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覓食靠的最主要功能是嗅覺,其它聽覺、視覺只是起著輔助性作用。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視覺的作用,如果我們在垂釣的過程中能在顧及魚嗅覺的同時還能激發它們的嗅覺,那麼效果將會事半功倍。
蚯蚓的掛鈎方法,就我自己來說也是有一個逐漸改進的過程;
1、齊鉤掛。剛剛開始接觸釣魚的時候,覺得那麼大的鉤子只有蚯蚓剛剛的有鉤子那麼長,才能在魚一咬鉤的時候就能刺中魚,提升中魚率。
2、掛死蚯蚓。從齊鉤掛到掛死的,主要是認為一是活的蚯蚓不好掛鈎。二是覺得活蚯蚓會嚇到魚,魚不敢吃。所以在掛鈎之前我們都要把蚯蚓拍死,然後再掛鈎。
3、掛整條。從掛死蚯蚓到整條掛,主要是看到一些人整條掛的時候也能釣到魚、並且釣到的魚還很大,同時不需要做拍死蚯蚓的麻煩事,所以就整條掛。(但是鉤子不露出蚯蚓)
4、整條掛。相對以前整條掛的方法有所不同的就是不是從蚯蚓的一頭掛,不讓鉤子露出來,而是從蚯蚓的中間來掛,讓蚯蚓的兩頭都會動,同時不考慮鉤子是否外露。
從蚯蚓的掛鈎方法的改進,我發現我們都有一個誤期,那就是覺得蚯蚓只有掛的短、甚至是剛剛齊鉤那麼魚咬鉤的時候就能及時的刺魚。其實,這種想法忽略了兩個問題:
1.魚的進食方法是吸,所以蚯蚓的長短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釣小雜魚的時候除外)
2.活體餌對魚的吸引力。在魚口不好的時候,我們在用商品餌料垂釣的時候都會用「逗釣」,目的就是讓餌料模擬浮遊生物從而激發魚的覓食積極性。
因此,在我們用蚯蚓做釣的時候,我們切記不要把蚯蚓弄死或是切成小段小段的,而應該是整條蚯蚓從中間掛鈎,讓蚯蚓的兩頭都會動,從而達到更好的誘魚效果。
當然,以上僅為個人意見,僅供交流,如有不妥之處望諒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