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講一下我的三國裡邊兒最喜歡的一個戰將吧。
看三國的人應該知道那些著名的故事 ,著名的人 。比如說千裡走單騎 三英戰呂布 溫酒斬華雄 ,古城相會 ,孔明借東風 赤壁大火等等。著名的人 ,比如說五虎上將,五子良將江東十二虎臣等等。
我小時候看 《三國演義》看到關羽敗走麥城 張飛被範疆 張達殺了 劉備託孤白帝城 然後就發誓再不看了。
後來斷斷續續把孔明六出祁山 七擒孟獲 那點兒都看。發現一個我喜歡的戰將。
他叫文鴦(是鴛鴦的鴦,不念文yuan)
《三國演義》一共一百二十回,在第一百一十回才出現文鴦。(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也就是說,文鴦這個人在《三國演義》裡面所佔的篇幅並不大,但是給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曹操的死了以後 曹丕繼位 曹丕在40歲的時候死了 。然後呢 大權就落到司馬氏手裡,正如《三國演義》 最後的長詩古風裡的一句「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一樣。
這是背景
然後揚州都督、鎮東將軍、領淮南軍馬毌丘儉,看不下去司馬師的胡作非為了,大怒,覺得國家「危若累卵」。然後找揚州刺史文欽商議。(說實話 之前姓文的比較有名的 ,我知道文丑和文聘,文欽真的沒啥名氣)這個文欽是曹爽的門下客,就是「司馬懿詐病賺曹爽」那個。文欽和毌丘儉倆人一拍即合,決定要為曹爽報仇,攻打司馬師。文欽說,「欽中子文淑,小字阿鴦,有萬夫不當之勇,常欲殺司馬師兄弟,與曹爽報仇,今可令為先鋒。」這個時候,文鴦才從他爸爸文欽的口中登場三國演義。
文鴦這小將軍長啥樣呢?「年方十八歲,身長八尺,全裝慣甲,腰懸鋼鞭」。也是威風凜凜的一員驍將。
大晚上的就安營紮寨,可是司馬師病了。啥病呢?眼睛那兒長了個肉瘤子,剛割了,瘡口正疼著呢。躺床上養傷呢,結果文鴦來了,來他的營寨裡劫營,司馬師一聽喊殺聲,心中一著急,這火就起來了,眼珠子從剛割了肉瘤子的那個瘡口滾出來了,血流了一攤。你尋思 ,司馬師,主帥,疼得嗷嗷叫,那軍心和士氣就都完了。司馬師也是個漢子,死死咬住被子忍著,被子都咬爛了。司馬師折騰了一宿 最後活活疼死(師大驚,心如火烈,眼珠從肉瘤瘡口內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難當;又恐有亂軍心,只咬被頭而忍,被皆咬爛。)
再看看文鴦,「一擁而進,在寨中左衝右突;所到之處,人不敢當,有相拒者,槍搠鞭打,無不被殺。」不得不說,劫營的文鴦還是很英勇的。
文鴦和他父親文欽約好了,文欽接應文鴦,可是文鴦沒等到他父親來,結果鄧艾的兵馬從北邊殺來了,文鴦來劫營的兵馬畢竟不多,一會兒就被殺散了。文鴦單人獨騎往出跑,一百多個將領追著他跑,眼看著快趕上了,文鴦回頭。撥馬衝入敵人陣營,幾進幾出,數百名武將追他,被他殺死數名大將。
連著這樣來了四五番,然後全身而退了。
後來羅貫中先生有首詩稱讚他:長坂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沒錯,讀到這裡,估計大多數人想起了常山趙子龍的七進七出。文鴦是不是很像當年的趙雲?也正因為如此 文鴦又被稱作「小趙雲」
(鴦部下兵各自逃散,只文鴦單人獨馬,衝開魏兵,望南而走。背後數百員魏將,抖擻精神,驟馬追來;將至樂嘉橋邊,看看趕上。鴦忽然勒回馬大喝一聲,直衝入魏將陣中來;鋼鞭起處,紛紛落馬,各各倒退。鴦復緩緩而行。魏將聚在一處,驚訝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眾耶!——可併力追之!」於是魏將百員,復來追趕。鴦勃然大怒曰:「鼠輩何不惜命也!」提鞭撥馬,殺入魏將叢中,用鞭打死數人,復回馬緩轡而行。魏將連追四五番,皆被文鴦一人殺退。後人有詩曰:
長坂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趙雲
這裡我補充一句 ,趙雲七進七出只是三國演義的記載,在正史《三國志》裡,趙雲的地位是很低的,沒有和關羽 張飛 黃忠 馬超並列為五虎上將,他只是個雜號將軍。在《三國志》裡相當於是劉備的保鏢。而文鴦的七進七出,在《三國志》裡這麼記載「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在一定程度上講《三國演義》 趙雲七進七出的實力是借鑑了文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