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人在廣東小縣城造樓:這裡會成為世界中心

2020-12-12 澎湃新聞

廣東順德的北滘(jiào)

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

這個位於佛山市東南角的小鎮,

除了順德「美食之都」的名氣響,

還有幾大家族企業坐鎮,

今年,一個地標性建築也在這裡平地而起。

和美術館,

由當地的家族委託而建,

出自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之手。

他在75歲時接下這個任務,

當時已經因為患癌被摘除了五顆內臟,

還是飛來現場,實地考察。

這讓和美術館從設計之初就被廣泛關注,

安藤本人也稱之為自信之作,

「它承載了我對這座美術館成為中國

乃至世界中心的願望。」

歷時五年,

和美術館終於在今年十月初敞開大門。

安藤忠雄在採訪中

它有幾大看點?

為什麼會是「世界第一個」?

一條獲得安藤忠雄獨家授權的採訪視頻,

也與執行館長邵舒、

安藤的學生兼合作夥伴馬衛東見面,

全方位聊了聊和美術館與安藤忠雄的故事。

撰文 譚伊白 責編 陳子文

和美術館位於北滘中心位置

中午12點,嵐洋茶餐廳的門被推開,老闆娘聽到鈴鐺響熱情地出來迎客。

「你們從哪裡來?也是來看隔壁那個美術館的嗎?」這間20平方大小的茶餐廳藏在一片居民樓中間,店面不臨街,位置隱蔽不好找,老闆娘剛在十月初做了店面升級。在這之前,這裡營業到下午兩點半,來的只有熟客和周圍的上班族。

從十月份起,它多了許多外來客的點評,都是800米開外的和美術館帶來的遊客,珠三角地區的、北京的、上海的,「生意變好啦!」老闆娘的語氣裡有本地人的自豪。

北滘鎮被當地人戲稱為「北滘CBD」,它雖然是個小鎮,卻誕生了幾個千億資產的大企業,四周高樓林立,在玻璃寫字樓環抱的中央,是由清水混凝土圍合而成的和美術館,獨立又和諧。

和美術館與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籤約現場

左起 安藤忠雄、和美術館館長何劍鋒

©和美術館

創建它的家族發祥於本地,在本地成長。建造和美術館的緣起,是他們想為400多件私人藝術品找個收藏空間,同時回饋自己的家鄉,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這個地方的文化。在大灣區,深圳、廣州、甚至順德,「喜歡藝術的人很多,但敢於從事藝術的少之又少。」執行館長邵舒說,所以家族希望走出這一步。

他們渴望一位既深知亞洲文化、有獨特建築語言,也能完美將建築與環境融合起來的建築師,將夢想落地,於是找到了安藤忠雄。

2014年初次見面,之後安藤反覆修改設計和實地考察,再到繁複艱難的現場施工,終於五年後,一座大師建築在小鎮橫空出世。

嶺南文化的呈現

和美術館的入口,是交錯的三塊圓弧形的牆,「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包裹著一片花徑,門口還有一棵安藤忠雄親自挑選的日本黑松。所有的樹種和花種也都是他定的,一年四季可以開出不同層次粉色的花,錯落開來。

過了夾岸花園,是一條長長的水道。安藤忠雄總認為近代都市建設中「缺乏了許多水韻」,這條水之徑直通美術館。

走在上面,除了可以看到水面上被風吹動的建築倒影,還有一旁美國藝術家洛克希·潘(Roxy Paine)的作品,一棵銀色的大樹。「它是死的,但又充滿活力,與美術館中西融合。」

眼前的和美術館本體,是一座宏大的圓形建築。「圓」在安藤忠雄的建築生涯中有特別的意義,這次的「圓」是他經過多方考量後的又一次突破。

作為建築師裡設計美術館最多的一位——除了非洲和南極洲,他在全球總共設計了88個美術館,安藤忠雄總會花很多力氣在建築和當地文化的關聯上。

和美術館的「和」,有和諧安泰之意,也代表文化和空間的融合。於是這一次,他借鑑中國文化中「天圓地方」的概念,並走訪了好幾個當地嶺南建築,弱化了以往作品中常見的方形和三角形元素。建築的圓又是重疊交織、一層層挑空出去的,像水波紋一樣向外延伸,不對稱性給整個建築帶來動感和韻律。

「圓」之外的另一個突破,是安藤第一次在外立面用了這麼大體量的幕牆玻璃。

安藤往常的設計,多是清水混凝土的牆體或是和石牆結合。這次,他考察了周邊很多嶺南園林後,決定沿襲中國傳統園林的精髓——第一需要通透,再者便是移步換景。希望人們在展廳裡看藝術品的同時,也能看到窗外的風景。

