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新華日報八十周年丨鉛字印刷時代,《新華日報》是這樣煉成的

2021-02-07 新華夜歸人

一千多年前,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變了手抄、摹拓、雕版印刷的歷史,使印刷業得到巨大發展。15世紀中葉,德國人約翰內斯·古登堡發明鉛活字,並製造出第一臺鉛字活體印刷機,從此,印刷業進入「鉛與火」的時代。

為深入了解《新華日報》鉛字印刷的歷史,小編採訪了老一輩新華人、曾在報社印刷廠工作過的褚留成,聽他講講《新華日報》「鉛與火」的芳華。


上世紀70年代,新華日報社印刷廠工人在揀選鉛字。


    「那時候,《新華日報》是一張對開四版報紙,每天的用字量大約在3萬至4萬之間。鑄字車間的十幾臺鑄字機晝夜不停地生產鉛活字。師傅們工作時,需站在上百度高溫的鑄字臺前。」


     1976年,我脫下穿了七年的軍裝,與28位轉業、退伍軍人一起跨進新華日報社大門。當年我22歲,正值「芳華」之齡。經過一個星期培訓,我們被分配到報社印刷廠各個車間。記得第一天上班,剛走進車間,一股濃烈的煙燻火燎氣息撲面而來,我心裡不禁硌登一下:從此我就要和這樣的環境打一輩子交道?

報社印刷廠分鑄字、排字、澆版、輪印、照相製版等多個車間。先說鑄字車間,顧名思義,它是生產鉛字的地方。那時候,《新華日報》是一張對開四版報紙,每天的用字量大約在3萬至4萬之間。鑄字車間的十幾臺鑄字機晝夜不停地生產鉛活字。鑄字師傅值機時先打開電爐,按比例配製好合金鉛的成份,再按字號大小、字體種類調好字盒,裝上銅字模,用融化了的鉛水,把字一個個澆鑄出來。師傅們工作時,需站在上百度高溫的鑄字臺前,不但忍受滾燙的炙烤,還要忍受「咔嚓咔嚓」的機器噪音和有毒金屬鉛的汙染。

使用過的鉛字會變形,沾染了油墨後精準度下降,所以除少數用於標題的大號鉛字外,小鉛字每天都必須回爐重鑄,工作量可想而知。

上世紀50年代,新華日報社印刷廠的排字車間。

     「揀字工左手拿字盤和稿件,右手不停地在字架上揀鉛字。他們像一群勤勞的蜜蜂,在一排排高大的字架間穿梭,一晚上要走好幾公裡路。」

       鉛字鑄好了,接著就是排版環節。在我印象中,夜晚排字車間的燈光總是最通明的。揀字工左手拿字盤和稿件,右手不停地在字架上揀鉛字。他們像一群勤勞的蜜蜂,在一排排高大的字架間穿梭,一晚上要走好幾公裡路。

      揀字絕對是硬功夫,就像現在背字根一樣,不僅要熟悉字架上的常用字部首、詞組、繁體字,還要記住版樣上的行數、欄數。他們揀字速度快如電腦打字員的盲打,只看稿子,不看字架,盲揀字。長此以往,他們掌握的漢字能與專業文字工作者媲美,被譽為「排字先生」。

揀字是為了拼版,排字車間的拼版師傅被尊稱為「大師傅」,一般從有多年工作經驗的熟練揀字工中挑選出來。他們將揀字工排列好的毛條,按版面編輯畫好的版樣裝進專用鐵框裡,排出版樣的雛形。鉛字拼版不像現在電腦排版,電腦排版,字距有伸縮係數,而鉛字稜角分明,是死的,橫豎都有定數,上下要嚴絲合縫,版子結構不允許絲毫松垮,否則在以後的工序中,如打樣、壓紙型時鉛字會戧住,或東倒西歪。一旦有鬆動的地方,都要用鉛條把它填實。

上世紀50年代,新華日報社編輯圍著馬蹄桌工作。

      「一 塊五六十斤重的版子,師傅們要搬上搬下.每當版面編輯遇到棘手問題,還得向拼版師傅請教,若是改動頻繁,『大師傅』會生氣。他一生氣,後果很嚴重,版面編輯忙不迭賠不是。」


