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喜報!喜報!
法學院本科生王嫣奪得
「外研社·國才杯」英語演講賽全國總冠軍
![]()
![]()
![]()
12月9日-13日,「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FLTRP·ETIC Cup」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ontest)在北京外研社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全國的180名選手同臺競技。
![]()
五天四輪鏖戰後,由
華東師大外語學院趙朝永副教授指導的2018級法學專業本科生王嫣過關斬將、奪得本屆大賽全國總冠軍,實現華東師大英語演講比賽全國冠軍零的突破。
![]()
趙朝永表示,「本次奪冠是我校英語演講比賽史上取得的最高榮譽,充分展示了師大學子優異的英語水平,可視為我校近年本科英語教學的標誌性成果。」「外研社·國才杯」大學生英語挑戰賽(Uchallenge)是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北京外研在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外語測評中心聯合承辦的公益賽事。大賽於自2002年創辦以來,在國內外廣受關注,其權威性、專業性受到了高校師生的廣泛認可,目前已發展成為級別最高、競爭力最大、認可度最高的全國英語演講比賽。
![]()
▌中國職業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為王嫣頒獎
本屆大賽以高遠的立意和創新的理念,順應時代發展大勢,聚焦國家時事熱點,把脈外語教育動向,引領外語教育改革。這場全國總決賽歷時5天,分為四大環節,主要形式包括定題演講、即興演講、回答問題、提問挑戰、綜合知識測試以及綜合知識競答等多個部分,最終根據總成績,決出冠軍、亞軍和季軍。冠軍榮耀的背後註定是艱辛的付出。激烈的賽程對比賽選手和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體力及心理素質均是一次嚴峻考驗。從抽籤到賽前預熱,從賽題發布到破題、寫稿,從每個發音細節到整體策略制定,不僅考驗選手的專業知識,也是對選手綜合心理素質的考察。
![]()
此前,王嫣經歷了校園選拔,而後在上海市決賽奪冠,在趙朝永老師的嚴格指導和耐心鼓勵下,在總決賽中收穫了冠軍,通過比賽實現了自我價值、超越自我局限、促進自我成長。此外,王嫣已晉級「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全國總決賽,將於2020年3月代表我校和上海市再次登上全國總決賽的競技場。近年來,華東師大極其重視本科生培養質量,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加強交流。「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作為高等教育學會學科競賽評估納入的項目,教務處、外語學院在團隊建設、資金支持、培養方案等方面均給與了重點支持。在教務處領導下,外語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部牽頭成立「外研社杯攻關團隊」。外語學院黨委書記閆露,院長袁筱一、副院長朱曉映,大學英語教學部主任嚴文慶、負責第二課堂活動的大外部支部書記蘇俊玲、大學英語部學科競賽中心王越主任,教務處副處長徐世猛均為比賽團隊建設和日常工作開展給予了大力支持。
![]()
▌英語演講工作坊
「攻關團隊」由大學英語教學部、英語系及翻譯系部分負責人參與,英語演講工作坊作為直接執行機構以團隊協作的形式指導學生參賽。工作坊由趙朝永副教授擔任負責人,王越、劉森、李潔、王志宏、王聰聰、王士齊等作為團隊成員,開展人才選拔、培養和賽事指導等系列工作。成立不到兩年時間,工作坊已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經培養出全國總冠軍1名、上海市特等獎3名、上海市2等獎1名,還有更多學員通過在工作坊的學習和歷練,演講技能與綜合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成為華東師大英語演講人才庫的優秀儲備選手。
![]()
▌夏萍老師(左二)指導的2018級西班牙語專業本科生趙天一(左一)獲2019年「外研社·國才杯」閱讀大賽全國二等獎作為華東師大本科生學科競賽的重要陣地,外語學院目前組織開展演講、辯論、寫作、跨文化交際等外語類競賽達二十多種。
單以2019年計,外語學院指導各類學生獲獎達46人次,包含多項國家冠軍、國家級特等獎、一等獎及上海市冠軍、特等獎、一等獎等。外語學院大學英語教學部主要承擔全校非英語專業的教學及比賽指導工作,近年來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外研社·國才杯」英語演講大賽、閱讀大賽、寫作大賽,「21世紀杯」英語演講大賽,「外教社杯」上海市高校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等重要賽事。以「外研社·國才杯」系列賽事為例,2019年除趙朝永老師指導王嫣獲得全國冠軍外,夏萍老師指導的2018級西班牙語專業本科生趙天一獲閱讀大賽全國二等獎;2018年,王越老師指導的2016級漢語言文學專業趙雋元獲寫作大賽全國一等獎,趙朝永老師指導2016級英語專業石雅馨獲演講大賽全國三等獎,學科競賽活動成績斐然。
![]()