清水混凝土和

世界第一個雙螺旋樓梯

走近大廳,撫摸面前的這堵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被譽為「清水混凝土詩人」的安藤忠雄。

「兩塊清水混凝土之間的拼縫前後差,中國的標準是低於5毫米,安藤的要求是0毫米。在他的標準裡,一個混凝土澆築成型以後,邊緣要跟刀切的奶油蛋糕一樣,摸上去不會割手才算及格。」曾見證施工現場的邵舒打了個形象的比喻,「按照他的嚴格標準,最終全國只有一家施工團隊敢接下這個活。」

和美術館建造中

清水混凝土講究「一澆成型」,靠的都是現場施工,一旦出錯無法重來。當了五十多年建築師,安藤固執地認定了這種材質。

在安藤之前,混凝土普遍被認為根本不具美感,一直都被當作建築的打底材料。安藤說,「我堅持用混凝土,是因為我要挑戰自身創造力的極限。鋼筋混凝土只要有混凝土、水、沙石加上鋼筋,就能隨意創造形狀,是象徵現代的建築工法。」而這不只是他美學上的企圖,使用清水混凝土,還意味著他能在有限的預算與土地上打造最大空間,是最簡單且最節省成本的解決之道。

其他建築一般在澆築過後都會做表麵粉刷,但安藤從來不作任何修飾。呈現「素顏」狀態,「沒上粉底,沒有遮瑕」。

他愛混凝土的表裡如一,在他眼裡,混凝土是生命體,在風吹雨曬後會變色、開裂,一座混凝土建築就仿佛一個不斷生長的龐然大物。

穿過大堂的環形走廊,一轉身就進入了建築中央。空曠而自由的空間,只有天頂的光灑下來,不經人事,心無雜念。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混凝土雙螺旋階梯,像兩條並行蜿蜒、永不交匯的河。

這景象,不禁讓人聯想到博爾赫斯所說的,兩種看時間大河的方式:一種是看它從過去穿行過我們,流向未來;另一種是看它迎面而來,從未來而來,越過我們,消失於過去。

詩意的雙螺旋樓梯,也正是第二個建築難關。

澆築雙螺旋樓梯所需要的模板,每一片的角度都不一樣,再加上圓形不斷變大,長度也不一樣,同時每層樓梯的高度也經過嚴密計算,逐級減少約9毫米。

「每塊樓梯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裝錯了就完了。」安藤對細節有著近乎瘋狂的完全操控,小到一個門把手的樣子、高度,一個門鎖怎麼裝,裝在哪?樓梯的扶手角度多大?他都得管。因為疫情他不能往返現場,但每一張圖紙他都要籤字。

美術館的頂部,是一個透光的弧形玻璃穹頂。自然光灑進中庭,隨著時間變換,光斑會點綴在樓梯的不同位置上,樓梯的明暗也發生變化。順德的地理位置正好就在北回歸線上,每年夏至日時,太陽便會90度垂直射入穹頂,像一條直入雲端的時空隧道。

《世間風物》展覽現場

「售後服務」

和美術館一共六層,沿著雙螺旋樓梯走,便能在每層通往不同的展廳,目前正在展出《世間風物》啟動展,除了有重量級的家族藏品,還有國內外藝術家專門為開館創作的新作。

左:徐冰《背後的故事:谿橋晚色》

右:張大千《谿橋晚色》

和美術館收藏

安藤忠雄一直認為:建築家應該對自己設計過的建築負責。

竣工後,他經常帶著全體員工一家一家拜訪已經建成的房子,只要一發現建築的狀況不理想,就立刻想辦法處理。就算和客戶發生爭執,也會堅持到對方無可奈何為止;如果施工質量不佳,就算扯著對方的領子吵架,也會要求他們重做。往往熱心、囉嗦到令對方退避三舍。

在「大阪府立近飛鳥博物館」和「大阪府立狹山池博物館」建成後,為了融合環境和活化城鎮,他更是策劃了由當地居民在建築物四周親手種梅花和櫻花的植樹活動。

藝術家宋冬在和美術館布展作品《一隅全廚》

對於和美術館,他不僅親自選擇花園裡的植物,還對委任館藏裝置提出建議,使其與美術館建築空間語言相契合。

之前家族的收藏更偏重於中國近現代大家的字畫,例如徐悲鴻、張大千、林風眠等。這幾年,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國內外當代藝術家,徐冰、劉韡、名和晃平、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作品,坐落在建築裡的各個角落,等待被發現。

