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1: 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2020-12-16 和訊

  

   2021年,全球維持疫情後經濟復甦趨勢,貨幣政策偏寬鬆,經濟恢復上行,股強於債,看多美股,尤其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看多A股。美國社會分裂的修復過程,伴隨著貨幣寬鬆與經濟復甦,將推高通脹。

   1 2020年回顧:疫情下的貨幣大寬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打破了2019年底所有經濟復甦計劃。為應對全球經濟2018年10月以來下行,美聯儲2019年9月帶頭開啟降息,並重啟QE。實際上,我們2019年底判斷美國經濟再開始周期性復甦,但2020年的疫情打斷了這樣的進程。

   在2020年經濟本已經周期性復甦、美國重啟庫存周期之前,我們簡單回顧2018~2019年的情況。

   2018年10月全球經濟結束2016年以來復甦,A股從3500點一路回落到2500點,布倫特原油期貨也從85美元/桶左右的高位一路跌到50美元/桶左右。2018年有三件事情超出市場預期:第一,2018年3月開始的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最重要的外需市場,導致市場風險偏好回落;第二,2018年管理層設計的漂亮去槓桿路徑,無意中傷害到國內中小企業經營,導致民營企業槓桿率被動上升,市場對這方面政策影響力出現低估;第三,以美聯儲加息為代表的全球流動性偏緊。

   2019年市場沒有從2018年10月開啟的下跌中緩過來。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2019年美歐日中PMI持續下行,歐元區PMI從2017年12月份的60.6一路下行到2019年9月份的45.7;美國經濟自2018年6月份以來持續下行,到2019年9月份GDP增速不變價折年數2.03%。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美聯儲緊急開啟「預判式」降息——2019年7月、9月、10月連續三次降息,並於2019年9月份開始實際「擴表」,在美聯儲帶頭開啟降息背景下,全球包括中國在內20餘家央行在9月份先後宣布降息,雖然2019年美國經濟偏弱,但歐洲更弱,美股與美元指數超預期上行。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央行偏緊的貨幣政策影響,2019年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是最大「黑天鵝」事件,打斷了2020年初全球經濟周期性復甦預期,但「貨幣寬鬆一把梭」的邏輯在2020年演繹得非常完美。美聯儲吸取了2008年金融危機教訓,在3月份緊急降息之後,緊接著推出了無限量QE,承接了金融市場枯竭的流動性。貨幣寬鬆直接傳導到資產價格上漲,隨後美股、原油等大宗商品全線反彈。美國財政部3月份緊急推出2.9萬億美元財政紓困方案,支持了居民消費支出的復甦。隨後在川普沒有實施經濟封鎖背景下,美國承受了疫情確診與死亡人數上升風險,人們被迫加入工作,在市場對8月後經濟復甦持續性存疑過程中,美國PMI及銷售持續超預期復甦,硬是抵消了政府支出下降的影響,但美國社會也變得更加分裂。

   2 2021年政策展望:全球維持寬貨幣,美國財政輸出可能推高通脹

   美國方面,拜登上臺後可能推動系列政策改變。2021年1月,拜登任職總統後,與川普政府政策將有很大差異,主要差異可能包括:1)最低工資水平與全民醫保計劃。拜登上臺後一個重要任務是縮小貧富差距,彌合美國社會矛盾,這體現民主黨「大政府」執政理念,同樣也會相應增加財政支出;2)大規模基建。按照拜登此前主張的2.2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來推進經濟復甦,也會增加相應的財政支出;3)增加稅收計劃。將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從37%提高到39.6%,將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率從21%提高到28%等,該計劃執行對科技股不利,但可能受到國會阻撓;4)對外政策緩和,有利於全球經濟與貿易恢復。

   另外11月23日,拜登提名耶倫為財政部部長,提升了市場對2021年美國的通脹預期。上一次美聯儲主席擔任財政部長是上世紀70年代,當時也是民主黨的卡特總統,把美聯儲主席米勒調到財政部擔任部長,同時任命沃爾克為美聯儲主席,米勒擔任財政部長期間伴隨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著同樣的韻腳。

