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的火,越燒越旺。
距離上一篇社區團購文章《巨頭搶菜百團大戰,跟新能源有什麼關係?》發布才半個月左右,這期間行業又發生了好幾件大事:
11月30日,在京東高管早會上,沉寂多時的劉強東表示,將親自下場帶隊,打好京東社區團購業務;
同一天,社區團購創業玩家十薈團宣布完成1.93億美元C3輪融資,獲阿里重倉,這已是十薈團今年第四次融資;
12月8日,有消息傳出快手有意參與興盛優選新一輪融資......
臺前的滴滴、美團、拼多多、京東,以及幕後的騰訊、阿里、快手等,網際網路巨頭一擁而上,在社區團購賽道打起了群架。
為了深入了解網際網路行業的這塊當紅炸子雞,我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凌晨4點多出發了:到倉庫看看去,順便跟司機送趟社區團購的貨......
13輛拉貨車中,10輛是新能源物流車
5:30到達倉庫後,司機石師傅告知,該倉庫是第一天開倉,社區團購的貨還沒從大倉送過來,需要等。寒暄幾句過後,師傅就去車裡休息了——車隊長通知他們凌晨4:50到,他兩點多鐘爬起來,開了50多公裡路,在規定的時間前趕到這裡。
趁著等貨的這段空閒,我觀察了下倉庫周邊環境:13輛貨車依次停放在道路兩邊,其中10輛是新能源物流車,包括4輛開瑞優優EV、2輛華晨鑫源X30L、1輛開沃D10、1輛瑞馳EC35II、1輛象牌純電動廂式運輸車、1輛申龍純電動麵包車。
作為一個新能源汽車人,初次看到新能源物流車在社區團購配送中佔主力,內心還是有些欣喜的:這趟沒白來。後來石師傅告訴我,他們之前拉貨的那個大倉有上百臺車,大部分也都是新能源。我想,這跟深圳世界第一的新能源物流車保有量有關,也跟深圳濃厚的新能源車推廣應用氛圍,以及路權、運營補貼政策等有關。隨著社區團購在全國各地的火熱開展,新能源物流車是否也會跟著遍地開花呢?
細看這些新能源物流車,有至少一半的車輛車身上貼著貨拉拉或快狗打車的醒目廣告。社區團購配送車輛跟貨拉拉這樣的網絡貨運平臺是什麼關係?這裡留個小懸念,我們後面再說。
此外,部分車輛駕駛室車門上印有新能源物流車企業信息:深圳前海中能新能源汽車運營有限公司、深圳中鑄凱旋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盈海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中造(深圳)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等。
這些基本都是拿到過深圳市2019年度純電動物流配送車輛運營補貼的企業,車也是實實在在在跑的。為什麼要提到這些新能源物流車運營商?因為,司機師傅說,「貨源是租車公司(或賣車公司)介紹的」。
也就是說,在社區團購配送環節,新能源物流車經銷運營商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幫司機介紹社區團購優質貨源是其中之一(註:介紹貨源要以誠信為前提)。從實際了解的情況看,很多經銷運營商已經在這樣做,甚至有一些運營商已成立物流公司,專門負責社區團購配送業務。
從車型來看,除1輛海獅外,其餘9輛都是微面。這是否意味著微面即可滿足社區團購配送呢?
石師傅說,曾經他負責的路線上十幾個團中有一個大團,要送的貨很多,他的微面經常裝不下,車隊長就把那個大團分給了另外一個司機。而送貨件數、送團點數的多少,關係著司機的收入。
給司機的運費一般是一定的商品件數和團點數支撐基礎運費,超件、超團點數按數計費。如:450件12個點打底,基礎運費200多元,每超1件3毛,每超1點10元。石師傅的車如果裝載空間再大一些,能容得下大團的貨,那大團就可以不分走,他的收入就會多一些。
由此可見,裝載空間大的新能源麵包車、海獅等車型在社區團購配送中有競爭力。同時,有一些社區團購配送需要進入地下車庫,地庫在車輛高度等方面的限制要求也需要考慮在內。當然,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有車輛租售價格,司機要能算的過帳來才行。
新能源物流車司機掙錢之道:跑完社區團購再跑貨拉拉
為什麼很多跑社區團購的新能源物流車,車身上貼著網絡貨運平臺的大廣告呢?答案就在這裡。
當天早上7點多,貨從大倉送過來,經過卸車、分揀、核驗、裝車等一系列流程後,大約9點時,司機師傅們陸續發動車輛開始送貨了(註:此為開倉第一天貨遲到導致的「例外情況」,平時要比這早很多)。
司機把自己負責路線的貨全部裝上車時,載貨空間利用率大概在80%左右。石師傅說,社區團購平臺一般每月會搞幾次會員活動,這時候貨量會更多一些。石師傅拉過最多的一次有1100多件貨,車基本上裝滿了。
(註:圖為給一個團點送完貨之後的車廂利用情況。)
石師傅負責的路線是離倉庫十幾公裡外的11個團點,當天貨件數接近550件。由於距離近,並且貨已按團分揀好、配送效率高,不到12點貨就全部送完了。這天的社區團購配送毛收入,約240元。
按平均每日300元每月30天計算,社區團購給司機帶來的月總收入約9000元,去掉每月充電費用約1200元、每月以租代購車輛費用約3000元,剩下4800元左右。這些錢在深圳生活肯定是不夠的,何況很多司機師傅是家裡的頂梁柱和主要收入來源。
因此,多數司機會利用下午這段時間去網絡貨運平臺接單,平均大概有一兩百塊錢。這就是為啥多數社區團購配送車貼著貨拉拉、快狗打車廣告的原因了。
社區團購配送收入做「保底」,網絡貨運平臺接單做「外快」,構成了新能源物流車司機的「錢袋子」。與單純依靠網絡貨運平臺接單相比,既做社區團購配送又在網絡貨運平臺接單的司機,收入多了一份保障。
一些機會和可能發生的變局
正如十薈團聯合創始人陳郢在《內部信》中所說,社區團購市場正經歷著中國網際網路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這場大戰走過了數千家創業企業激烈搏殺的「上半場」,來到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親自下場搏殺的「下半場」。
社區團購何德何能,為什麼能吸引大佬們躬身入局?這個問題不難回答。社區團購所瞄準的市場,已從最初的生鮮電商,逐步轉變為全品類的、從城市到農村的整個電商市場。這個市場有多大?陳郢給出的數字是——35萬億元。
目前,社區團購正處在混戰階段,在分揀、配送等很多方面還沒有標準化。隨著社區團購競爭白熱化,要求貨送到團點的時間也越來越早,並且不少團長是同時做好幾個團。這種情況下,多個社區團購平臺如果共享網格倉,並且到貨時間差不多的話,則一臺新能源物流車可以送多個平臺的貨,送的團點數減少,部分大團甚至專車送達,這樣配送效率會更高。
「這要看社區團購平臺大佬們願不願意了。」
本文來源:電車資源 孫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