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億房奴在「壓垮」經濟?專家表示:居民消費水平不如印度

2020-12-23 騰訊網

有數據表明,中國城鎮家庭戶均擁有1.5套住房,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單從這方面看,每個家庭都擁有幾百萬的家產,或者說家家都成了百萬富翁。

另外就是國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畢竟城鎮家庭住房擁有率在那放著,其次是家家幾乎都有了轎車。

但是有專家教授表示,我國百姓的消費能力還不如某些落後的國家。人大經濟學教授、國家留學基金委評審專家陳彥斌直言:我國的居民消費率只有39%,印度居民的消費率為66%,巴西的消費率為68%。我國的消費率還比不上印度和巴西。

或許陳彥斌專家的觀點不是「危言聳聽」,前邊講到城鎮家庭戶均擁有1.5套房和城鎮家庭平均資產達到317.9萬元。

還有一個數據值得一提,那就是56%的城鎮家庭有負債。其中戶均住房資產為187.8萬元,佔總資產的比重為59%,戶均房貸餘額為38.9萬元,佔到總負債比重的76%。

根據另外一組數據顯示,自2008-2019年間,居民貸款增加了49.6萬億,其中住房貸款佔比就達到54%,餘額增加了26.8萬億元。

根據澎湃新聞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住房貸款餘額為29.8萬億,在居民債務中佔比達到53.9%。換言之,住房貸款佔居民總貸款的一半以上還不止。

據了解,當前我國的房貸家庭有2億,如果按照一個家庭夫妻兩人來共同償還房貸,也意味著當前有4億人已淪為「房奴」。

誠然,陳教授也是做過調研的,我國居民的消費率與我國GDP發展水平相比,不一致,消費率還比不上印度。

截止2019年末,我國經濟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目前我國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另外就是我國人均GDP也首次突破1萬美元,相當於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萬多元人民幣。按道理來說,百姓應該越來越有錢了,怎麼會出現消費能力不如印度和巴西呢?其實,也就是因為高房價的問題,也使得居民的消費水平降低。

某姓黃的經濟學專家道出真相:我國已經不缺房子住了,但是由於「炒房客」的存在,以及一些地區過於依賴房地產經濟,開發商依靠銀行資金大量囤地、炒地也助推了房價上漲。

舉個例子,如果按照當前的房均價為10000元每平米計算,一個家庭買套100平米的房子,按照首付貸款比例為30%,則意味著首付款為30萬。那麼一個家庭要想積攢夠30萬的首付款,估計要6-7年。重要的是,有些城市的房價還不止萬元每平米!

那麼一個家庭買房已經付了首付款,裝修買家具要花一筆錢,接下來的房貸才是大頭。按照100萬的房價,貸款70萬,分30年還清,總共要還的房貸本金加利息也在150萬左右了,大概每月的月供也超過4000元了。也就是說未來30年,每月都要償還4000多元的房貸。

這也驗證了許多家庭消費能力會降低。顯而易見,許多家庭為了買房,首付款會掏空多年的積蓄,以後還要償還30年的房貸。可以說,如果一個家庭的收入出現問題,償還房貸也會出現問題。另外就是一個家庭還有孩子教育的支出,以及家庭的生活基本開支。如此一來,一個家庭的房貸支出就佔了一大部分,消費能力自然也會下降了。

