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二十世紀偉大建築,跨度71米卻無一根柱子,建築師堪稱天才

2021-01-19 一路南風

廣州地鐵二號線沿線分布著很多地標景點,越秀山南邊的中山紀念堂堪稱二十世紀的偉大建築,這座建築是東風路上必打卡的景點之一,和南京中山陵的設計者是同一個人。

我們都知道絕大多數結實的建築物柱子起到主要承載作用,不過中山紀念堂跨度71米的大空間卻沒有一根柱子,堪稱建築奇蹟,充分彰顯設計師的水平。

廣州中山紀念堂的設計師叫呂彥直,安徽人,是二十世紀初期的青年才俊。

33歲的時候,呂彥直設計的中山紀念堂方案被採用,由他設計的南京中山陵建設方案則在早兩年被採用,可以說呂彥直在建築設計方面是個天才人物,可惜英年早逝,無緣親眼看到自己設計的中山紀念堂落成。

作為地標景區,中山紀念堂主要分兩部分,主體部分是「會堂」,需要單獨購票參觀,裡面的外圍部分被開闢為圖文展覽館,中間部分是舉辦各種會議和文藝活動的場所,本人曾經在場內欣賞過明星演唱會、京劇和芭蕾舞劇,建築物以外的園林部分則是免費對遊客開放的,園內有數棵古木棉和古榕樹,春天的時候,紅棉竟向高枝綻放,無葉的樹身紅的大氣,紅得壯懷激烈,映襯越秀山上的紀念碑和中山紀念堂主體建築,成為城市風光明信片和電視紀錄片鍾愛的畫面。

廣州中山紀念堂於1931年11月建成,主建築物前面五米高的孫中山銅像並不是同年落成的,而是到了1953年才屹立於此。

中山紀念堂為八角形建築,屋頂覆蓋藍色琉璃瓦,主體為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中間71米跨度無柱空間巧妙地運用建築力學原理,整個外觀和細節的設計突破了思維極限,值得後輩建築師學習。

中山紀念堂所在的地方曾是總統府,1922年被炮火夷為平地,1928才組織籌建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禮堂。

這裡除了具有劃時代意義,也是建築美學的高級呈現,同時還是一座生態園,圍牆內除了種有多棵年代久遠的木棉樹和榕樹,還有其他各種草木和應季花卉。

中山紀念堂是廣州老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走進圍牆內,猶如穿行在一座現代與古典結合的園林,美感和歷史感並存。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宮殿式建築,高41米,長度和寬度都是71米,呈完全對稱格局。

