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作要用到英語的人,其他學過多年英語的職場人士,現在對英語還掌握多少?
可能大多數人現在也只會說些簡單的單詞了,有很多人回憶學生時代,都會說,高三可能是自己英語水平的巔峰時期了。但一位保潔阿姨的英語水平卻打破了這樣的現實,並且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會晚。
就職於英語培訓機構,陳芳應這位保潔阿姨,仿佛是小說中的少林寺掃地僧一樣的角色,雖然做著掃地的工作,卻藏著不一般的本事。53歲的保潔阿姨卻能用英語與外教流利交談,這位不一般的保潔讓不少知道她的人都側目相看。
有人疑惑,這難道是哪個英語退休教師體驗生活來了麼?其實並不是,陳芳應來自安徽的桐城市,老家在農村,十幾歲就從初中輟學,在外漂泊打工,進入英語培訓機構當保潔是因為機緣巧合,工作內容也只是每天收拾衛生、整理雜物。
但在英語培訓的環境薰陶下,陳芳應也萌生出了學習外語,走出國門的想法。
因為要營造一種英語學習的氛圍,機構內的各個顯眼或者不顯眼的地方,都會有這樣一個標識「請儘量用英語交談」。而在這裡工作的陳芳應,也發現這裡無論是學員還是老師,無論是激烈的談論,還是簡單的問候,他們都把使用英語當成了一種習慣。
陳芳應最開始想學習英文也沒有什麼目標,就是覺得有這樣的環境便利,方便自己學好英語好給自己的孫子做做輔導。於是從「how are you」這樣的問候語開始,陳芳應學起了英語,但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自己對於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深,所要學習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手中的學習資料也漸漸跟不上她對於英語學習的需求了。
剛開始她也犯了難,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進行,但思來想去,自己的單位就教外語的,是不是可以借用更多的便利,於是她大膽地向自己工作的英語培訓機構提出了請求,想問問可不可以借用機構的英語學習資源。機構經理在進行綜合考慮後,成全了陳芳應的請求,給了她內部的學習帳號,當然前提是必須完成本職工作,陳芳應也正式開始了英語系統化的學習。
這一學,就是六年。
每天工作之外的零碎時間,都被陳芳應最大程度地利用起來,因為年齡關係,記憶力沒那麼出色,遇到疑難的學習問題她就不斷地重複記憶,密密麻麻寫滿了十幾本筆記本。平時與機構內的人交流,她也努力地去用外語交談,有人討論學習英語時遇到的問題時,她也會加入其中把握住每個學習英語的機會。
如今的陳芳應已經學有所成,7000以上的詞彙量超過了六級水平,出色的口語交流能力使得她能夠和外教流利地溝通。陳阿姨用她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學無止境」的含義,下定決心學習英語時,陳阿姨已經46歲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另一位好學的老人,中國活雕塑藝術第一人王德順,從七十多歲開始學習外語,和年輕人一樣去健身房健身,80歲的年紀登上T臺走秀。這些所謂的老人家從來不怕折騰,只要想做想學,就不會有絲毫的含糊,反觀一些年輕人,一點挫折一點勞累都忍受不了:
把打退堂鼓當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學,一點風浪就能把自己吹回安樂窩。
實際上,無論是學習還是成長的過程都是要承受一些辛勞與苦累的,但也正是這些讓你不舒服的經歷,才能讓你有不會輸的底氣,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也好,別怕折騰,如果改變從現在就能開始,我們又何必拖到以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