「他是個奇蹟」

在馬衛東位於上海的事務所裡,珍藏著一幅安藤忠雄的手寫信,立在整面安藤書牆的最中央。

「雖然被摘除了五顆內臟,我還是『不死身』的安藤。」(日文中「不死身」的意思是硬漢)

安藤忠雄與馬衛東

1997年起,約五年的時間裡,安藤忠雄往返於大阪的家和東京大學兩地,開始了在東京大學的任教生活。也是在這個時候,前往東京大學建築系留學的馬衛東認識了安藤,往後幾十年,他不僅是安藤最疼惜的學生之一,也成為了工作上的夥伴。

這封信是安藤在2016年7月寫給馬衛東的。2009年因為癌症他被摘除了膽囊、膽管、十二指腸,2014年被摘除了胰臟和脾臟。但是他依舊保持著大阪人一貫的爽朗,「沒有內臟,整個人都輕快多啦!」

有時候甚至還開玩笑,「業主找到我,我有時會疑惑,我這麼老了為什麼還會來找我蓋房子。業主說,世界上著名的建築師很多,得普利茲克獎的也不少,但缺少了五顆內臟的建築師只有你啊。」

43歲的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他是個奇蹟」,馬衛東回憶起與安藤老師的課堂點滴,說他是東京大學的「奇觀」。「其他教授都是名校出來的,基本上都是東大本科畢業、哈佛博士畢業的,而他什麼都不是。」

「1941年生於大阪,以自學的方式學習建築,1969年設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安藤忠雄的履歷表開面見山就是這句話。他沒讀過大學,在做建築之前當過貨車司機和職業拳手的故事也總被人津津樂道。

安藤忠雄在東京大學授課

「但是他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總會都把不同的朋友們邀請到東京大學來給我們上課、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讓·努維爾(Jean Nouvel)、理卡多·雷可瑞塔(Ricardo Legorreta)、弗蘭克·蓋裡(Frank O. Gehry)、貝聿銘(I. M. Pei)、多米尼克·佩羅(Dominique Perrault)……」

他每每一走進教室,強大的氣場,銳利的眼神,總會讓課堂瞬間變得嚴肅緊張,滿堂的學生會立刻安靜下來。

對於媒體瘋傳的,年輕時候的安藤對人對事要求極為嚴格,容易發怒,尤其是對不認真的員工,生起氣來會秒變「拳擊手」,馬衛東說,「安藤老師對我倒是很溫和,可能看我比較順眼吧。從老師身上,我學到了很多道理,最受用的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處理最複雜的事情,直截了當。」

除了建築,還是建築

安藤對於極度簡樸的禁慾生活,有種下意識的憧憬。他在大阪的家距離工作室十幾分鐘的路程,用的是最簡單的家具,每餐飯五分鐘就能吃完,有時候一個月的花銷大約只有2000日元(約130元)。

除了建築以外,他對其他的事情都不太在意,做很多事情的速度都很快。時間分配上,基本也都是和建築相關的。

工作中的安藤忠雄(中)

耄耋之年的安藤,加上因為癌症動過幾次大手術,醫生囑咐說,現在吃飯一頓至少得花40分鐘,認真咀嚼,讓食物在口腔內充分消化,還要日行一萬步。

「可能是老師在年輕的時候,吃飯、做事都很快,沒有很多機會好好體會來自每一餐飯的樂趣吧。但是現在吃完飯他還會說,『誒!今天的飯味道還不錯喲!』。」馬衛東說。

安藤忠雄在舊書店購買的柯布西耶作品集

20多歲,他在自學的世界裡摸索,看到了一套法國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即使是一本二手書,他當時也還是買不起,他怕這套書引起別人的注意被買走了,於是偷偷把它藏在一個不明顯的角落,每次經過這家書店都會去檢查一下,直到一個月後才把它買下來。

在西歐旅行時,他造訪了柯布西耶在馬賽建造的住宅,之後待在那裡的十天,每天都會去看這個作品。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在成立事務所前的4年裡,只要存夠了錢他就去旅行,到美國、歐洲、非洲、亞洲,觀察各地獨特的建築。在剛剛成立事務所的時候,還沒有客戶找上門,走在路上看到空地,他就會想:「如果是我,就會在這裡蓋」,「這裡如果這樣開窗,應該會有別致的風景。」自己主動把圖紙拿給土地所有者看,他常常會被當作神經病。

