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北支航道迎史上最大船舶 30萬噸油輪將在南通「改頭換面」

2021-01-15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3月17日南通訊(通訊員 徐偉欣 郗林 記者 李志華)3月16日下午16時許,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VLCC)「FALCON(獵鷹)」輪從長江北支入海口經過近4個小時的「跋涉」,在海事巡邏艇的精心維護下,穩穩地靠泊於啟東中遠海工舾裝碼頭。這艘巨型油輪將在此經過兩年的改造,「改頭換面」成世界上最大型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FPSO)。一艘此類型FPSO價值超過4億美元,本次改造合同總價約1.74億美元,折合約12.2億元人民幣,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南通船企新籤訂單中金額最大的一筆,為企業復工復產注入了新活力。

「此次作業意義重大,是長三角海事『一體化』的生動案例,更是江蘇出海新通道的具體實踐。」南通海事局局長沈道明對記者說到。

長江口北支航道史上「最難進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FALCON」輪進靠港是長江口北支航道史上最大尺度、最大噸位的船舶進港。江蘇、上海兩地海事「一體化」維護,成功保障了此次長江口北支航道史上最高難度的維護作業。

30萬噸級的「FALCON」輪,船舶長333米,寬58米,型深28.55米,屬超大型船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像是一座水上的「巨型城堡」。要讓這個龐然大物乖乖聽話,談何容易?況且長江口北支航道,也從未有如此大尺度和噸位的船舶通過。負責水上維護任務的海事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首先,巨輪船體大,其長度與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相仿,寬度甚至更大,北支江面本不寬,如何妥善安排船位,避免出現偏離航道、觸碰浮筒等緊迫局面是一個巨大的難點。該輪吃水為7米,而北支航道水深條件有限。此外,天氣因素也至關重要,巨輪巨大的受風面使其更容易受到風的影響而發生船舶漂移;水文條件的制約也必須考慮,要挑選漲潮流,選擇高平潮前的時機。如果錯失時機,勢必造成進退維谷甚至擱淺的局面,陷入「進不來、回不去」的窘境。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北支航道通航環境複雜,巨輪進入北支後,包括護航在內,船隊將佔用大面積水域,會對過往船舶造成影響,雖然海事巡邏艇將在「FALCON」輪周邊形成「真空」維護,禁止無關船舶進入巨輪航經水域,但如何從長江口溯江而上,怎樣保障安全,是一定要考慮的問題。

同時,疫情影響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FALCON」輪上一航次於2月10日從印尼巴淡出發前往新加坡,2月25日船舶從新加坡駛來中國。船員來自克羅埃西亞、印度、菲律賓等不同國家,外籍船員的相應疫情檢測必須到位。

這是一次極具挑戰的歷程。挑戰,前所未有,考驗,異常嚴峻。如果不能如期進靠碼頭,該輪每天將會損失約18萬美元,而且影響該輪後續的施工進度。

蘇滬「一體化」海事服務12.2億元訂單落地

近年來,主流海工訂單銳減,全球海工市場總體處於深度調整、逐步回暖的階段。但疫情,對尚處回暖的海工市場而言是一次利空。

在嚴峻的形勢下,啟東中遠海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爭取到「FALCON」輪改造成FPSO的訂單實屬不易。這一訂單改裝周期24個月,合同總價達到約1.74億美元,約合12.2億元人民幣。除此之外,該公司還有另兩個訂單在商談,涉及金額約為25億元人民幣。

「FALCON」輪訂單的成功無疑會增加後續訂單談判時的砝碼,極大增加國內船企參與國際FPSO建造的競爭力,加速實現產品轉型升級的步伐。而這,對於地方船舶經濟甚至中國船舶工業來說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從接到訂單到船舶進靠碼頭中間間隔不到3天時間。在接到啟東中遠海工的進靠碼頭申請後,江蘇海事局第一時間與上海海事局溝通聯繫,立即開闢「綠色通道」,「一體化」打好這場巨輪的「進江保衛戰」。