   從背景及過去行事風格來看,耶倫作風偏「鴿派」。耶倫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賓、斯蒂格利茨,長期研究勞動經濟學,其丈夫是著名經濟學家阿克爾洛夫,研究問題包括貧困、家庭、犯罪、歧視、貨幣政策等。2014年2月耶倫就任美聯儲主席後,2014年10月,美聯儲宣布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在穩就業與穩通脹問題上選擇了前者。2015~2016年聯邦基金利率只完成了一次加息,隨後迫於通脹上升壓力開始收緊貨幣政策,耶倫任期結束共連續加息4次,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提高0.75%~1.5%。

   耶倫上任財政部部長面臨很大挑戰。

   首先,耶倫是否能夠在國會斡旋,讓國會通過財政方案,面臨挑戰。耶倫非大公司CEO或大銀行家出生,跟以前的財政部部長不一樣(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保爾森是高盛前CEO、蓋特納是紐約儲備銀行前行長,都有很強的關係斡旋能力),她能否在意見不合的國會斡旋,面臨不確定性,當然耶倫的美聯儲背景將很好連接財政部與美聯儲的關係。

   其次,如果耶倫不能按照民主黨計劃推出一些財政支出,將可能得罪部分集團,而這些財政支出計劃是非常龐大的。拜登政府的財政支出方案,包括3萬億美元新冠病毒相關失業救濟、3萬億美元新能源產業投資、免除學生貸款的2萬億美元支出、對各州和地方財政的2萬億美元的補貼計劃,還有4萬億美元左右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劃。這些支出很大程度上是迎合民主黨選民對於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債務負擔過重的財政救助願景,但如何協調這些支出計劃是個巨大的挑戰。

   總結來講,拜登政府將更加重視疫情、重視貧富分化問題,將加大財政支出以支持受損個人與企業。2020年8月後,在財政紓困資金缺乏的背景下,川普政府承受了疫情確診人數與死亡病例上升風險。拜登上臺後會否定川普的做法,在應對疫情方面採取更多的政府行動,增加財政支出。而在拜登實施新一輪財政計劃之前,美國經濟在2020年12月~2021年3月將承受一定的下行壓力。

   如果拜登和耶倫的財政計劃被國會通過,市場對美國財政赤字不可持續的擔憂,將在2021年進一步推動美元指數下行。在美國財政赤字率攀升背景下,美國國債總額一路攀升,從2008年的10萬億美元一路上升到2020年11月的27萬億美元,佔GDP比重接近130%,大量國債將使美國經濟在無法快速復甦的情況下,美元信用受損。

   美聯儲方面,從11月議息會議看,美聯儲2021年可能維持當前的貨幣寬鬆政策,包括持續規模穩定的QE(每月約1200億美元)以及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0~0.25%。當前美國失業率依舊處於較高位置,預期2021年美聯儲貨幣政策只會寬鬆,不會收緊,按照目前QE速度,預期美聯儲2021年底總資產規模到9萬億美元左右。另外,1200億美元/月的QE規模是否能夠足以支持經濟復甦,也是未知數,鮑威爾認為財政部應該更積極推出新一輪財政紓困政策。

   中國方面,隨著中國經濟復甦,中國央行貨幣將可能邊際收緊,同時歐美經濟復甦後,中國出口增速可能趨緩,但不改變中國名義經濟增速以及工業企業利潤在貨幣寬鬆後持續復甦的趨勢。

   3 對2021年經濟與資產的幾大看法

   回顧2020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來自於:1)商品及風險資產價格大幅反彈。在美聯儲前所未有的貨幣寬鬆政策下,全球商品伴隨通脹預期大幅反彈;2)人民幣匯率強勢走強。中國補充歐美庫存,出口強勁,人民幣匯率5月以後趨勢性升值機會,利多美元負債多的企業,包括造紙、航空等,另外強勁的出口推高了貨櫃運價,利多海運。

   2021年,我們預期最大的機會:1)商品與風險資產,看好股票,尤其A股;2)依然看多人民幣升值,美元趨勢貶值;3)原油將伴隨通脹預期,可能經歷一輪報復性反彈。

   3.1 交易拜登預期:空美元美債、多美股人民幣

   我們整體認為,拜登當選更有利於經濟復甦,利好美股、黃金及原油,相對利空美元,利多人民幣:

   1.美債長端利率走高。拜登當選後,美國新一輪財政紓困方案會較快出臺,而且規模估計會超2萬億美元,這無疑將推升美債收益率以及通脹預期,長短期利差走高。

   2.短期利空美元,利多人民幣。一方面拜登可能推行更高的財政紓困計劃,導致美國財政赤字增加;另一方面,拜登在外交政策方面反對單邊關稅,同時希望加強盟友之間關係,更利於全球化和美元對外輸出,在經濟復甦初期,會導致美元周期性走弱。

