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劉國梁、馬琳之後,國乒的直拍推擋絕技為何無人傳承?

2020-12-09 全言作品

眾所周知,直拍打法是國乒的傳家寶,中國隊最早的世界冠軍幾乎都是出自這個門派,而「左推右攻」也成為了早期直拍技術的代名詞,即:正手快攻、反手推擋——從50年代的容國團到90年代的劉國梁是如此,緊隨其後、兩面反膠配置的馬琳也是萬變不離其宗。

劉國梁、馬琳打球的時候雖然在反手加上了直拍橫打技術,但很顯然,二人仍然是以推擋為主的運動員。可是馬琳之後的直拍選手,從王皓到許昕,再到現在的薛飛、鄭培鋒等晚輩,他們的反手已徹底沒了推擋的蹤影,而外協會的黃鎮廷等人也是如此。

那麼是什麼讓直拍推擋技術徹底走向沒落?為什麼現在的直拍運動員都採用全橫打技術?劉國梁、馬琳那樣的推擋+橫打模式是否還有「復活」的可能?此即為本文所要討論的問題。

一、推擋技術的優、缺點是什麼?

推擋,顧名思義,是兩個動作的合稱:進攻時用推,防守時用擋。推擋技術的優點是很明顯的,主要包括:

①動作小而隱蔽,且與正手使用同一面球拍擊球,這就使得正、反手相互轉化的時候能節省更多的時間,所以直拍選手在臺內能夠比橫拍運動員更加迅速地對各種位置的來球作出反應,充分將其「快」的優勢發揮出來;

②對中間位保護充分,不至於像橫拍一樣面臨正、反手取捨的「選擇恐懼」,可隨時視情況轉變為正手搶攻、搶衝。

莊則棟靈活轉化正、反手動作

不過推擋技術的缺點也是非常大的,主要包括:

手腕、手臂存在生理上的反關節,所以無論是加力推還是反手攻,直拍選手都很難利用這一技術製造較大的動能,相比較而言,直拍橫打與橫拍反手則能夠順著身體結構發力,其進攻更具壓迫性。推擋發力方向以水平為主,難以製造旋轉,這個問題在快攻為主的年代還不算嚴重,但80、90年代以後,弧圈球技術突飛猛進發展,推擋在面對高質量上旋球時太過被動,這也是其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的直接原因。

從劉國梁的擊球軌跡可看出推擋水平發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推擋技術的優點主要在於靈活、快速,但這些靈活、快速卻主要是為正手進攻創造條件,其本身的進攻質量卻明顯不足。像莊則棟、恩庭等人雖然將反手推擋一面的進攻發揮到了很高的水準,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他們的技術也仍然抵擋不住弧圈球的衝擊。

如果正、反手兩面中有一面的進攻完全跟不上,那麼運動員必然會陷入被動,當年江嘉良、陳龍燦等人輸瓦爾德內爾等瑞典選手即是如此,劉國梁後來被老瓦破解、馬琳連輸張繼科等人也因為這個緣故:一面打兩面,難啊!

二、器材變化對推擋技術的毀滅性打擊

如前所說,推擋技術本身原本就存在比較明顯的漏洞,所以隨著桌球技術的一點點完善,直拍選手逐漸被壓制也是很正常的結局。但所有球迷朋友們又都能看到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那就是:桌球器材的變化明顯給推擋技術與直拍打法帶來的毀滅性的打擊

為什麼這麼說?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首先,80、90年代有機膠水灌膠的大規模推廣使得橫拍反手的速度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前橫拍反手力量大、旋轉強,但速度跟不上直拍推擋,但灌膠之後情況就有了很大不一樣,橫拍反手也能做到快速推、撥、擋,這就給直拍反手製造了巨大的壓力。其次,本世紀38mm小球改40mm大球讓運動員在進攻時需要提供更多的力量才能維持以前的擊球質量,而這也使得推擋反關節發力不足的問題更加明顯,以前能直接推死的球變成了過渡,自然也就延誤戰機了。最後,2008年雖然廢除了有機膠水,但此時正膠快攻已被改大球廢了,而馬琳那種反膠直拍打法又因為不能刷膠水而進攻質量下降,與此同時橫拍運動員又在反手大規模推廣了擰拉技術,這就徹底破掉了推擋的臺內球優勢,這項技術的毀滅日也終於來臨了。