1969年,28歲的他成立了建築事務所。此後的51年來,事務所規模由最初的3人到10人,到現在基本保持在20位建築師、4位秘書和安藤夫婦。

事務所的位置也從沒有變過——位於大阪的大澱工作室,一棟經過改建、重建、加建的約450平米工作面積的地方。這也是從他第一個住宅項目改造而成的。在建築界,安藤事務所這樣的工作模式在世界上也是極為鮮見的,他一直秉承的是日本工匠式的理念。

安藤與同事們在事務所合影

裡面是一到五層的挑高開放空間,而他的工位,在最底層,直接面對著玄關。從他的座位大喊一聲,聲音可以傳到每個角落。「員工進出事務所,必定會經過我的面前。他們在跟誰談什麼、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我立刻能夠掌握。」

作為當今最活躍、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大師之一,他還保持著小規模、扁平化的工作方式,所有項目都是自己做。在馬衛東回國創業的時候,安藤教給他自己的管理方式——事務所就管三件事,第一管人,第二管錢,第三管項目,各花三分之一時間。

「成為建築家這種人生選擇,是一條狹窄又險峻的路。」他開創的獨特風格,讓人可以直接定義:有一種建築,就叫安藤忠雄。

經典之作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住吉長屋——飽受批評的處女作

下雨時要從臥室去上廁所,得撐著傘走過沒有遮擋的中庭。作為他建築師的出道之作,這座房子挑戰所有人的認知。

「以質樸的材料、應用單純的幾何學建立架構,並在生活空間中大膽引進自然。這樣的住宅,直到今天仍是我建築上的原點。」

自這個房子以後,他也追求在封閉的空間中,將光線與風等抽象化的自然元素導入建築內部。

©松岡滿男

地中美術館——幾十年的抱負

這是一座從外面完全看不到建築外形的地下建築體。人們靠著來自頭上微弱光線的引導,慢慢進入地下的黑暗空間後,眼前突然浮現藝術品,擁有非常獨特的體驗過程。

其實地下建築的構想,早在安藤剛從事建築設計時,就一直在內心勾勒了。1990年起,他的事務所承包公共建築的比例增加,直到1999年,他接下了地中美術館的設計,才完成了長久以來的抱負。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光之教堂——極致的低造價建築

這來自於安藤一位報社朋友的委託,想改建自己常去的教堂,但不充裕的資金變成了巨大挑戰。

於是安藤繼續沿用清水混凝土的材質,室內的祭壇和長椅就用了工地現場的腳架所用的杉木板來做。除了有降低成本的考慮,他還將教徒的虔誠之心帶進了建築。

安藤忠雄 ©閒野欣次

疫情的緣故,醫生囑咐安藤不能遠行。

「就在幾個月前,安藤老師打電話跟我說,現在不能出門活動,真是有點無聊啊!」馬衛東說,「他還是那個風趣幽默的安藤。」他是一個閒不下來的人,往常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海外做項目,現在的他很懷念那種堅持了半個多世紀的緊張的「遊擊隊建築師」式的工作節奏。

79歲的他,光與影的故事還在繼續,「建築必然伴隨光和影。人生亦然。有艱苦、陰霾的日子,背後就必然有光明的日子。」

部分圖片由和美術館提供

資料收錄於《安藤忠雄全集》(2021版)