   3.對原油有利。儘管拜登上臺後可能跟伊朗關係緩和,導致伊朗原油出口,增加原油市場供應,但OPEC+減產以及拜登對頁巖油開採的政策限制,將抵消這部分不利影響。此外,經濟復甦與通脹預期將推高原油價格。拜登財政紓困以及降低貧富差距政策,可能更有利於經濟復甦,通脹預期以及國債收益率上行。

   4.美元趨勢走弱背景下,黃金不具備趨勢走弱基礎,但難有大趨勢。2016年8月後,市場開始交易川普財政減稅和基礎設施投資政策,美債實際收益率開始走強,黃金下跌,但拜登當選後,通貨膨脹相比經濟復甦有更大可能:a.拜登可能推出新一輪財政紓困刺激,將推升財政赤字持續上升,美國CPI當月同比可能達到4%以上(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b.沒有了再次減稅來吸引個人部門投資,經濟受稅收刺激影響增長可能性較低,反而增加稅收可能拖累經濟;c.美國企業的高債務,可能限制美國企業資產負債表擴張,美國實際經濟增長率在疫情後需要面臨較長時間修復。

   3.2 美國經濟將經歷補庫周期,2021年上半年債熊股牛

   我們在2019年底即認為,美聯儲當年9月開啟「預判式」降息後,美國2019年底便開啟新一輪補庫周期——從美國銷售總額同比、庫存增速同比,以及PMI和OECD指標可以觀察到這樣一個周期,但今年3月因為疫情,這一周期被打斷,直到2020年9月開始重啟,我們認為2021年這一輪補庫周期會持續,背後邏輯是美國經濟在貨幣寬鬆背景下的周期性復甦。

   同時,在補庫周期下,美國經濟將實現疫後恢復性增長。美國經濟增長的信心主要來自消費,而消費主要看工資與失業率。2020年三季度,美國經濟分析局公布的美國勞動者報酬應計薪金折年數9.30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29%;截至2020年9月,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季調折年數同比-0.65%,個人消費支出尚未回到去年同期水平;9月份,美國銷售總額季調同比增速0.85%,已經恢復超過去年同期水平;10月份,美國失業率季調後為6.9%,失業率持續回落。

   3.3 美國通脹預期上行,將推動油價補漲

   單獨把通脹拿出來說,是因為今年美聯儲與美國財政部大規模紓困,可能讓後續通脹成為2021年一個大趨勢,對大類資產形成影響。

   美國通脹上行的邏輯包括:1)通脹是供應和信用的函數,信用主要在於銀行的貨幣擴張。截至今年10月,美國M2達到18.78萬億美元,同比增速創紀錄達24%,這將給廣義通貨膨脹帶來壓力;2)與2008年企業資產負債表坍塌的危機不同,把公共事件危機這個限制因素拿掉,美國需求缺口會很快補上來,特別是這次寬鬆政策也是史無前例的,所以很可能引發通脹超預期上漲,甚至惡性通脹;3)美聯儲實施平均通脹目標,樂見資產價格高企。

   通脹預期上行,將利空美債(體現長短端利差上行)、利多澳元對日元、原油以及周期性大宗商品。

   3.4 全球經濟復甦邏輯下,股強於債,A股看到3600~3800點,中國國債看到3.6%~3.8%

   影響股票市場邏輯主要包括流動性(貨幣政策周期)、工業企業利潤與風險偏好。

   2021年我們認為A股市場依然趨勢走強,邏輯包括:

   1)中國CPI可控、PPI復甦,經濟尚未過熱,同時人民幣不存在貶值預期、經濟在疫情後維持復甦趨勢、金融債務風險相對可控(國有與民營企業槓桿率在房地產「三道紅槓」背景下維持下行),以及美聯儲維持貨幣寬鬆背景下,中國央行不會太快收緊貨幣,企業將維持資產負債表擴張,流動性將支持A股走強;

   2)PPI在M1同比回升預期下走強,工業企業利潤維持恢復趨勢,利多A股走強;

   3)銷售回升,中國維持產成品存貨上升周期;

   4)拜登上臺後,短期內中美關係出現緩和預期,股市整體風險偏好抬升;