橫拍擰拉的推廣對直拍反手是毀滅性打擊

三、為什麼劉國梁、馬琳的推擋+橫打模式無法推廣

直拍橫打技術出現後,國乒直拍選手在反手位分化出兩種打法模式,一種是劉國梁、馬琳的推擋+橫打,一種是王皓的全面橫打無推擋

直拍橫打對比推擋,就如同橫拍反手一樣,具備力量大、旋轉強等優勢,但因為握拍原因,它的防守還不如橫拍,另外對付中間位的球也遠比不上推擋,所以如果直拍運動員能同時掌握推擋和橫打這兩門技術,看起來應該更加完美。

事實上就成績而言,奧運單打冠軍劉國梁、馬琳明顯是比王皓更高一籌的,但戲劇性的事情在於,現在的直拍選手(比如許昕等人)卻都師從了王皓門派,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全言看來,劉國梁、馬琳的反手模式之所以會被王皓模式所替代,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桌球速度太快,運動員往往要在零點幾秒的時間裡做出判斷,這就需要肌肉形成記憶。而如果直拍選手平時既練推擋、又練橫打,看起來是面面俱到,實際在比賽過程中卻很難做到完美協調,甚至可能讓人在瞬間出現選擇猶豫,進而失去戰機時代不同:劉國梁巔峰的時候打的是38mm小球,直拍正膠推擋還能保持較高質量;馬琳巔峰的時候還在刷有機膠水,直拍反膠的推擋也有一定的殺傷力。而現在是更大的40mm+新塑料球時代,刷的也是無機膠水,直拍推擋被削弱太多,自然就全面落後於橫打了

總結

綜上所述,直拍推擋技術的衰敗是桌球技術發展與器材革新雙重施壓的結果,試圖以劉國梁、馬琳那樣推擋+橫打的辦法來折中本身是很難的,王皓式兩面弧圈球、徹底放棄推擋一統直拍打法江山的格局並非無緣無故出現,而是時代變化的必然結果

但或許對直門派而言,如何生存下去才是最大的問題——現在他們不但是反手被鉗制,正手的優勢也在逐漸縮小。目前頂級領域只剩許昕一人在苦苦支撐,那麼許昕以後,誰來扛起直拍打法的大旗?