事實上,不是中國百姓沒錢,主要是百姓把大量的資金都用於房產支配了。因此,不得不讓人說,約有4億房奴「壓垮」了經濟。

尤其是今年,由於公共事件的影響,許多人也有了未雨綢繆的意識,在消費方面也更加謹慎。當然了,目前還是許多人由於把大量資金投入了房產,也使得不敢消費。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本文由社區智庫首發,任何媒體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4億房奴正「毀掉」經濟?黃奇帆道破真相,「消費率」還不如印度
    無獨有偶,上海證券報發布的數據,截至目前,我國商業貸款存量總計超過6000萬,加上公積金貸款的人數,全國大約有4億「房奴「。中國有近95%的購房者需要貸款買房。此外,國內知名經濟學家陳彥斌曾表示:印度居民消費率為66%,而巴西為68%,但我國居民消費率僅為39%,這與我國GDP發展水平相比,這顯然是不一致的。
  • 中國人的錢都去哪了,12億人沒有消費能力!消費率還不如印度?
    然而事實並非這樣,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不僅不高,甚至可以說偏低。著名企業家曹德旺對此也表示:中國雖有14億人,但實際只有2億人具有消費能力。然而,美國有著3億多人口,卻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甚至我國消費率還低於印度!這裡所說的消費,是指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或者滿足更高的精神需求。 消費率低於印度?
  •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專家:「中國居民的消費率僅有39%,而在印度為66%
    曹德旺曾經講過:「中國雖然有14億人口,但只有2億的人有消費能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專家陳彥斌認為:「中國居民的消費率僅有39%,而在印度為66%,巴西則是68%」,究竟原因在哪裡呢?黃奇帆一語道破「都是這30億惹的禍」
  • 14億人12億沒能力消費?消費率還不如印度,錢都去哪了?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6億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引發了社會熱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人民的經濟水平越來越高,但看到這種說法,不得不感到震驚。中國的窮人越來越多了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數據?該怎麼處理?
  • 「消費率」還不如印度、巴西,「它」成罪魁禍首
    文:子建今年年中,一條熱搜「中國6億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引發了社會熱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的經濟水平越來越高,但看到這種說法,我們不得不感到震驚。中國的窮人越來越多了嗎?令人驚訝的是,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已超過3萬元,其餘6億人還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真是令人吃驚。對此,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專家李實教授表示,6億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是面向全體人口的,包括就業人口和老年人、兒童等非就業人口的平均收入。這意味著,他們有的收入在1000元以上,有的不足1000元,很多人根本沒有收入。
  • 「房奴」和「無房族」的差距有多大?專家:50歲後,差別一目了然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在不斷的建設,隨之帶來的是房價的快速上漲,尤其是城市體量越大,房價越高,買房越難。高房價把人逼瘋了,到底要不要買房?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房奴''和''無房族''到底差距有多大?專家說出一番話「雖然現在看起來房奴和沒買房的生活水平沒兩樣,但是50歲後就發現區別大了」。
  • 商務部副部長:中國居民消費水平有待提高 面臨三大制約因素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陳溯)「中國消費前景巨大,但仍然存在制約因素。」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19日對外表示,中國居民消費水平有待提高,面臨三大制約因素。在當天召開的「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上,錢克明表示,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且具有很大增長潛力。從最終消費佔比看,中國為55.4%,而發達國家超過70%,未來十五年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將達到8億,消費升級動能強勁,電子商務拉動消費需求效果顯著,目前中國城鎮化率仍較低,未來進一步城鎮化將帶來更多消費,中國的消費前景十分巨大。
  • 消費不及印度、財富卻雄冠全球,房產到底讓我們變成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學專家,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主要成員陳彥斌,不久前發布的一則信息,讓我們很扎心:2019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只有39%,而相比之下,印度居民消費率是66%,巴西是68%,同期的世界平均水平達到了58%,發達經濟體平均高達70%以上。中國經濟連年高速增長,人均GDP已經超過10000美元大關,然而消費端表現卻遠低於世界水平,這到底是為什麼?
  • 進一步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