原標題:《一個日本人在廣東小縣城造樓:這裡會成為世界中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山東有個小縣城,「棺二代」700萬嫁妝尋女婿,經濟來源皆靠日本
    在山東有這麼一個小縣城,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女方願意花700萬的嫁妝來尋找女婿,這就是曹縣。這裡有很多的習俗需要去遵循,不管是居住習俗還是加u在習俗,曹縣都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在這個縣城裡生活的人,經濟來源都是依靠著日本。
  • 中國成功逆襲城市,原本是一個小縣城,如今發展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那是在鄭州,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畢竟現在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同時又有著悠久的歷史氣息,為什麼是一個普通的地方呢?如果回想幾千年前,那的確是輝煌的,特別是到了清朝末期,那是一個很普通的縣城,人口不到一萬人。
  • 我國面積小的省會,面積僅等同於一個縣城,被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我國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發展,人生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娛樂大家的一種,在國內外,無論是風景秀麗的總是一樣的人氣,大家對今天樂降到介紹我國面積最小的一個省的省會,面積只有一縣一樣,在世界第一線城市,我國面積小的省會,面積僅等同於一個縣城,被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 山東小縣城又火了!靠它「掌管」日本人的死,輕鬆年賺1個億
    早在2017年年末的時候,日本的某檔電視節目中,就證實了這一點。當時日本的記者,遠道而來來到了山東菏澤。在這裡,看到了不少豪車,其中包括寶馬、奔馳等等。而在菏澤曹縣,這樣的豪車更是停在很多家庭的庭院裡。除了富二代以外,大部分家庭能夠有資金購買豪車,往往都意味著他們在做生意。
  • 我國面積最小的省會,還沒一個縣城大,卻是世界一線城市!
    因為旅行是不期而遇的,所以到處轉轉,是華麗的冒險,決不妥協,當一切落下帷幕時,回憶的寶物在閃爍,在那裡,陽光閃閃發光,我們中國的地域廣闊,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風光和美麗的風景,也有很多不同的文化風俗,共同構建一個不同的中國,現在在我國擁有這些省會城市中,都的發展還具有獨特的風格,但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日本有個公務員用幾年工資買下一座樓,快成為世界遺產
    攝影/紫晶洞被群山環繞的松本市位於日本長野縣,是本州的一個中部城市,別看它規模不大,卻有著一座著名的日本國寶級別城池----松本城。松本城於永正元年(1504年)修築,原名深志城,是以大天守為中心,幹小天守、辰巳副櫓、月見櫓、渡櫓連接成的日本唯一的複合連接式天守建築群。
  • 中國和日本來往密切的縣城,建有日本人公墓
    看到題目一些小夥伴會很疑惑,在中國怎麼會修建日本人的公墓呢?修在哪了?在黑龍江的一個小縣城裡就有這麼一個日本人的公墓,或許這應該是國內唯一一座合法的日本人公墓了吧!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得從半個多世紀以前的那場戰爭說起。
  • 中國面積最小的省會,還沒一個縣城大,卻是世界一線城市
    我們的國家的國土面積是相對比較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跨度也比較大,所以另外不同的氣候和地形特徵的形成,我們的國家有很多省的構成,每個省的面積也不同,今天我們是你提出的是一個小省會-臺北。臺北市是臺灣的省會,作為省會城市的臺北經濟也非常繁榮,實際上,臺灣省整體的經濟實力非常強,雖然臺灣整體面積不大,但這並不影響這裡的經濟發展。臺北市是臺灣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只有271.8平方公裡,比許多小縣城都小,2017年常住人口為275萬人,人口非常密集,臺北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有很多歷史遺蹟。
  • 前川,一個武漢五環外的小縣城,憑什麼房價過萬?
    前段時間回了一下黃陂,在前川水河畔拍了一張河邊圖,並感嘆一下了住前川其實挺幸福的,結果有網友留言說,一看就是個小地方,房價5千多吧。看見這個評論我哭笑不得,無奈只能回覆說前川好多精裝早就破萬了,九千多的還得找找,結果網友回復,一個五環外的小縣城,還要1萬?甚至有網友不屑地說,前川又偏又遠,憑什麼房價破萬。
  • 安徽的一個縣城,曾是區域中心名聲顯赫,如今卻與黃山相差甚遠
    提起安徽省,很多人都會想起安徽的黃山和宏村,因為現在網絡發達,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安徽,安徽雖然在全國排名中經濟並不突出,但不可否認這裡旅遊資源豐富。安徽省最著名的旅遊勝地是黃山,它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不僅是中國人,很多外國人也喜歡遊覽中國的黃山,黃山的美景不可忽視,特別是在現在的社會,去黃山旅遊是相當放鬆的,但是,安徽有一個比黃山文化更好的縣城,現在這個縣城的名氣遠不如黃山了,這就是歙縣,歙縣是歷史悠久的縣城,是徽州文化的代表性縣,發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有核心景區徽州古城,這裡是徽州府治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游離與廣東邊緣地帶的小縣城海豐是個怎樣的地方?最朋克城市!