排版最重要的是與版面編輯的配合。版面編輯預先計算好每條稿子的字數,在格子紙上畫出版樣,讓「大師傅」照樣排版,理想狀態當然是希望「一步到位」,但經常遇上換稿、挪動稿件位置、對文章作刪改等情況,這就不得不在鐵框鉛字版裡反覆操作。一塊五六十斤重的版子,師傅們要搬上搬下,反反覆覆拿到打樣機上打樣,然後在烏漆抹黑的油墨版子上修改,因為不停地用手去挪動鉛版,他們的手變得黑乎乎的,連嘴上叼的香菸,後半截也捻得烏黑。每當版面編輯遇到棘手問題,還得向拼版師傅請教,若是改動頻繁,「大師傅」會生氣。他一生氣,後果很嚴重,版面編輯忙不迭賠不是。

大師傅」在精心排版。

版子拼好了,先出審樣,交給編輯、值班領導審閱,同時請校對員校對。等所有問題解決了,再出清樣、交版樣。現在電子排版,出了交版樣基本就萬事大吉,過去可不成,接下來得壓紙型、澆鑄鉛板。

澆鑄鉛板既是技術活又是體力活,先融鉛水,鉛鍋的溫度高達三四百度,稍有不慎,身體會被燙傷。壓紙型用的硬紙板是特製的進口材料,耐高溫,不易變形。鉛字在紙板上軋出凹凸不平的字型後,澆鑄師傅將紙板裝進半圓形鑄板機,三四百度高溫的鉛水同時注入機器內,與紙型相咬合,經冷卻便成為一塊拱形鉛板,之後再將鉛板交與印刷師傅,裝到輪轉機上,這才開始印刷。

澆版車間正在澆鑄鉛板。

上世紀80年代初,北大教授王選成功研製出中文雷射照排系統,徹底顛覆了傳統印刷業,也為新華日報插上騰飛的翅膀。1986年新華日報領導與時俱進,大膽決策,克服重重困難,投資上馬中文漢字雷射照排系統。從此,新華日報告別了「鉛與火」的年代。我本人則調離印刷廠,走上了出版部新的崗位。

工人將鉛板裝上輪轉機印刷。

    

      「記得排字車間有個青年女工小徐,揀字比賽她總拿第一名。她身材嬌小,顯得很瘦弱,可每次下班前,都爭著和大家一起把一桶桶廢鉛字送往回收爐,那一桶桶的鉛字多沉啊,面對如此重負,她總樂此不疲。」

從1976年到1986年,我的青年時代是在車間度過的,「十年芳華鉛與火,笑迎春風綻新枝」,四十多年過去,昔日芳華,漸趨遲暮,回首往事,留給我們的既有艱辛,又有驕傲。那時候的我們,工作有熱情,生活有朝氣,除了幹好本職工作,每個星期我們還舉行一次學習和技術交流會,不定期進行技術比賽。記得排字車間有個青年女工小徐,揀字比賽她總拿第一名。她身材嬌小,顯得很瘦弱,可每次下班前,都爭著和大家一起把一桶桶廢鉛字送往回收爐,那一桶桶的鉛字多沉啊,面對如此重負,她總樂此不疲。

苦練技術之外,我們還學政治,學文化,通過夜大、電大,許多人都拿到了文憑,這為他們走向新的崗位打下了堅實基礎。若干年後,我們中的一些年輕人,有的做了編輯,有的成為記者,有的走上領導崗位。可以說,青春總是激昂奮發的,我們沒有虛度年華,我們無愧平生。

現年81歲的新華老報人王強,從報童、排字工成長為一名記者。圖為王強年輕時在揀選鉛字。

       

鉛字時代,新華日報出版印刷流程示意圖。


今年,《新華日報》即將迎來她的80華誕。

80年歲月如歌,《新華日報》見證了中國報業走過「鉛與火」激情燃燒的歲月,迎來「光與電」資訊時代新紀元,如今正邁向「數與網」全媒體融合的歷史性跨越。

80年青春不老,《新華日報》出版印刷技術的變革歷程,是一代代新華人傳承紅色基因、勇立時代潮頭的真實寫照。

老一輩新華人用無數心血和汗水,創造了《新華日報》曾經的輝煌,我確信,新一代新華人必將鑄就她更為璀璨的明天!