站立在中山紀念堂前面追思過往,不禁對先輩的奉獻肅然起敬。

旅遊攻略:廣州地鐵二號線紀念堂站出來後就可以看到中山紀念堂了,這裡距離三元宮、人民公園和北京路很近,可以一起遊玩。

相關焦點

  • 廣州「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在這個4 A景區,春光下特別美
    去廣州旅遊,一提到廣州的「標誌性建築」,大家都會脫口而出:廣州塔,作為中國第一高樓,世界第二高樓,成為了今天廣州最有特色的標誌性建築。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東省乃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州人和華僑集資修建了一座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建築,始於1929年1月,於1931年11月竣工,中山紀念堂位於風景秀麗的越秀山南麓,是20世紀30年代廣州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它是一座宏偉的宮式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西方建築結構完美結合的典範,現在不僅是遊客參觀,也是廣州大型演出的重要場所,現在它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
  • 阿爾忒彌斯神廟,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如今只剩一根柱子矗立著
    許多人都知道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蹟,這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工程建築,但因為歷史的原因,古代的奇觀大多被破壞,現在幾乎看不到了,位於土耳其的阿爾忒彌斯神廟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現在只剩下一根柱子了,阿爾忒彌斯神廟坐落在土耳其的愛奧尼亞海岸,歷史傳說稱它為希臘神話中的阿爾忒彌斯神廟,是古希臘神話中狩獵和原始自然女神的化身
  • 謁拜廣州中山紀念堂
    位於廣州市越秀山南麓的中山紀念堂,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
  • 在設計師手裡,一根柱子就能讓咖啡店大出風頭!
    在設計師手裡,一根柱子就能讓咖啡店大出風頭! 著名的沙特咖啡烘焙品牌Elixir Bunn在利雅得開設了他們的新店,由Azaz建築事務所設計。當Elixir Bunn咖啡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之後,他們希望為其店鋪打造一種獨特的氛圍。
  • 傳奇一生,美國最偉大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Frank Lioyd Wrignt),美國建築師、室內設計師、作家、教育家。他一生設計的建築超過一千棟,其中有532棟在美國建築史上具有改革意義,被美國建築師協會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美國建築師」。
  • 以偉大之建築,作永久之紀念,中山紀念堂的偉大之處在哪裡?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廣東中山人,故居位於翠亨村,當然,中山以前叫香山,因他而改名。全國各地,以中山命名的地方非常多,在廣州更留有很多印跡,比如:黃埔軍校舊址、中山大學、大元帥府等。今天要介紹的中山紀念堂,更是專門為紀念他而設計和修建,堪稱建築藝術的傑作。
  • 中國有一個特別的寺廟,靠一根柱子支撐,堅持了850多年!
    而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柱插地,不假片瓦」,建在一個天然洞穴的邊緣,附著在巖壁上,可以說很有特色,用一根柱子支撐著整個寺廟,而且成立至今已經850多年了,還能屹立不倒。這座寺廟建在離地面100米的空中,只有一根柱子支撐,整體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沒有其他鐵製品。
  • 廣州美食一日遊景點推薦
    線路亮點:嘆早茶、走西關、涮火鍋,廣州美食一網打盡;聽廣州故事、行攝中外建築,造訪名人故居,領略廣州多元文化。  廣州中山紀念堂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築,外形莊嚴宏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設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築力學的結構原理,採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跨度達71米的建築空間內不設一柱。
  • 金磊:《20世紀世界建築精品1000件(十卷本)》書系何以有價值
    據建設部設計局原局長、中國建築學會原副理事長90歲高齡的張欽楠先生回憶「1995年為配合1999年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建築師大會,國際建協和中國建築學會特聘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教授、國際建築評論家協會前主席弗蘭姆普敦和我本人出任《20世紀世界建築精品集(十卷本)》的正副總編輯,還聘請了12名國際知名建築家為各卷主編及60位各國建築師按世界十大地區,選擇20世紀1000 項代表作品成書。」
  • 近百年的歷史建築,有很多神秘的地方,仍位居廣州十大標誌性建築