兩地海事部門以最快速度為該輪辦理進港許可手續,保障該輪能夠「進得來」,同時以最大能力協調相關部門予以配合,保障該輪能夠「安全地進來」。

「時間緊,任務重。接到任務後,我們迅速邀請專家進行技術論證,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精準指導完善進港航行及靠泊通航安全保障方案」,南通海事局副局長薛建軍如是說。

為了使該輪穩妥航行於北支航道,維護採取了尾部吊拖一艘6000匹馬力拖輪的方案,這讓船舶總長達到了426米。同時,海事部門立即幫助企業與引航部門聯繫,及時了解北支航道的通航環境、航道情況以及乘潮進港靠泊需注意事項等。幫助協調聯繫口岸委、海關、邊檢等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幫助聯繫漁政部門,提前清理北支航道內的漁船,做好航行時的引導工作。

針對外來船員的防疫問題,南通海事局幫助企業聯繫了外事部門,掌握船員的14天行動軌跡,確定從2月25日開始,所有船員從新加坡錨地開始未接觸任何船舶以外人員,並且所有船員在此之前均已在船15天以上,未離船。

專家論證後,南通海事局又第一時間開闢「綠色通道」,通過國際航行船舶「單一窗口」查驗相關文書與資料,快速辦理船舶進港手續,為「FALCON」輪能夠抓緊時機「進駐」啟東中遠海工贏得了時間。

蘇滬海事「海陸空」協作助力「巨無霸」進港

2020年3月16日12時10分,江面風力5級,啟東港入海航道進口,VLCC超大型油輪「FALCON」輪在江蘇海事局海巡艇的現場維護和上海吳淞VTS(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海空」維護下,由4艘拖輪護航,開始朝目的地啟東中遠海工進發。

與此同時,南通海事局指揮中心內,巨大的顯示屏上,「FALCON」輪的航跡正在分別被密切注視著。

南通啟東海事處處長李大為告訴記者,海事工作人員已經提前將「FALCON」輪的進港計劃告知啟東中遠相鄰船廠單位,協調其他單位船舶的進出口計劃,避免「FALCON」輪進港航行時發生船舶會遇的緊迫局面。

正值北支航道及附近水域的捕鰻旺季,為保障巨輪安全,在當地漁政部門協助配合下,相關水域的漁網、漁具被清理,漁船也被提前告知迴避。

在作業開始前,南通海事局指揮中心已經滾動發布航行安全信息,對北支航道進行單向通航的交通組織。一時間,在其他護衛船的保護下,長江上形成了一塊「真空」區域,「FALCON」輪在北支航道內暢行。

經過4小時的航行,16時,「FALCON」輪如約出現在啟東中遠海工舾裝碼頭前沿,在拖輪的拱衛下,「FALCON」輪向泊位緩緩移動,16時30分,隨著最後一根纜繩被繫上,「FALCON」輪終於靠穩碼頭。

靠泊完成了,安全維護依然在進行,南通海事局的執法力量加強了現場監管,提醒過往船舶加強瞭望,謹慎航行。

半個小時後,北支江面又恢復成往常的節奏。水上有海巡艇維護,陸上有海事人員巡查,空中有VTS監控,江蘇海事局與上海海事局「一體化」保障了此次高難度的油輪「進駐」作業。在疫情影響依然持續的階段,這次成功作業備受矚目。兩地海事部門信息共享、執法互認,牢牢把握「高質量」的目標取向,穩穩把握「一盤棋」的實踐要求,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推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所應承擔的職能和使命。

