已經準確知道,亞速爾群島位於維德角群島以西更遠的地方。至於涉及「從……極到……極劃定的界線……以南」的詞句,就是說在子午線以南,那麼這完全是荒謬絕倫的。
然而教皇的這個裁決是在西班牙與葡萄牙外交談判的基礎上作出的,這個談判是於1494年6月7日在託爾德西利亞城結束的也稱1494年託爾德西利亞條約,是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關於分割新大陸的條約。
託爾德西利亞條約規定,在維德角群島以西370裡卡,經線以西的土地為西班牙的領地,經線以東的地區為葡萄牙的領地。
葡萄牙人當時對哥倫布是否航抵亞洲一事持懷疑態度,所以就不堅持讓西班牙人放棄海外航行。但是他們所要得到的是把分界線(也稱為教皇子午線)移動到西部更遠的地方。
經過長期的爭持,雙方達成了一項協議:把分界線移到維德角群島以西370裡卡的地方。
為什麼葡萄牙需要這樣做?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著名的地理學家亞歷山大·祖班作出了近乎真實的假說:
「大概葡萄牙力爭確保它的非洲航道,沿岸的航行已經進入地理發現過時階段。也許當時他們已經知道,在航往印度時必須繞到西方,以便躲避開朔風——南信風(可是,1497年瓦斯科·達·迦馬第一次完成了這樣的迂迴航行)。葡萄牙人不希望在這條航道上冒險去越過分界線,所以子午分界線被劃定在西部的維德角群島以西370裡卡的地方,像我們現在所說的,分界線以東是葡萄牙的利益範圍,分界線以西是西班牙的利益範圍……」
在起草託爾德西利亞條約時又重犯了從前的錯誤,他們忘記了指明,從維德角群島哪一個海島算起是所謂以西的370裡卡和用什麼裡卡來計算裡程。人們所能推測的是,應當使用羅馬裡卡來計算(一個羅馬裡卡約等於5920米),因為這種長度計算首先出現在羅馬教皇的第二號教諭裡。
除此而外,對地理大發現時期的地理學家來說,要把370裡卡換算成地球經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那時人們對地球的面積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然而,基於這些原因,不管差距的本身有多麼大(到°),這些差距與上述的錯誤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這些錯誤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當時人們還不會比較準確地確定經度的近似度數,甚至在16世紀還經常發生超過45°之差的錯誤。
按照大多數歷史學家的看法,1493~1494年,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亞都給自己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儘管在教皇教諭中以及西班牙與葡萄牙1494年的談判中指明了一條大西洋分界線,但是他們實際上已經瓜分了地球。
然而,1495年葡萄牙人菲雷爾發表了一個相反的意見,這個意見更符合於「參加談判的兩個大國」真實的意圖。他認為,子午線的劃定是為了卡斯蒂利亞的航船擁有向西航行進行地理發現的權利,同時也為了葡萄牙的航船擁有從教皇子午線起向東航行進行地理發現的權利。
莫非起草教諭的作者們或1494年聚集在託爾德西利亞城的專家們中有人在麥哲倫完成首次環球航行(1522年)之前能夠推測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從兩個相反的方向向前推進會在對地(指地球任一直徑兩端的對地,這是一種地理概念,說明地球為圓形)相遇?
要知道,包圍全部陸地的統一的海洋只是在麥哲倫航行之後才被證實的。
分界線劃定的目的不是西班牙與葡萄牙之間瓜分世界,而是給海洋競爭的兩個強國指出了發現不同新地的不同道路。
延伸閱讀
我的最新遊記(連結匯總)
土耳其自駕遊記
美國西部自駕遊
印度自由行觀感
世界探險史系列(連結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