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多年保持收入增長的怡寶,2019年出現了下滑。日前,怡寶發布2019社會責任報告稱,怡寶營業收入為103.96億元,同比有所下滑。其實,怡寶的收入已經連續三年維持在百億元規模,未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在怡寶方面看來,收入下滑主要受整個行業的影響。業內人士認為,行業下滑趨勢明顯是外部因素,就企業內部而言,怡寶仍倚重飲用水收入,該領域已經飽和,增長空間有限。怡寶雖有新品不斷上市,但尚難形成新的突破點。
收入下滑
怡寶發布的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9年,怡寶收入為103.96億元,同比2018年微降0.3%。這是近幾年怡寶收入首次下滑。數據顯示,2014-2018年,怡寶收入分別為78.55億元、89.22億元、93.47億元、100.35億元、104.35億元,五年收入持續增加。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怡寶在報告中稱,2019年,飲料行業營業額同比下跌5.2%,飲料行業整體呈負增長,終端銷量增速放緩。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怡寶維持百億元的規模已經不易。
華潤怡寶飲料(中國)有限公司CEO張偉通在報告中稱,雖然營業收入下滑,2019年華潤怡寶整體業績繼續保持穩健發展的勢頭,實現全年營業額同比增長7%(營業額和營業收入統計口徑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怡寶的利潤總額維持了增長。2017-2019年,利潤總額分別為6.31億元、7.27億元、8.63億元,增幅均保持在15%以上的增幅。
營銷戰略管理專家沈博元認為,出現收入下滑、利潤增加的現象, 一般是因為降低了營銷及銷售費用投入所致,但也會導致產品市佔率下降。同時說明雖然飲用水市場空間很大,格局相對穩定。
在飲用水市場,以銷量計算,2019年,農夫山泉、怡寶、景田、康師傅、娃哈哈佔據主要市場分額,市佔率分別為11.7%、10.4%、5.5%、5.3%和3.3%。這一格局已經維持多年,難以發生大幅度的調整。
內部調整
除了外部行業環境發生變化,怡寶對內部架構和運營模式也進行了調整。徐雄俊認為,這也將對怡寶的整體業績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2019年2月,怡寶進一步梳理和優化管理界面及關鍵業務流程,組織架構三級變兩級,成立營銷中心。營銷中心負責各區域、大區具體經營管理。同時,下設市場部、銷售管理部、新品開發部、銷售營運部、銷售財務部和綜合管理部。
管理架構的調整,推動經營模式的升級。怡寶在社會責任報告中表示,在技術的驅動下,依託供應鏈、線上線下深度結合,怡寶建立了專門配送飲料的「飲料流通服務商」模式。
怡寶相關負責人表示,「傳統模式經銷商原來是作為渠道商,層級多,利潤空間低;流通商模式渠道扁平化,經銷商作為配送商直對終端,利潤空間大,提高了客戶拓寬銷售的積極性,也保障了飲料貨齡新鮮度」。
模式的調整,提高了客戶的反應速度。銷售人員直接下單,通過App查看流通商的庫存、庫齡,數據更加清晰。同時,客戶主動性加強,費用返還配送商快,流通商直接代墊返還費用,流轉時間減少1個月,提高了客戶配送怡寶飲料的積極性。配送快速,客戶可以小批量多頻次的配送。
徐雄俊說,架構與模式的調整,帶來積極的變化,但同時也會帶來影響。不管是經銷商還是流通商,在新的模式下,都需要適應時間。
難以破局
業內人士認為,怡寶希望通過內部調整,加強自身的競爭力。不過,怡寶恐怕短時間難以破局。
從產品看,目前,怡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產品,截至2019年底,共有29個單品,包括純淨水、礦泉水、奶茶、咖啡、功能性飲料、乳酸飲料、水果飲料等。旗下擁有自有品牌「怡寶」「加林山」「魔力」「蜜水檸檬」「小主菌」「葡萄假日」及日方授權的「午後奶茶」「火咖」等多個品牌。
不過,怡寶只在飲用水領域佔有一定優勢,在其他領域優勢並不明顯。1990年,怡寶在全國推出「怡寶」牌純淨水,成為中國早期生產、銷售包裝飲用水的企業之一,並成為《瓶裝飲用純淨水》國家標準的發起和起草單位之一。
不過,在即飲咖啡領域,怡寶即飲咖啡品牌火咖仍未進入主流行列,市場牢牢被雀巢、星巴克、味全、統一等品牌佔據。
在瓶裝奶茶領域,近幾年統一阿薩姆奶茶的市佔率一直保持行業第一。同時,香飄飄杯裝奶茶和街邊現制奶茶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蠶食了怡寶的市場份額。
在運動飲料領域,「魔力」的競爭對手大多背靠國際企業,競爭尤為激烈。百事旗下的「佳得樂」在中國深耕十餘年,是全球第一大運動飲料品牌。達能旗下的「脈動」也在近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農夫山泉的「尖叫」每年銷售近27億元。
數據顯示,怡寶的新產品仍顯得「弱小」。數據顯示,2019年,怡寶的新品銷售額約為2.52億元,不到總收入的3%。前幾年這個數據則更低。2018年,怡寶新品收入為8671萬元,2017年為6141萬元。
對此,徐雄俊分析稱,在全國市場空間還有很多空白區域,繼續增長的量還很大,怡寶需要進一步強化在飲用水領域的地位,同時,還需優化其他品類,剝離業績不理想的產品,優化產品結構。北京商報記者 李振興(圖片來源:怡寶社會責任報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