    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0萬億元,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但當前仍然存在諸多制約居民消費潛力釋放的堵點和難點。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一方面,我國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以及人均消費水平還不高,消費潛力未完全釋放;另一方面,相對於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有效供給不足,消費的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 馬專家說:最終壓垮房地產泡沫的是低生育陷阱!話沒說完
    近日,一篇文章引發熱議,就是經濟學者馬光遠發表了題目為《馬光遠:最終壓垮房地產泡沫的是低生育率陷阱》的文章。其實,很多人都預判過,人口減少,將會成為制約房地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是,這次專家提出了,說服力就大一些。馬光遠認為,目前我國的低生育率趨勢愈發明顯。
  • 經濟內循環將到來,該存錢還是買房?內行:這兩樣東西才是硬通貨
    最近,經濟內循環被頻頻提出,消費和投資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發展方向,為了提倡人們多消費,國家還發出「優惠券」拉動經濟循環。可見消費對於促進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近年來,「炒房致富」理念深入人心,很多人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不惜背上巨額房貸,就是為了買房保值。
  • 國內居民收入水平如何?6億人收入不足1000,曹德旺說出了真相
    據悉,國內居民儲蓄率一直比較高,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是與此同時,國內居民的消費也相對低迷,但受全球疫情的影響,今年國內提出了用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張,如果是這樣,居民就要拿出儲蓄來消費。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們的收入也上升了。今天居民的收入怎麼樣?
  • 全球居民買房時間:柏林最短三年摘房奴帽
    據俄羅斯媒體今晨報導,俄羅斯一家國際房地產諮詢公司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36個城市的工薪階層當「房奴」的時間存在很大不同。以用工資購買一套70㎡的公寓為標準,柏林人付清全部房款的時間最短,平均只有3年,而新加坡人所需時間最長,是柏林人的12倍。
  • 油不如水時代來臨,12個經濟體或陷入美元荒,印度經濟會崩潰嗎?
    繼4月21日到期的5月美國WTI原油期貨跌至負值區間,結算價為-37.63美元後,石油繼續崩潰,油不如水的時代正在來臨。4月22日,亞洲交易時段,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15.57%,至每桶16.32美元。那麼,在油不如水的時代來臨之際,對美元貨幣會帶來怎樣的衝擊呢?
  •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消費能力得到提升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德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在這一時期,人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物價水平在不斷上升。由於受到收入增長的影響,人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但是這一時期總的趨勢是收入水平要略高於物價水平。
  • 數據顯示:空調在印度的滲透率僅為4%,而全球平均水平為30%
    空調在印度的滲透率僅為4%,而全球平均水平為30%。2021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將會有哪些因素影響印度家電市場?一是生活方式的變化,中產階層快速增加,是大家電持續放量的主導力量。從印度整個國家願景看,他們的目標是到2024年左右其GDP將達到5萬億美元左右,實現對德國的趕超。
  • 13億人口大國傳來噩耗,印度一夜回到解放前?經濟或直接倒退25年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很多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就以美國為例,在疫情失控階段,消費需求銳減,當地經濟大幅下滑,美股多次熔斷,大批工廠停工,企業關停,企業投資萎靡,一度面臨停擺狀態,為了打破僵局,無可奈何之下,美聯儲出手了,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向市場大量投放美元
  • 方曉丹:居民收入和消費穩定增長 居民生活水平再上新臺階
    (二)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8.9%,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也是近5年來的相對較高水平。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後,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8%,快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1個百分點,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 確診超1000萬 欲為數億人接種疫苗的印度,真準備好了嗎?
    然而在低緯炎熱的環境下,這個國家面臨著與許多國家不一樣的問題——如何妥當地運輸和儲存需要低溫保存的疫苗;同時,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注射疫苗的次序安排,正考驗莫迪政府,然而,印度面臨的抗疫難題,遠不止於此……印度孟買,一名衛生工作志願者,戴著裝有熱掃描傳感器的智能頭盔,查看居民體溫。  為數億人接種,印度真準備好了嗎?
  • 東莞電力消費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這是南方電網首個電力消費指數。  報告顯示,今年1-8月,東莞市「電力消費景氣指數」為100.16,較今年1-7月的指數上升0.78。從單月電力消費情況看,8月單月「電力消費景氣指數」為104.39,再次突破榮枯線,表明電力消費情況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