新華夜歸人特別策

文字整理:趙燈明

編 輯:趙燈明  陸 洋  周遠東

沙 畫:戴春陽  

視 頻:李長春



新 華 夜 歸 人

版權聲明:新華夜歸人公眾號內容歡迎分享、轉載,轉載時請保留作者、來源。本公眾號部分使用圖片、轉載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與我們聯繫。

獻給新華日報八十周年丨號外!號外!這些經典老版,你見過沒有?

獻給新華日報八十周年丨最重要的一票是自己投的 ——「劉老師」往事一二三

獻給新華日報八十周年|「萬千文字眼底過,對錯只在一瞬間——聆聽「老丁」的精彩人生

相關焦點

  • 新華日報與紅色溧水攜手……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將徐承雲,新華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雙傳學,省檔案館館長陳向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勇,江蘇省委黨史工辦副主任吳逵隆,新華日報社副總編輯、黨委委員錢麗萍,新華日報社副總編輯顧新東,郵儲銀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尤雨林,以及區領導薛鳳冠、經地生、唐慧煒共同出席本次活動。
  • 三進山城——新華日報
    如今的新華日報集團是江蘇省委的機關報,新華日報最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是我黨的機關報,是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河北涉縣一二九師司令部親自創辦的,是我黨第一張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紙,它於1937年底在南京籌備,1938年1月在武漢創刊,同年10月,武漢淪陷,報社搬遷至重慶,1947年2月報社被國民黨查封。並一直持續至1947年2月28日。
  • 2019-2020中國傳媒經營價值百強榜揭曉 新華日報躍居全國省級日報...
    11月20日,第十三屆中國傳媒經營大會在廈門舉行,大會發布了「2019—2020中國傳媒經營價值百強榜」:新華日報榮獲「全國省級日報十強」第二名。這是新華日報自2017年獲第三名後又一次躍升。  「智變」贏得「蝶變」  自2018年以來,新華日報「抓導向毫不含糊、抓發展開源節流、抓隊伍一著不讓」,牢固確立「融合、創新、跨界、共生」理念,狠抓精品內容生產,重大主題報導推陳出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後來,葉聖陶給主持北大工作的湯用彤寫了一封信,請他免去魏建功的行政職務,只保留教學任務,就這樣,在葉聖陶協調下,魏建功被借調到出版總署組建辭書機構。1950年8月1日,新華辭書社正式成立,魏建功出任社長,那本尚未問世的小字典也被命名為《新華字典》。
  • 傳承「新華紅」發揚「新華拼」!雕塑《號角》揭幕,為83歲《新華...
    2021年1月11日,在《新華日報》創辦83周年之際,紫銅雕塑《號角》在新華傳媒廣場1號樓東大門外揭開蓋頭,迎著冬日暖陽巍然矗立。「本報願在爭取民族生存獨立的偉大的戰鬥中作一個鼓勵前進的號角」。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發刊詞向世界發出吶喊。
  • 78年前的《新華日報》上,郭沫若、老舍等名家留下了這樣的話……
    日軍佔領盧溝橋 資料圖 新華社發 這五年 無數人為抗戰流血捐軀 無數人因抗戰顛沛流離 當日 《新華日報
  • 新華日報聚焦灌雲
    新華日報聚焦灌雲 2020-12-21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縣委書記蘇鋒接受《新華日報》專訪
    縣委書記蘇鋒接受《新華日報》專訪 2020-12-10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媒頭條:2/27丨雙傳學擬任新華日報社長丨陳喬恩酒駕緩起訴確定
    獨家製造丨傳媒頭條 雙傳學擬任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
  •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社會責任報告
    報紙包括《新華日報》《揚子晚報》《鄉村幹部報》《南京晨報》《江蘇經濟報》《江蘇法制報》《江南時報》《揚子經濟時報》《揚子體育報》《崑山日報》《靖江日報》《海門日報》《東臺日報》等;刊物包括《傳媒觀察》《黨的生活》《培訓》《精品》《新蘇商》等;網絡集群包括中國江蘇網、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網等3個國家一類新聞網站,以及視覺江蘇網、揚網、南京晨報網、江南時報網等多家網站;移動新媒體集群包括「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 今天,新華日報泰州廣告負責人申富山成被告有新進展!具體是……
    本百家號曾報導的新華日報工作人員申富山帶頭不講誠信成被告,在終於承認12萬元稿費未結算給組稿人後,今天又有什麼與以往不一樣的新進展呀!具體什麼情況呢?下面,我們快來了解一下喲!今天下午,泰州市海陵區法院自延長期限後再次開庭審理了該起合同委託糾紛案(如圖)。江蘇新華日報傳媒有限公司被法院要求參加訴訟,出具了情況說明,但未派員或委託人員出庭。
  • 新華日報頭版:全域創建,築就「大美句容」文明之基
    日報頭版報導了我市創建工作哇噻!趕緊來看看新華日報怎麼報導的吧↓↓↓全域創建,築就「大美句容」文明之基7月上旬,69個包含句容「福」元素的城市小品雕塑,裝扮在當地城區主幹道和花園廣場上,雕塑印刻文明標語,飽含愛、敬、誠、善內涵,吸引市民駐足品讀。