外語學院為華東師大本科教學重鎮,不僅承擔學員7個系、6個語種的本科教學工作,還承擔著全校每屆3000多名本科生的大學英語教學工作。大學英語教學部於2012年起率先在全國進行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根據華東師大實際情況,
制定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標準,開設了學術英語閱讀、學術英語寫作和學術英語聽說等主幹課程,採用國外原版教材,開發了華東師大英語水平考試,開闢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包括以學生為主體創辦的英語校園刊物ECNU Circle,開設了校廣播臺英語節目Voice of ECNU(VOE),還有英語演講工作坊、閱讀坊、寫作坊、師生懇談室、雙語角以及競賽中心,常年舉辦各種競賽活動,有力配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躍了我校的英語學習氛圍。
![]()
2019-2020學年大學英語教學進一步深化改革,開始採用全新課程體系,包括聽說課、讀寫課等通用學術英語模塊課程,以寫作課為代表的通用學術英語應用模塊課程,以及分為高級英語語言技能、英語國家文學、英語國家文化、跨文化交際、專門與學術用途英語等五大系列數十門不同課程的拓展/選修課模塊課程等。全新的大學英語教育教學體系,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目標,以產出為導向,以內容為依託,以測試為依據,第一第二課堂聯動,成為師大外語教育一張獨具特色的名片。站在舞臺上接過獎盃的時候,我感覺我並不是一個人——這一路我從來不曾孤軍奮戰,我的老師、一直陪我練習的朋友、給予我支持的家人,都堅定地站在我的身邊。感謝這次經歷,讓我認識了現在的最好的幾個朋友,磨鍊了我抵抗壓力的意志,也進一步拓展了我的視野——它讓我對「演講」有了認識:
真正好的演講並不是個人表演,而要切實地言之有物,能引發思考,能提高公眾對社會問題的意識,能夠展示中國青年的思想與胸懷。總而言之,這次經歷讓我深感不虛此行。
![]()
我和趙朝永老師可以說是在「集中營」度過了一周,每天的日子都過得異常艱苦。尤其是最後兩天,我每天大概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就算是休息時,腦子裡也忍不住會思考如何撰寫新的演講稿。但是至今時常回到我腦海中的,並不是那些痛苦的回憶,而是一些瑣碎美好的細節。比如第三輪結束時,趙老師和我,還有來參加閱讀比賽的夏萍老師和趙天一同學,我們擠在在房間的小客廳裡,圍坐成一圈促膝長談,一起討論如何破題。中間的小茶几放上好多零食,開了暖氣的房間悶悶的,燈也有氣無力地亮著,可這個八十年代招待所裝修風格的破舊酒店,居然溫馨了起來。現在我回想到這一幕仍然會忍不住微笑,因為過去參加比賽都是自己一個人肩負一切,可是這一次我卻和很多關心我的人一起攜手並肩。很多年後,我可能會忘記自己為寫稿熬夜到兩點,忘記自己上臺前緊張到哭泣,甚至忘記自己在鎂光燈下接過冠軍的獎盃,但是這一幕將永遠鐫骨銘心。
![]()
決賽在觀看完「The Symbols of China」視頻後,面對「In what do we best see, hear and feel China as a unique country and nation?」的問題時,你的破題思路和靈感來源於哪?
在觀看賽題視頻時,裡面有幾個畫面提到了中國傳統節日,我想起了我們家在春節時的一個「奇怪」的習俗:我爺爺去世七年了,可是每年過年,我們都會在吃年飯的圓桌上為他留一個空位,盛好飯菜,備好筷子,就好像他隨時會回來和我們一起吃飯一樣。
我的老師聽完這個故事,也想起了一個故事:他的姐姐在出嫁時,父母準備了很多嫁妝,其中的一件就是一張圓桌。圓桌並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可是它是一個家庭完整團圓的標誌,是父母對女兒真誠的祝福,或許有的家庭使用的並不是圓桌,而是方桌,但是重要的不是桌子外在的形狀,而是它內涵的意義。其實無論是什麼節日,好像大多都是以一家人在一張圓桌上吃飯為主要慶祝的方式。這體現了中國人對「團圓」的嚮往——中秋是全家人的團圓,清明是和已逝去的祖先的團圓,春節是全國人民的大團圓,好像在我們心裡有一種生來的向心力,把我們和家庭、集體緊緊聯繫在一起,就算漂泊異鄉,心中仍然留存著對故鄉的眷戀,無論如何都要想方設法與家人團聚。可是圓桌的特殊意義不僅關於家庭團圓,朋友聚會、合作談判、甚至國宴,其實都可以通過一張圓桌得到圓滿舉行。它讓我們能平等地溝通,以溫和地方式面對我們的不同。當有新的成員加入我們的圓桌旁,我們不會感到擁擠,而只會感覺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它體現的是中國人愛好和平、兼容並包的品質。所以我們最終選擇了這個主題。![]()
進一步專注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不斷開拓自己的眼界、嘗試新的事物。
去設想未來,但是不因未來而侷促;去探索自我,但是不被自我桎梏;去追逐夢想,但是不被夢想束縛。
當你走完這長達半年的比賽周期,你會發現最後的頒獎時刻,會在你收穫的其他閃光經歷中黯然失色。
或許你會因為失敗而流淚,或許你會因為賽前焦慮而暴躁,但是最終你會感嘆不虛此行。請享受不能迴避的痛苦吧。
文 來源|教務處 外語學院 法學院
圖|外研社 外語學院 法學院
採訪|郭文君
GIF|李靜姝
編輯|吳瀟嵐
知道你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