「FALCON」輪靜靜地靠泊在碼頭,在這裡,它將接受改造,加裝集成模塊,「變形」成為FPSO。

相關焦點

  • 長江口北支航道史上最大尺度和噸位船舶進港
    在南通海事局海巡艇的維護下,「獵鷹」輪緩緩航行在長江口北支航道。南通海事局供圖 3月16日,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VLCC)「FALCON(獵鷹)」輪從長江北支入海口經過近4個小時的「跋涉」,在海事巡邏艇的精心維護下,穩穩地靠泊於啟東中遠海工舾裝碼頭。這艘巨型油輪將在此經過兩年的改造,升級成為世界上最大型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FPSO)之一。
  • 長江口北支航道史上最大尺度、最大噸位船舶進港
    來源: 鳳凰網房產今天,復工復產後的南通船企又迎來了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16時,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VLCC)「FALCON(獵鷹)」輪從長江北支入海口經過近4個小時的「跋涉」,在海事巡邏艇的精心維護下,穩穩地靠泊於啟東中遠海工舾裝碼頭。
  • 南通海事局以文明創建工作高質量答好「發展四問」
    維護長江口北支航道史上最大尺度、噸位船舶「獵鷹」輪進港,傾力服務企業復工復產 徐偉欣 攝 發揮精神引領作用 共建海事文明新高地 織密一體化監管網 彰顯海事文明力量 「我市聚集著『一帶一路』倡議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江蘇沿海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疊加著黃金水道、黃金海岸和上海『北大門』多重優勢,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定對經濟社會發展尤為重要
  • 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油輪!中國30萬噸巨無霸出航,堪比5艘遼寧艦
    超大型油輪研發建造技術,一直以來都處於船舶工業中的金字塔塔尖,這一技術也是歐美發達國家及日韓兩大海上運輸強國的「大國重器」。建國以來,我國經歷了從技術引進、合作到自主研發的過程。在2004年,我國交付給伊朗的5艘超大油輪,就是中國和韓國共同合作研發建造的。智能化超大型超級油輪是目前世界船舶工業領域的前沿熱點。
  • 世界最大鋼沉井順利抵達常泰長江大橋橋址江面
    同樣,兩天前大橋主橋墩6#鋼沉井也安全抵達橋址,則標誌著長江運輸史上拖帶體積最大的兩個鋼沉井順利就位,為今年最終實現鋼沉井定位著床打下了堅實基礎。放眼望去,2個鋼沉井就像2根「定海神針」,矗立在常泰長江大橋橋址江面上,儼然一對「雙胞胎兄弟」相視而立。
  • 從1萬標箱到30萬噸油輪 他是造船大國崛起的參與者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船塢總裝二部部長助理李安戈是公司的船舶建造工程師,他正在給油輪做最後的檢查。過幾天,這艘油輪就要交付給船東。    即將交付的這艘超大型油輪造價9000萬美元,高度相當於11層樓房,甲板面積相當於2.7個足球場,建造這種規模的船舶,李安戈已經是輕車熟路了。工作23年來,他參與建造了上百艘船隻。
  • 滬通長江大橋天生港專用航道橋主拱合龍: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橋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10月23日消息,22日,由中交二航局施工的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拱橋——滬通長江大橋天生港專用航道橋主拱合龍。意味著距離滬通大橋這座超級大橋全線貫通又近了一步,也標誌著世界橋梁建設史上又一難題被攻克。
  • 疫情期間,長江航道一線維護疏浚不停工
    疫情期間,長江航道一線維護疏浚不停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長江航道局組織30餘艘工程船舶,駐守在長江幹線航道各重點淺險水道開展航道維護疏浚工作。施工船舶進行長江幹線上遊航道維護疏浚  新華網武漢2月18日電(趙夢琪 劉宏 汪奇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長江航道局組織30餘艘工程船舶,駐守在長江幹線航道各重點淺險水道開展航道維護疏浚工作
  • 國家發改委同意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總投資逾18億