  • ...總投資超280億元】據新華日報,12月16日,南京市六合區與中國...
    【南京與中國中鐵共同開發龍袍新城 總投資超280億元】據新華日報,12月16日,南京市六合區與中國中鐵舉行項目聯合開發籤約儀式。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取得特許經營權的南京六合市政公用集團,與中鐵聯合體成員單位代表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中鐵工程設計諮詢集團籤訂聯合開發協議。
  • 石西民的「新華情緣」、5G帶來機會、江蘇家訓、嫦娥探月的貢獻|...
    石小國講述父親和《新華日報》的故事。  《新華日報》創刊三周年時,主要負責成員合影,左二為石西民。  「《新華日報》在重慶出版時期,父親擔任編委、編輯部主任。早在報社籌辦和初創時期,他就參與其中。  如今,這份《新華日報》收藏在《新華日報》報史館內,《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新華社社論—慶祝南京解放》《東進我軍解放蘇州》……頭版上的一篇篇報導,傳遞著解放的喜悅。這份快樂穿越了70多年,感染著來到這裡的每一位參觀者。  從1949年4月到1951年3月,石西民在《新華日報》社長任上將近兩年時間。
  • 我所馬軍受邀參加新華日報健康中國與健康產業發展學術論壇
    2019年11月30日,由新華日報聯合徐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年健康中國與健康產業發展學術會暨交匯點公開課」在徐州舉行,此次論壇出席嘉賓與專家有徐州市相關領導和新華日報社總編輯
  • 經濟日報: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_新華報業網
    今年以來,無論是經濟下行的「壓力測試」、疫情汛情的「突發加試」,還是外部環境的「逆風逆水」,都說明發展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以此為基點,回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程,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克服困難中成長壯大、在應對挑戰中超越自我,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不變邏輯;準確把握「危」與「機」的辯證關係,是永恆的發展課題。
  • 《新華日報》頭版頭條關注宿遷:給「人情」減負 為文明加分
    今日,《新華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以題為「宿遷:給『人情』減負,為文明加分」為題,高度關注人情新風「宿九條」,全文如下:一時間,文明新風成為沁人心脾的一股夏日清涼,不辦「升學宴」、拒絕「謝師宴」成為廣大市民的共識。
  • 紀念偉大衛國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圖片展開展_新華...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弘揚中俄傳統友誼,12月13日上午,由俄羅斯聯邦駐上海總領事館主辦的《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紀念偉大衛國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圖片展》開展儀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舉行,儀式上同步舉行了「1941-1945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章移交儀式。
  • 新華日報刊發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浦玉忠署名文章:堅守奮進情懷 辦成...
    2020年03月10日新華日報·思想周刊 政聲刊發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浦玉忠署名文章堅守奮進情懷 辦成一流大學浦玉忠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主持或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以上課題近10項,在《中國高等教育》和《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多部理論專著。首創的「跟進式教育」理論與實踐,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等重要媒體廣泛報導。相關成果獲高等教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和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高等教育類)等多項獎項。
  • 向工匠致意:一個解放日報刻字工與「姚體」的故事
    抗戰勝利後,《申報》 館百廢待興,急需從社會上招收一些人員充實各部門力量。他被分配到工厂部排字車間,跟他父親的徒弟鄭師父學習刻字。  那時我國報刊的印刷業,還處在鉛與火的年代。印刷在報紙上的每一個字,都是通過一個個鉛字排列印刷出來的;而一個個鉛字,又是先由人工雕刻,然後制模、澆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