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整出了個測不準原理,意思是無法同時確定電子的動量和位置,是這樣的嗎?當然是,這和實驗結果符合的很好,但這只能說明是測不準,而不表示電子的位置和動量無法確定。
同時,在解釋薛定萼方程時,波恩把波函數解釋成電子在原子中出現的概率,弄出了個電子云模型,直接把經典原子模型送進了墳墓。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量子力學搞得汙煙障氣,難以理解。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色子,一切都是可以計算的。我們之所以無法理解量子行為只是因為我們對它不夠了解以及欠缺更基礎,更完善的理論。
測不準原理只是測不準,不表示量子的動態無法確定,電子核內運動方程我已經給出了,我們可以根據電子半徑算出它的頻率或動量,以及經過時間t以後電子的位置。
電子和其它所有物質和粒子一樣走的是螺旋線,橢圓方程。電子是有運動軌跡的,當然測量也會干擾電子運動,但不表示電子是以概率存在,如果是這樣,概率就不會有規律。實驗也證實電子只在固定的地方出現固定的次數,這就說明電子不是隨機運動。從公式可以看出動量與半經乘積是個確定值,或者說電子的運動半徑對應著確定的頻率,而不是所謂的不確定性。這就表明電子運動是有規律的,不是隨機的。
這個公式能看出電子離核越遠,動量越小,能級越低,粒子性越弱,波動性越強。所以電子越靠近原子中心粒子性越強,波動性越弱,與實驗中證實電子是從原子中心逸出相符。
宏觀物質都是由微觀粒子組成,所以不論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都要遵守相同的定律,這叫萬物同源。以下是本人猜想的原子模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