   5)疫情後全球經濟周期復甦。

   我們預期A股會有結構性復甦,商品周期類以及5G、新能源類值得持續關注。

   2021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上行,預期震蕩回升至3.6%~3.8%,主要邏輯包括:1)經濟逐漸復甦,央行逐漸退出貨幣寬鬆,流動性收緊,短端利率(7天逆回購、DR007)上行;2)2021年經濟復甦主旋律下(只要CPI可控、經濟不過熱),疊加《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到期表外回表內,我們預期銀行明年信貸不會很快收緊,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有望維持在13%~14%,社融M2利差維持走闊;3)2021年中國企業經營狀況與名義經濟增速持續恢復,工業企業利潤維持復甦增長,推動國債長短端利差持續走高。

   3.5 人民幣匯率中樞看回到6.2~6.3

   匯率本質上是兩種貨幣的相對價格——背後代表的是中國與美國政府信用。兩國政府信用取決於:1)該國技術與經濟增長水平;2)該國央行管理該國貨幣能力水平。

   從以上兩方面來看,為什麼說美元進入弱周期?原因在於:

   1)美聯儲對美元的管控能力趨弱。上世紀80年代沃爾克建立了當前的美元信用:面對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滯漲」壓力,沃爾克「鐵腕」升息,甚至不惜連累卡特總統下臺,建立了市場對美聯儲及美元的信任。而當前,美國政府為應對經濟衰退大量舉債,導致財政赤字不斷創歷史新高,而經濟增長因為美國內部社會矛盾等問題面臨挑戰,這種情況下,財政赤字問題只能被貨幣化,否則政府將面臨違約風險,這是美聯儲被現代貨幣理論(MMT)綁架的一個背景。

   截至2020年10月份,美國財政赤字3.06萬億美元,前值2.78萬億美元,持續創下歷史新高。美國財政赤字佔比2020年折年GDP已經達14.46%,前值13.12%,預期年底超過14%。美國取消財政赤字上限後,短期內經濟增長將比較難彌補財政赤字的增加。

   2)美國技術與經濟增長水平面臨挑戰。代表性例子是中國5G技術相對美國領先,這是近兩個世紀以來,中國首次在科技領域超越西方國家,中國在科技研發上的突破,帶來產業和資本向東方轉移。

   3)人民幣匯率不能簡單從美元一個角度來看,也要從人民幣自身角度——中國經濟與央行態度來觀察。2019年以來,中國出口額佔全球比重開始上行,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出口承擔了歐美經濟補庫存缺口,導致人民幣匯率走強。從未來趨勢看,隨著中國經濟體量在全球比重的增加,人民幣國際支付定位將受到進一步支撐,支持人民幣匯率走強,甚至可能升破6.0。

   總結來講,我們維持2021年人民幣匯率持續上行的邏輯包括:1)DR007、SHIBOR利率將預期上行。經濟復甦、央行狹義流動性邊際收緊將繼續推高明年SHIBOR利率、中國國債收益率走強,支持人民幣升值;2)美元在美聯儲貨幣寬鬆下維持弱勢周期。

   關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具有較高外債企業當期利潤的會計調整,比如航空、紙業等。

   3.6 布倫特中樞上升到60~65美元/桶

   在供需、庫存、價格結構、利率美元指數與地緣衝突邏輯框架下,我們認為2021年油價面臨上升壓力,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區間回升到60~65美元/桶,建議關注相關原油基金、原油石化類股票。

   我們認為油價上行的核心邏輯在於需求復甦下的通脹預期與減產下的庫存持續下降。

   1)2021年貨幣寬鬆下需求周期復甦,給油價帶來上行動能。

   有幾個指標對於政策驗證比較重要,一個是OECD綜合領先指標,另一個是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領先指標,兩者同時顯示經濟周期復甦趨勢。

   需求復甦的邏輯同樣通過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來觀察。歷次降息降準後都對應著需求復甦,本輪降息降準預期2021年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望往3.6%~3.8%區間震蕩,同期原油價格也將回升。

   2)以OPEC+深化減產為代表的供給下行,導致庫存下降。

   截至2020年10月,OPEC原油產量2440萬桶/天,跌破2002年最低產量水平,而彼時全美商業原油庫存平均在2.9億桶左右,當前全美商業原油庫存約4.9億桶,2020年庫存增長超預期,隨著OPEC+和美國原油產量增速下降,庫存周期將從主動去庫存到被動去庫存。

