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昆明市「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民族團結進步專題發布會舉行,市民族宗教委、市僑聯、市臺聯主要負責人介紹,「十三五」以來,昆明市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帶領各族群眾創造美好幸福生活,全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成效。
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567個
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畢春華介紹,「十三五」以來,我市立足多民族聚居邊疆省會城市實際,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融進區域、融進行業、融進工作、融入生活,全域覆蓋、縱深推進,思路創新、載體鮮活,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做到街頭巷尾、田間地頭。
截至目前,昆明已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4個,其中3個自治縣先後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縣」,石林縣被命名為「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創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6個、全國民族團結教育基地3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87個,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567個,各級命名示範創建單位達2154個。2019年,昆明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昆明著力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100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廣場),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中華民族一家親」群眾教育館、「紅石榴」主題街區,掛牌命名19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場教學點,各族幹部群眾在參觀體驗中加深了對中華民族「一體多元」和多民族大家庭的認識。
昆明重視做好社區民族工作,重視開展群眾性活動,重視提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推進城市民族工作創新發展,各族人民呈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可喜局面。搭建少數民族服務聯繫平臺、信息服務平臺、創業促就業服務平臺、糾紛調處和法律援助平臺、民族社團培育平臺「五位一體」服務平臺,創新推進城市民族工作數據化、信息化、網格化服務管理,讓各民族群眾獲得了優質高效的便民利民服務;舉辦「昆明民族時裝周」「濃情石榴籽 奮進新時代」「融榮與共 同心同行」「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 續寫民族團結誓詞碑」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昆明民族大舞臺」系列活動搭建起全省各民族溝通交流的平臺;推行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試點工作,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提供就業培訓、就業信息、法律諮詢、社會救助等服務,使各民族流動人口交流有去處、訴求有說處、困難有幫助、發展有空間。
建成「僑胞之家」19個
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尹朝暉介紹,「十三五」期間,市僑聯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貫徹以人為本、為僑服務的宗旨,發揮獨特優勢和作用,廣泛團結全市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使民族團結進步理念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正體現在僑聯工作中,推動昆明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
注重培養選拔僑界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加強僑務工作隊伍建設,為僑界少數民族代表打造展示風採、建功立業的平臺。數據顯示,在市僑聯的58名僑聯委員、115名僑青委中,少數民族委員佔比分別為20.7%、13.6%。注重加強基層組織平臺建設,服務基層少數民族同胞,以健全基層工作網絡為基礎,加強基層民族工作協調組織建設,建成「僑胞之家」19個、法律服務站2個、街道僑聯2個、行業僑聯1個、樓宇僑聯1個,成立由歸僑僑眷和各族群眾組成的舞蹈隊、合唱隊、慢跑隊、「僑二代」志願者隊等社會組織,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演出、「僑愛心·送溫暖」、歸僑僑眷參與創文等群眾性活動,營造文明和諧、團結進步的民族工作氛圍。「僑愛心·歸僑僑眷技能培訓班」「僑愛心·少數民族刺繡技能培訓班」「中國烹協-金龍魚烹飪班」等一批公益項目落地昆明,幫助少數民族同胞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自我發展。
注重參與社會治理,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推進脫貧攻堅與民族團結進步「雙融合、雙促進、雙達標」,為掛鈎扶貧點——尋甸縣倘甸鎮罵秧村累計協調項目資金239萬元,引導村委會成立合作社2個,引入有機高產水稻種植項目1個,實現水稻畝產增收1倍以上,農民收入增收2倍以上;引進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華僑華人社團投入資金200餘萬元在昆明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新建水利設施、捐助貧困學生、捐贈教學設備、興建愛心食堂,「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觸角延伸到石林縣、尋甸縣、祿勸縣,籌集幫扶資金34.54萬元,對全市困難歸僑僑眷和困難群眾571人(次)實施幫扶救助;承辦中國僑聯「僑愛心·光明行」大型公益活動,在石林縣、宜良縣等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地區開展白內障篩查2350場次,篩查總人數45693人,免費為3517名貧困歸僑僑眷及困難少數民族群眾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佔全省實施「僑愛心·光明行」白內障復明手術總量的78.9%。
不斷深化昆臺民族文化交流與合作
昆明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李為民介紹,市臺聯創新和拓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交流活動,不斷深化昆臺兩地的民族文化交流與合作。以民族文化交流為紐帶,開展「兩岸青年七彩雲南聯誼周」「昆臺青年文創作品大賽」「昆臺創意花卉展」「昆臺少數民族繪畫展」等一系列豐富多彩、具有鮮明民族團結主題和元素的活動,推進昆臺民族文化交流「向心裡走」「往實裡做」。
多年來,市臺聯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親情、鄉情為紐帶,以文化認同增進臺胞臺屬的情感認同、思想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不斷促進昆臺民族文化交流交往,踐行「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和守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市臺聯在市級「春融同心·昆明市統戰文化基地」昆臺民族文化交流基地(寶島風情展示館)基礎上,豐富「六個一」工作內容,讓交流活動向互動式、體驗式、參與式轉變,在多元、多層、多角度中實現昆臺民族文化交流,為臺胞臺屬、社區居民搭建更多民族文化交流平臺。
此外,市臺聯還將昆臺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導向,突出橫向聯合和縱向聯絡的模式,強化市臺聯經濟服務功能,2020年舉辦「昆臺美食商品展銷周」和「昆臺美食節」等品牌活動,多家在昆發展臺商帶來的臺灣美食和產品深受本地消費者歡迎。
記者王姍 實習生計宣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