未來難以預知,還是讓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相關焦點

  • 深度分析:劉國梁、馬琳之後,國乒的直拍推擋絕技為何無人傳承?
    劉國梁、馬琳打球的時候雖然在反手加上了直拍橫打技術,但很顯然,二人仍然是以推擋為主的運動員。可是馬琳之後的直拍選手,從王皓到許昕,再到現在的薛飛、鄭培鋒等晚輩,他們的反手已徹底沒了推擋的蹤影,而外協會的黃鎮廷等人也是如此。
  • 許昕之後,誰挑起直拍打法大梁?
    男乒主力許昕,30歲,主力層中唯一的直拍打法,今年奧運是他最後一屆。之後退役也是自然,或者最多再留隊打1-2年。那麼,許昕之後,國乒中誰能挑起直拍打法的大梁?直拍打法在國乒主力層已是窮途末路了嗎?直拍是中國的傳統打法,如果以反手位技術的使用來看,尤其是克服反手位致命缺陷來看,歷經三代。第一代,最初的單面的左推右攻打法,代表人物很多,如容國團,郗恩庭,郭躍華,江嘉良等;第二代,反手技術除推擋之外,探索性地加入了反打反拉,代表人物有劉國梁,閻森,馬琳等;第三代,直拍兩面,反手位無推擋,全部反打反拉,代表人物王皓,許昕等。
  • 許昕之後,誰將挑起直拍打法的大梁?
    目前國家男乒主力層中,已經30歲的許昕是唯一的直拍打法,東京奧運之後,他或早或晚的退役也是自然的事情。許昕之後,國乒中誰能挑起直拍打法的大梁?直拍打法在國乒主力層和整個桌球界似乎已是窮途末路?直拍是中國的傳統打法,在國乒的發展歷史中戰績輝煌,在民間桌球愛好者中普及甚廣。
  • 許昕的直拍打法很難推廣!球迷說:與劉國梁、馬琳、王皓都不一樣
    中國桌球男隊中直拍選手很少了,可能許昕是最後一人。如果許昕之後,再無直拍選手的話,總教練劉國梁、主管教練馬琳、王皓都是罪人的。中國一直都依靠直拍起家的:1)1996年美國亞特拉大奧運會金牌劉國梁是直拍2)2004、2008、2012年三屆奧運會亞軍王皓是直拍3)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單冠軍馬琳是直拍啊
  • 桌球直拍橫打握法是一種進步,用在推擋上卻彆扭,該如何處理?
    眾所周知,直拍打法曾經是我們國乒的傳統打法,發展到今天,對於專業隊來說已經成為小眾打法,大家可以想想國家隊的主力,有幾個直拍打法?女主力壓根就沒有,男隊主力只有一個許昕苦苦支撐。不過在業餘選手中,卻存在很多直拍愛好者。
  • 桌球直拍為何越來越沒落了?
    曾經直板是我們國乒的主流,而且取得過優異的成績,是我們國手的傳統打法,像徐寅生、莊則棟、江嘉良、郭躍華、劉國梁、閆森、馬琳、王皓、許昕……都是頂尖,如今橫拍橫行天下、直板已後繼無人,真的可能要退出歷史舞臺嗎?
  • 馬琳世乒賽非常遺憾的2場失利,贏下其中1場可以比肩劉國梁
    馬琳3次進入世乒賽決賽,分別是1999、2005和2007年,三次進入決賽,3次獲得亞軍,其中的99和07年是無限接近冠軍的,哪怕贏下其中的一場就可以比肩劉國梁,成為中國第2位直拍大滿貫,但可惜時運不濟,3次痛飲,令人無不扼腕嘆息。馬琳右手直握球拍, 步伐好, 臺內技術突出,正手小三角,可以搓、挑,發球後前三板強攻突出,反手在推擋的基礎上加上了反拉技術。
  • 王皓是直拍橫打代表,面對馬琳卻勝少負多,兩人直拍水平誰更高?
    中國桌球隊一直在國際乒壇中處於稱霸地位,從如今的國乒選手中,其實很難看到直拍選手了,尤其是馬琳、王皓之後,國乒主力基本是橫拍的天下,許昕作為直拍選手獨苗,從如今的狀態上來看,在下一個奧運會周期中,國乒男隊或許再也看不到直拍選手。
  • 中國桌球十大直拍王者排行榜
    直拍打法是我們國球的傳統,中國桌球的歷史就是一部直拍打法的興衰演化史。國球的歷史從直拍單面正膠快攻開始,到應變國外先進的弧圈技術而改為單面反膠快攻結合弧圈,接著再次回到單面正膠快攻打法,直到全面把旋轉和弧圈融合到傳統打法的直拍雙面反膠打法,最後出現了革命性的直拍橫拍化無推擋打法。這一路走來,是對傳統的傳承、改造、革新,充滿了思考與曲折。
  • 直拍選手真的要退出歷史舞臺嗎?
    在當今國乒的國手主力中,除了許昕,鮮有直板選手,年輕隊員也很少再有練直板的,幸好男子幾個,比如趙子豪、薛飛,女子直拍幾乎絕跡,張薔還在堅持,但出成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像徐寅生、莊則棟、江嘉良、郭躍華、劉國梁、閆森、馬琳、王皓、許昕……都是頂尖,如今橫拍橫行天下、直板已後繼無人,真的可能要退出歷史舞臺嗎?
  • 中國男乒後現代7大絕對主力絕技盤點
    進入21世紀,中國男乒也進入了後現代時期,這時的中國男乒有三個顯著特徵,一是無論直橫以兩面反膠為主,順應弧圈和旋轉的時代主旋律;二是弧圈成為絕對的主宰技術,中國男乒弧圈球質量和技術開始引領世界;三是直拍橫打取代推擋成為直拍主流技術,國球新的傳統。迄今20年來,國乒男隊共產生7位絕對主力,分別是王勵勤、馬琳、王皓、張繼科、馬龍、許昕、樊振東。