   3)金融信號:美元指數下行壓力及流動性擴張。

   美國經濟困境給美元指數帶來下行壓力——美元資產收益回落,資金向新興市場回流,會打開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上行空間。此外,美聯儲等5家監管機構批准修改《多德-佛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中的「沃爾克規則」,以放鬆對銀行機構參與衍生品市場限制,金融機構被動配置原油對衝通脹,將助推油價上行。

   4)減產疊加疫情後需求可能超預期復甦,將推動基差走強。

   基差走勢對中短期是一個很好的判斷指標,我們觀察歷史經驗往往如此。回顧2002年、2016年,基差走強都是價格反轉信號。

   5)需要關注的風險:俄羅斯可能不願配合沙特減產,而俄羅斯能夠承受的油價範圍在40~45美元/桶;通脹不及預期。國會由兩黨分別主導,拜登成為「跛腳鴨」,政策推進受阻,美國經濟復甦預期受阻。

   (李海濤系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傑出院長講席教授、中文/金融MBA項目副院長,林錫系長江商學院研究助理)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展望2021: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原標題:李海濤丨展望2021:貨幣寬鬆經濟復甦,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 復甦分化――2021年宏觀經濟及市場展望
    交銀集團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發布會現場  ――2021年宏觀經濟及市場展望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  2020年12月  主要觀點:  展望20212021年歐美發達經濟體地區疫苗將大規模接種,疫情形勢預計明顯好轉,前期推出的部分救助和刺激政策也將逐步退出,近期歐元區以及美聯儲均對貨幣政策寬鬆表達了擔憂,預計未來無限量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逐步退出將成為重要的政策選項,但二者退出的節奏並不一致,美聯儲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的節奏可能更快些。  美國總統換屆後,政策風向將出現轉變。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歐央行2021年貨幣政策大概率延續寬鬆立場。一是通脹短期內難以達到政策目標;二是疫情二次暴發嚴重程度遠高於第一次疫情,各國再次加強封鎖措施對經濟的衝擊短期內難以快速消退,經濟復甦仍任重道遠;三是歐央行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遠未足額使用。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雖仍有可能受到疫情擾動,但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積累較多經驗,足以避免類似於歐美的二次暴發情形,在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內外需將會同步向好,從而推動經濟繼續沿著復甦路徑回升,不過,在基數作用下,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局面。
  • 2021年人民幣利率市場展望
    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01 雙循環視角下復甦持續,焦點轉向內生波動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同時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和「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落地年,中國經濟的內生力量將會不斷增強,經濟復甦將會持續
  • 2021年全球貨幣政策展望:發達國家寬鬆貨幣政策仍有望繼續 甚至加碼
    歐洲多國重啟封城舉措,勢必繼續影響本已疲弱的經濟表現,各國貨幣政策已經沒有收緊的空間,只能繼續保持降息、加大量化寬鬆(QE)、甚至擴大負利率覆蓋面,寬鬆之路無法回頭。11月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不變,並再次承諾將在未來幾個月竭盡全力讓美國經濟復甦得以持續,目前復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威脅。
  • 夏春:2021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會逐步復甦
    2020年12月19日-20日,2021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於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盛大召開。  20日主題大會上,諾亞控股集團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夏春發表了題為《2021年宏觀經濟與投資策略展望:後疫情時代的K型反轉與D字挑戰》的主題演講。
  • 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GDP增速前高后低,金融風險日益突出
    疫情爆發後,發達經濟體普遍採取了大規模擴張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穩定宏觀經濟和金融系統,疫情緩解後寬鬆政策勢必要面臨退出問題。另外,考慮到需求復甦可能要快於供給恢復的速度,通脹存在短期內上行的可能,這也將加大寬鬆政策退出的壓力。寬鬆政策的退出很可能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擾動。綜上所述,考慮到2021年疫情形勢可能趨於緩解,全球經濟將繼續復甦。
  • ...國際投行眼中的2021:拜登對中國影響幾何?A股、人民幣怎麼走?