    在廣州的老城區中心有一座近百年的歷史建築—廣州中山紀念堂,它是為了紀念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建。 歷經百年滄桑,仍然是廣州十大標誌性建築之一 ,與現代的廣州塔可以相提並論。聽解說知道,這坐氣勢恢宏的建築設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築力學的結構原理,採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跨度達71米的建築空間內不設一柱。這在當時的環境及施工條件下建造這樣的高難度的建築,建築界中不多見的,獨具特色的建築成為了廣州最具標性的建築物之一。
  • 伊斯蘭的建築奇蹟——清真寺
    隨著穆斯林建築藝術的發展,結構嚴整、 雄偉壯麗、帶有裝飾藝術的建築群相繼出現。圓頂清真寺是現存於世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穹頂高54米、直徑24米,也是少有的沒有高聳得直逼雲霄的宣禮塔的清真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藍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優秀的建築師錫南的得意弟子Mehmet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堡最重要的建築之一,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 一人千面丨偉大的建築師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是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大師、城市規劃家和作家。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奉他為畢生偶像,不但被柯布西耶的超前建築理念深深影響,甚至還配了一副同款圓形黑框眼鏡戴了一輩子。
  • 端午薦書|帶你了解世界上偉大建築背後的故事
    日前,「建築界諾貝爾獎」得主理察·羅傑斯自傳《建築的夢想》全面上市:世界上偉大建築背後的故事,一場大師級的人生逆襲,建築大師理察·羅傑斯的「後浪」歲月。★這不只是一本關於建築的書,而是一本關於如何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好的社會的書。《建築的夢想:公民、城市與未來》記錄了羅傑斯從一個穿著牛仔褲參加頂級頒獎禮的小建築師成長為建築大師的經歷,還收錄了數百幅他親自甄選的手稿、圖紙、照片等,是其人文素養和專業知識的凝結。
  • 建築師與我的祖國|中國第一代建築師在上海的建築實踐
    ▲中國留學生在西雅圖轉車▲賓大學子畢業照 後排左二:童寯據不完全統計,至40年代,歸國的建築師共計有70多人,70%的歸國建築師,也就是50人左右選擇了上海作為事業的基地。可以說,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是在上海發展起來的。當時比較知名的由中國建築師自創的事務所有基泰工程司、華蓋建築事務所等。
  • 北京一地標建築火了,被稱「京城豪宅」,一根柱子價值27億元!
    北京一地標建築火了,被稱「京城豪宅」,一根柱子價值27億元!儘管如此,在這些城市買房確實很難。 他們的物價首先非常高,除了房子,除了吃飯和生活,還得有錢。 所以,這些城市的人們有天生的「優越感」。 但是今天我不談這些城市有多有錢,他們的發展。 我得和他們一起談談這裡的建築,談談最有代表性的。北京有「京城豪宅」。
  • 搖擺的柱子
    九重州地鐵站入口處有一個26m高的雨棚,近車站一端支承在剛接於二層樓面的柱子上,近廣場一端則由一根梭形的搖擺柱支承,從地面直接撐到頂端。水平力由近地鐵的柱子抵抗,而搖擺柱則只負責豎向力的傳遞。奧託很多作品中的柱子都是這樣的類型,配合輕型的屋面,整個建築非常輕盈。南京新圖書館結構設計: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 望京SOHO設計者,傳奇女建築師扎哈·哈迪德
    之後的著名的項目包括MAXXI:羅馬21世紀美術館(2009),倫敦2012年奧林匹克水上中心(2011)以及阿利耶夫中心(2013),這些項目展現了她複雜、流動的空間。而辛辛那提當代藝術中心(2003)和廣州歌劇院(2010)等項目同樣展現了將我們將未來的暢想帶入由先鋒設計、材料和建造過程構成的空間理念之中。
  • 90米的跨度(無柱空間)—— 採用一種簡單的結構,實現結構穩定性
    該項目設計靈感為『海岸邊的輪船』,利用日本雪松木來構築整個建築屋頂、內結構、外觀和座椅。競技場的天花板由大型的木質屋頂支撐,旨在減輕整體結構的重量,而立面則考慮了隔音和保溫性能。 NIKKEN SEKKEI說道:「功能,結構和空間緊密地,以實現簡約美,這是日本傳統木建築的精髓,我們希望世界各地的觀眾和運動員都能體會到。」
  • 西班牙巴塞隆納之迪高靈魂建築
    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 譽為「上帝的建築師」安東尼·高迪·科爾內特的遺作,是他的宗教理想和建築理想合二為一作品。 將在高迪逝世100周年紀念日2026年完成這個空前絕後的作品,以紀念這位偉大的天才。如今,高迪被埋葬在聖家堂負一樓。信仰可以激發出人無窮的藝術潛力,世界上無數偉大的建築、繪畫、雕塑、音樂作品,都與宗教有關。當人不是出於某種狂熱的近乎於偏執的精神追求時,出不了偉大的作品。
  • 石上純也打造超80平無柱空間
    但在他的理解中,人以及人所創造的建築,皆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築師要做的是讓建築作為一種人為空間環境,與自然萬物有機融合併達到理想的共存狀態。「自然&自由」可謂石上純也的建築宣言,他的作品總是不斷突破既定規則與常識,不斷以更多元更自由的表達,探索建築及空間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