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穿上的白帆……」2020年11月27日晚,當最後一曲《我的祖國》正式唱響,臺下觀眾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被男聲部輕鬆推向高音的「1」音穩穩沉到地上。這是六盤水本土六個民間合唱團隊聯合登臺的一場小型合唱演出,也是民間合唱團首次通過清唱方式登陸六盤水大劇院音樂廳。
當晚的演出共奉獻13首曲目,其中的六盤水愛樂合唱團以青年團、童聲合唱一團和童聲合唱二團分別呈現,該團隊均由團長湯雨林和指揮趙一陽親手打造。
這個由本土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公益性非盈利合唱團,在不到三年時間內,凝聚了一批熱愛音樂的群體,擠壓業餘時間吊嗓集中排練,將融入聲樂藝術作為畢生所追求的夢想,這是他們的第二場登堂入室的匯報演出,成員自費參與,凝結了自己三年來的心血。
這個合唱團的三個分支:愛樂阿卡貝拉清唱團、愛樂室內合唱團,愛樂童聲合唱團,當晚均在舞臺呈現了自己的成績。 當晚,本土的畫知音合唱團首先登臺呈現王洛賓的名曲《在銀色的月光下》、《半個月亮爬上來》,青果青橙女子合唱團應邀奉獻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清唱《一窩雀》,北鬥男團10名男成員應邀表演了由流行音樂《傳奇》改編的小合唱,六盤水師院王興勇老師用大提琴伴奏《鴻雁》,貴州省合唱協會的杜傲蕾老師用京劇扮相和唱腔穿插《大魚海棠》演出……
整個表現形式有如專業團隊,一些流行音樂中高昂悲悵的唱腔被改編為溫婉平和的傾述,一些個人獨唱中或尖銳或哀怨的技巧被經過排演表達成婉轉醇厚,臺下聽眾劉女士稱,沒想到個人無法完美復盤的歌曲還能以這樣的形勢表達出來,幕後團隊的功底可見極其深厚。
除了來自六盤水各行各業的演唱者,這個團隊幕後的打造者還包括六盤水青年愛樂合唱團團長湯雨林、指揮趙一陽、藝術指導吳歡、喻琳茜、隋言昕、王星、蔡曉靜等音樂科班出生的專業人士,數年來,他們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心血打造這支民間合唱隊伍,從對簡譜一無所知、對聲腔毫無感知,到教會成員發聲、配合、和旋、應律等等,定時定點學習指導,分文未取,可謂是煞費心血。而當晚由始至終伴奏的,僅為一臺獨奏鋼琴。
本場演出由六盤水市青年聯合會、六盤水市音樂家協會、貴州文化體育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由六盤水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六盤水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六盤水市文化館、水城縣文化館、六盤水合唱委員會六盤水青年聯合會、音樂家協會與貴州文化體育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承辦,整場演出為純公益性質,聽眾均為涼都大劇院忠實粉絲及演出成員親友團,自行報名在公眾號後臺免費領票到場觀看。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倩
編輯 黃盈瑩編審 劉丹 羅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