  • 許昕式直拍打法曾是國乒傳家寶,如今卻寥寥無幾,這種打法有未來嗎
    在他們所屬的時期,客觀的說,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選手都取得了不俗的大賽戰績,這其中容國團奪得1959年第25屆多特蒙德世錦賽男單冠軍,為中國奪得世界體育比賽中第一個世界冠軍,莊則棟老前輩獲得世錦賽三連冠偉業,劉國梁則是國乒男隊大滿貫首位得主,這些直拍頂級大師個個都有三板斧,為國乒奪取世界大賽冠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 為什麼有球迷說「馬琳之後再無馬琳」?你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
    為什麼有球迷說「馬琳之後再無馬琳」?你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馬琳的直拍打法並非特殊,劉國梁、馮喆等均是這個打法,許昕更是比馬琳靈活,近中遠臺都行,技術要強於馬琳。唯獨直拍打法的集大成者,非王皓莫屬。他的那個打法:直拍橫打是獨一份,反手排除推擋,直接橫打,真是王皓打法在王皓之後別無」分店」了。
  • 直拍橫打:中式直拍昂貴的首飾(轉載老梁07年的文章)
    進入2007年,王勵勤的位置看起來不可動搖,馬琳和王皓則有了悄然的變化。雖然現在還不能說王皓已經超越了馬琳,但他已然處在一個對等的平臺上和馬琳進行競爭,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強調快兇均衡型打法的今天,直板選手能在三大主力中佔據兩席,確屬不易,而王皓的橫空出世並不能簡單地看做是從郭躍華到馬琳這種直拍反膠單面拉打法的延續。
  • 深度|許昕:新大球時代直拍打法引領者,從他的打法看直板發展趨勢
    下面,小編拋磚引玉,通過許昕的成長經歷、取得的成績和打法風格,來探討如下幾個問題:為何說許昕是新大球時代直拍打法的引領者?從他的打法看未來直拍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對當代直拍打法又有何啟示?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一來分析:第一部分:為何說許昕是新大球時代直拍打法的引領者?
  • 深度分析:女乒直板打法為何越來越稀缺,未來路在何方?
    很多球迷都知道,直拍打法曾經是我們的傳家寶,前輩們運用這種打法為國乒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男子直板翹楚們:從容國團、莊則棟、李富榮、徐寅生、郭躍華、江嘉良、陳龍燦到後來的劉國梁、馬琳、王皓,再到現役的許昕、趙子豪,一代又一代的直拍人傳承著這種打法。
  • 國乒將進入直拍時代?鄧亞萍一針見血,劉國梁該思過,兩點是核心
    本次國乒奧運模擬賽,很多優秀的直拍選手都浮出水面,提及直拍打法,這更是我們國乒的「傳家寶」,為什麼怎麼說呢?無數直拍的老將們憑此打法在世界乒壇掀起驚濤駭浪,從莊則棟的世錦賽「三冠王」到劉國梁的大滿貫,他們讓世界各地無數桌球運動員望而生畏,這足以證明直拍打法的強硬之處。
  • 馬琳、王皓、許昕直拍打法的可複製性或推廣性探討
    一方面直拍打法經歷了全方位的革新,弧圈技術、旋轉技術、直拍橫打、臺內擰拉實現了與直拍徹底的融合;另一方面出現了三位大師級直拍打法人物––馬琳,王皓,許昕,每個人都戰績赫赫,各獲得近20個世界冠軍頭銜,每個人都是一部傳奇。
  • 國乒直拍為何沒落,劉國梁唯一大滿貫成絕響?鄧亞萍指出根本問題
    很多球迷也在擔心直拍打法會消失,甚至擔心劉國梁作為直拍打法的唯一大滿貫得主或許也成為了直拍選手成績上的絕響,對此央視主持人在比賽過程中問到鄧亞萍,而鄧亞萍則是點出了當下直拍選手存在的根本問題!馬琳、王皓那一代選手之後開始沒落的,雖然劉國梁是直拍打法選手中成績最好的,同時也是唯一奪得大滿貫的直拍選手,但後來的柳承敏、王皓、馬琳等人其實在實力打法上各有特色,代表了直拍選手實力的三個巔峰,但他們三人之後,直拍打法就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 深度分析:女乒直板打法越來越稀缺,未來路在何方?
    男子直板翹楚們:從容國團、莊則棟、李富榮、徐寅生、郭躍華、江嘉良、陳龍燦到後來的劉國梁、馬琳、王皓,再到現役的許昕、趙子豪,一代又一代的直拍人傳承著這種打法。雖然該打法早已呈現沒落態勢,但是男線的大蟒許昕卻憑藉一己之力成為直拍堅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