    最近,愛奇藝的一檔自製綜藝節目,帶火了一個樂隊叫做五條人。五條人在舞臺上,拖著人字拖,又臨時改歌,讓燈光師跟導演是一臉懵逼。隨後一首夾雜著普通話和海豐話的《道山靚仔》,讓人們的腦海裡勾勒出了一座南方靠海的小縣城。
  • 中國有一個小縣城,被稱為是越南人的「天堂」,有很多越南美女
    大家好,請看新的內容,旅行現在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很多人也在追求精神生活,所以,旅行成了大家都喜歡的項目。中國的鄰國越南、韓國、日本是中國遊客喜歡的地方,但是最近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不想去越南旅遊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越南人喜歡向中國遊客索要小費,而且越南人對中國遊客也不太友好。其實,如果大家想感受越南的風土人情,今天小威就來介紹一下,在這個中國的小縣城也能充分感受到,這是中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河口,雖然是個小縣城,但這裡很熱鬧。
  • 江蘇一個小縣城,超越珠海,吊打蘭州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調侃江蘇的段子:「和遼寧人做同學,大學四年下來你只記得他是東北人;和江蘇人做同學,第一年你就知道他是他們縣裡哪個村的了。」沒錯,江蘇的散裝,已經不滿足地市,而是進一步深入到縣城級別了。最典型的,就是蘇州和崑山。
  • 東莞最高的樓,國貿中心,高423米成為東莞最宏偉的建築
    因為這棟建築建設在東莞的CBD地段,這片區有許多高樓,也是東莞有名的商業中心,這裡的高樓好多都是一些高檔的寫字樓,所以這裡的摩天大樓非常集中。 在這一棟東莞最高的建築旁邊還有幾棟正在建設的高樓,不過都是是以國貿中心為參照中心建造的,這些高樓建成之後也會成為東莞對外展示城市面貌的一個窗口,就像上海的浦東新區一樣,成為了全新的東莞高樓群
  • 日本東京銀座CBD,世界三大繁華中心之一
    象徵日本自然、歷史、現代的三大景點(富士山、京都、銀座)之一的銀座,與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紐約的第五大街齊名,是世界三大繁華中心之一。銀座是通過不斷地填海造地才逐步形成今日之構架。 銀座是許多百年老鋪與本土品牌的發祥地。貫穿銀座1丁目至8丁目的中央通,被選為日本「一百名道」之一,也是銀座最繁華的主要街道。
  • 廣東河源市下轄的一個小縣城,人口85萬,因一座山而得名
    宋至明代成為漢族之一的客家人聚居地。明隆慶三年(1569年)置永安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福建省延平府的永安縣同名而改為紫金(因縣城有紫金山而得名),相沿至今。紫金縣內有省道惠水公路、河汕線紫河段、河汕線紫海段、華中線等公路縣道有中埔、合寶、九烏等公路。紫金縣有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孫中山先祖入粵祖籍地、南母寺、紫金觀等旅遊景點。
  • 廣東鮮為人知的小縣城,景色卻宛若仙境一般,到處遍布特色美食
    廣東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地方,在這個地方,不僅有許多現代高層建築,而且還隱藏著許多自然風光,任何地方都可以如此美麗,人們無法忍受離開,廣東有一個風景秀麗的小縣,沒有多少人知道它,因為它藏在山上,這個地方有很多山,所以耕地面積相對較小,但是這個地方的風景非常美麗,民俗也很簡單,聽說這個地方後
  • 河北一小縣城走紅,機場在這裡修建,曾和保定相提並論
    世界是一本大書,若不到處走走,你看到的總會是同一頁的內容。我國的國土面積非常的大,由很多的城市組成,每一個城市下屬的又有很多的區或者是縣,而在它們的背後,又有他們各自的故事。這種有特色小縣城在我國有很多很多,雖然有的縣城並不是那麼的起眼,但當我們了解到它背後的故事的時候,也就看到了它曾經的不平凡。
  • 中國「最小」的省會城市,是世界一流城市,面積只有一個縣城大
    我們國家大部分的省會城市都是經濟發達,人口眾多,而且佔地面積非常大的城市,特別是我們國家獨特的發展戰略省會城市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的中心城市,省會城市是全省的焦點城市,但是,在我們國家有一個省會城市,雖然佔地面積只有一個縣城大,但它卻是世界一流的城市。
  • 山東濰坊曹縣:壟斷日本90%的棺材,創下了多個「世界第一」
    山東小縣,決定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要不是「棺二代」徵婚的那個新聞,恐怕很多人還不知道山東河南安徽交界處這個默默無聞的曹縣,決定了日本人死後的體面。 曹縣西邊緊挨著的就是蘭考縣,這裡因焦裕祿種泡桐治理風沙而聞名。同樣一方水土,曹縣也盛產泡桐,特別是在曹縣西北角的莊寨鎮,是中國最大的桐木加工生產基地。 在曹縣,從事木材加工行業的人差不多有30萬。僅莊寨鎮,木材加工企業就有2569家,還有5000多個體戶,年產值500億元,幾乎相當於一個中部地區縣城的經濟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