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曾經的核大國,會墮落到被人戲稱為歐洲子宮呢?
說到烏克蘭,很多軍師第一反應就是美女,別急,按照弟球的習慣 ,先看看這個國家。烏克蘭面積為60萬平方公裡,這裡面包含了有些爭議的克裡米亞地區。人口4200萬,2018年時人均GDP約3100美元。總的來說,對於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烏克蘭確實窮了點。地圖上可以感受到這個國家的鄰居有很多。除了南面是黑海之外,東西北三個方向均被歐洲和前蘇聯國家所包圍。這些國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咱們的老鄰居俄羅斯。這樣一個地理位置也讓烏克蘭成為了歐盟與獨立國協國家之間重要的紐帶。
咱們將目標拉近,可以明顯感受到這裡肥沃的土地。其實烏克蘭的黑土地面積佔到了烏克蘭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在這一片國土上,幾乎是一望無際的農用耕地。再加上森林資源非常豐富,覆蓋率達到了43%。那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讓烏克蘭的農業產值佔到了其GDP的五分之一也有了歐洲糧倉的美稱。烏克蘭除了農業外,在工業上也十分的出眾。這一點,咱們去烏克蘭的兩個大城市去尋找一下答案。
首先來到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基輔坐落於第聶伯河的兩岸。二戰結束之後,這裡就迅速發展成為蘇聯的第三大城市。咱們在這個角度下,就可以感受到前蘇聯人在城市規劃上的那種粗獷的風格。工廠隨處可見。所以,這裡的製造業和重工業是基輔的經濟骨架。
再將目光來到頓涅茨克這裡就是著名的頓巴斯煤城了。也是曾經蘇聯產煤量最大的煤田。總得來說,頓涅茨克市的城市規劃也延續了蘇聯人的粗獷。不過,與基輔市不同的是,這裡的綠化做得特別好。1990年之前,這裡的綠化水平,歐洲排名第二。了解完烏克蘭的大致情況之後,咱們再來說說,烏克蘭的悲催歷史。
蘇聯解體後啊,烏克蘭幾乎繼承了蘇聯約三分之一的軍工產能。而且產業鏈相對完整。軍工企業的職工超過三百萬。要知道當時烏克蘭只有4200萬人。更可怕的是,據保守估計,當時的烏克蘭大概擁有上千枚核彈頭。看到這,大家可能會想,這下烏克蘭牛逼大發了。事實上,完全不是我們第一反應想像的一樣。蘇聯解體時,哈薩克斯坦是當時世界第四大核擁有國。其實,此時,烏克蘭是世界上第三大核擁有國。那哈烏兩國此時都選擇了放棄核武器。為什麼做了近乎同樣的選擇,而哈烏兩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呢?
總得來說,烏克蘭獨立後,內部逐漸分成了東面的親俄派和西面的親歐派。這就意味著烏克蘭在親俄派和親歐派之間搖擺不定。正常而言,拆一點核武器,烏克蘭就可以說:美俄同志,維護這東西太耗錢了,什麼?沒錢?最近某個蓋達組織偷了我們的部分核武器巧了,那附近還有美國大兵。你說,這麼一來那美國不得上趕子給錢麼?咱們定個小目標,拆他個小二十年。豈不美滋滋?結果呢?人家烏克蘭人表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啊。只過了兩年核武器就被全部拆解運走,結果,到頭來只得到了當初承諾補償的幾十分之一。
前面還提到,烏克蘭有大量優秀的軍工和科研人才,還有先進的武器裝備。那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後,俄羅斯是中國軍事工業發展上的最大支持者,那烏克蘭就緊隨其後。蘇聯一解體,什麼科研基地啊,造船廠啊,烏克蘭人完全無法供給。怎麼辦呢?這時候,我們就出手了,什麼人才啊,技術啊,裝備啊,能收盡收。這裡面就有:瓦良格號航空母艦 也就是現在的遼寧號。再比如:野牛登陸艦。你說登陸艦是幹啥的?當然是登陸嘍。登哪個陸?嘿嘿,你說哪個島離咱們近?
總得來說,由於烏克蘭內部不斷搖擺,再加上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烏克蘭成為了大國之間的角力場。而這片角力場上的人民,則是最終的受害者。加之前提到過的,人才大幅度外流。再加上,沒有一個力量將整個國家,緊緊地凝聚在一起。所以烏克蘭人民的生活也就陷入了泥潭。很多年輕人離開了故土。那年青貌美的烏克蘭姑娘,就只能從事代孕這樣的工作。而且,代孕這事,在歐洲還形成了產業鏈。甚至在我們的廣東等沿海地區,也能看到烏克蘭姑娘淘金的身影。你覺得烏克蘭的命運該如何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