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蘭是一位樸實、善良的女清潔工,常常教導孩子:不義之財不可得,所以在清掃大街過程中,拾到物品千方百計歸還給失主。
一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她早起掃街,忽然看一個公文包橫在大街上。
張金蘭拿起來,打來包一看,裡面有整整二萬餘元;她看了驚呆了,因為自己掃一年的大街,工資才一萬多元,這相當於她兩年的工資啊!
於是她把公文包放在清潔車上,邊掃銜邊觀察是否有人來尋包,一直到下班也沒等到尋包人。
一連半個多月,張金蘭都把包帶到大街上,等待尋包人,但始終未能等來尋包人。
這天,她當裝卸工的丈夫突發腦溢血,需繳納一萬元的住院押金,可是找遍全家的角角落落,才湊了五百元,向親友借了一千五百元;實在無奈,張金蘭用顫抖的手,從拾的公文包裡拿出八千元,又鄭重地寫了一張借條,放進公文包。
經過搶救,丈夫的命保住了,但不能幹重活了,夫妻倆都當了清潔,收入更少了;這時孩子上了高中,開支卻增加了,日子更緊巴了,張金蘭想還錢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
三年後,爭氣的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名牌大學;張金蘭夫妻高興之餘,卻為高昂的學費犯了愁。
借錢吧,親友都不富裕,張開口能借給三頭五百的就不錯了,但差距還是很大的。
張金蘭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又借了公文包裡剩餘的一萬二千元,並打了借條。
女兒理解父母的辛苦,大學期間勤工儉學,儘量減輕二老的負擔;畢業後應聘的到一家公司,每月給父母寄去一千元,並囑咐二老吃穿好一些。
雖然女兒成用了,夫妻倆當清潔工的工資也有所提升,但張金蘭還是勤儉節約,臉上也少有笑容,那兩萬多元錢像塊沉重的石頭,壓在她的心頭。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顫抖,損失慘重,牽動了全面人民的心。
5月16日,張金蘭給女兒打了一個電話,希望她能抽空回趟家,也沒說明具體原因。
女兒接到電話後,知道母親一定有大事,否則不會叫她回家的(父親住院時,母親也沒讓女兒請假回家);於是星夜兼程,火速回到家裡。
回到家後,父親嚴肅地拿出整整齊齊的三萬元錢,母親則與她說:孩子,多年前娘拾到了二萬元錢,一直沒找到失主,在你爸生病,你上大學時,實在無法就用了(這筆錢),這筆良心債一直像大石頭一樣壓在我心上;今天叫你回來,想讓你把這三萬錢捐給汶川災區,讓娘把這筆良心債連本帶息還上,這樣我內心會好受一些。
女兒含淚接過這沉甸甸的三萬元,迅速通過銀行,匯給了災區(電視上公布的捐款帳戶),並把憑條拿給了母親。
張金蘭接過憑條後,默默地燒了自已所打的借條,臉上浮現了久違的笑容,從此幹活更有勁了。
正是:
掃街撿到二萬元,
苦等失主不得見,
家貧無奈借著用,
攢夠本息捐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