    那麼,大摩究竟是如何看待2020年中國經濟的表現,如何理解當前存在的問題,又如何展望2021年?在這一歲末年初的十字路口,騰訊新聞邀請到摩根史坦利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就2021年中國的經濟增速、政策安排、人民幣匯率、資本市場表現、中美關係走向等問題作出分享。
  • 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專委會《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主要觀點1.世界經濟可能於2021年下半年迎來整體性復甦。全球疫情可能在年中後步入拐點,美國經濟轉為中強度復甦將帶動世界經濟逐步回歸疫情爆發前水平,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可能出現「先高后低」的數值。2.全球經濟運行呈現多維度不同步。
  • 諾德基金經理曾文宏:2020回顧與2021展望
    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各國採取了貨幣寬鬆政策,歐洲和美國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而且目前仍在持續刺激中。從國內層面上看,我國經濟率先回升,GDP當季同比依次從一季度的-6.8%到二季度的3.2%,再到三季度的4.9%。從政策上看,個人認為我們扛住了這波疫情的衝擊,未進行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可避免之後可能產生的長期負作用。
  • 頭部券商展望2021:「中國資產」崛起時代已來臨,A股仍在「牛背」上
    從經濟周期(「實」)和金融周期(「虛」)兩個視角來展望宏觀經濟與政策走勢,2021年將是疫情之後「再平衡」的一年。經濟周期的再平衡體現為供給創造需求,全球經濟共振復甦。金融周期的再平衡體現為經濟自主的信用緊縮。宏觀金融環境將呈現「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的態勢。
  • 中國社科院張明:展望2021年的世界經濟——V型還是耐克型復甦?
    在兩位看來,2021年,世界經濟的強勁復甦是否可期?會遭遇哪些挑戰?張明:根據IMF世界經濟展望2020年10月的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4%,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2%。如果這一預測是正確的,那麼全球經濟在2021年的確實現了V型復甦。不過,即使如此,2021年的高增長也無非是由於2020年的基數很低所致,2021年的全球經濟總量也僅僅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
  • 2021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
    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將呈現以下十個主要趨勢:01消費、服務業繼續回暖成為下階段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製造業、投資、出口是拉動2020年中國經濟復甦的主力,但是消費,尤其是和服務業相關的消費恢復較慢,落後於生產端。
  •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眾裡尋他望復甦,驀然回首恰周期
    機構:西部證券2021年,全球經濟將迎來衰退後的復甦周期元年,宏觀經濟會呈現「修復+增長」的形態。隨著新冠疫苗這個全球經濟的最大助推劑在2021年逐漸鋪開,全球經濟增速明年有望實現「前低後高」的增速軌跡。
  • 《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劉慧)近日,《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0:供求雙萎縮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的主編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分別從實體經濟、貨幣金融等多角度展望了2020年經濟形勢。
  • 回顧&展望:2021年你的錢該往哪裡投
    中國方面,隨著中國經濟復甦,中國央行貨幣將可能邊際收緊,同時歐美經濟復甦後,中國出口增速可能趨緩,但不改變中國名義經濟增速以及工業企業利潤在貨幣寬鬆後持續復甦的趨勢。  三、對2021年經濟與資產的幾大看法  回顧2020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來自於:  1)商品及風險資產價格大幅反彈。
  • 經濟復甦態勢良好 股指春季行情可期
    期權方面,以賣出看跌和牛市看漲價差策略為主。01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受到重挫,而得益於貨幣寬鬆政策,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呈現先抑後揚的走勢。創業板指數漲幅高達65.0%,位居前列;納斯達克指數漲幅達43.6%;歐洲指數表現相對較弱,英國富時100跌幅達-14.3%。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2021年,全球疫情將如何演繹?世界經濟能否走向較為穩定的復甦?有哪些深層因素會推動中國經濟繼續恢復?中國經濟增長能否回歸趨勢性運行軌道?金融運行能回歸常態嗎?宏觀政策會轉彎嗎?針對上述一系列問題,本文提出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 渣打銀行發布2021年全球市場展望:疫苗研發推動經濟復甦,多個因素...
    1月6日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發布《2021年全球市場展望》指出,疫苗分發、財政和貨幣政策扶持、債券收益率、美元以及價值股與增長股之爭可能是主導2021年金融市場走勢的5個因素。債券方面,渣打銀行認為,經濟的復甦將提升企業利潤,降低違約風險,並推動收益率溢價進一步下降,這都利好於信用債。深入到具體市場,渣打看好亞洲美元債和新興市場政府債,因為它們均受益於美元走弱、資金流入、地緣政治風險下降及估值較低帶來的資本增值潛力。股票方面,渣打銀行認為,全球股票是渣打最為看好的資產類別,尤其是亞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