    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功能,改善長江口通航環境及航道條件,促進江海聯運發展,國家發改委日前批覆同意建設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項目位於長江口,上起南北槽分流口圓圓沙燈船,下至口外南槽燈船,河段全長約86公裡。項目總投資估算為18.77億元,由國家發改委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交通運輸部內河水運建設專項資金按1:2分攤。
  • 北沿江高鐵重要進展!過江隧道地質勘察本月動工!
    北沿江高鐵上海至合肥段已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推動長江經濟帶沿江高鐵通道建設實施方案》,規划起自上海,經崇明島至南通、泰州、揚州、南京北站至合肥,運營長度554.59km,新建線路長度519.87km,其中上海境內51.04km,江蘇境內365.5km,安徽境內103.33km。工程總投資約1350億元,設計速度350公裡/小時。
  • 長江電子航道圖:二維三維
    從最初的紙質版航行參考圖,到高科技的電子航道圖,船舶導航的載體和方式得到了有效更新,導航的準確性和便捷性也有了極大提升。然而,前兩者都是二維平面圖,隨著長江航道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如何進一步實現智慧航道管理?平面航道圖能否變得更立體、更真實可感?
  • 長江三角洲航道規劃環評網上公示-上海
    1規劃概述  規劃範圍:規劃範圍是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除長江幹線和京杭運河以外的其他21條高等級航道,航道裡程約3093km。現狀基礎年為2009年(部分數據兼顧2010年預計),規划水平年為2015年。
  • 30萬載重噸中國籍船舶入列「中國洋浦港」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23日消息(記者 梁振文 通訊員 周思佳 畢克勝)9月23日上午,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遠華洋」輪在大連大船集團碼頭正式交船。這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以來,第4艘註冊「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的國際航行船舶,成為「中國洋浦港」首艘載重噸超30萬噸的超級巨輪,是8月30日交付使用的「遠東海」輪的2倍,是目前國內登記的最大載重噸船舶。洋浦經濟開發區工委副書記任延新、管委會港航營運長王堅敏參加交船儀式。
  • 長江水運監管應用實景三維航道圖
    從最初的紙質版航行參考圖,到高科技的電子航道圖,船舶導航的載體和方式得到了有效更新,導航的準確性和便捷性也有了極大提升。然而,前兩者都是二維平面圖,隨著長江航運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如何進一步實現智慧航道管理?平面航道圖能否變得更立體、更真實可感?9月25日,記者來到長江重慶航道局指揮中心,了解到該局自2015年起就開始研發「三維數字航道系統」。
  • 天津港將北防波堤延伸663米 減輕波浪對船舶衝擊
    新華社天津5月16日電(孫洪磊、薛力強)天津港北防波堤延伸工程口門段完善工程日前竣工驗收,這個工程將天津港北防波堤向東延伸了663米,有效減少了波浪對船舶及水工建築物的不利影響。    本次竣工的天津港北防波堤延伸工程口門段完善工程,位於天津港北疆港區東部海域主航道以北,工程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箱筒形結構,共沉放箱筒23組,總投資約8333萬元。
  • 鹽河航道船閘聯席會議保障船舶高效運行
    鹽河航道西連京杭運河蘇北段,東接連雲港港,是江蘇兩縱六橫省幹線航道網中的第二橫,航道等級為三級,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為連雲港港等沿海主要港口提供高效、便捷、經濟、環保的集疏運通道,推動蘇北地區經濟長足發展、完善生產力布局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廣東惠州海事對國際航行30萬噸油輪開展監督檢查
    圖為對馬鞭洲華德碼頭一艘30萬噸馬紹爾群島籍油輪開展遠程視頻監督檢查。 梁錦源 攝中新網惠州1月2日電(翟冬 王瀚傑 宋秀傑)記者1月2日從廣東惠州海事局獲悉,元旦佳節,惠州大亞灣海事處運用視頻連線方式對馬鞭洲華德碼頭一艘30萬噸馬紹爾群島籍油輪開展遠程視頻監督檢查。
  • 通揚線航道整治工程「智慧化」推進 改造後千噸級船舶可通航
    通揚線是連接京杭大運河揚州段與南通沿海地區的重要航道。目前,總投資約23億元的通揚線航道整治工程正全力推進。作為揚州市史上投資最大的水運工程,該項目配套建立「智慧工地」平臺,可對工程建設進行全方位科學監管。工程完成後,「千噸級」船舶可順利通航,助力揚州水運「通江達海」。
  • 優江拓海 向海而生 江蘇南通奮力構建江海聯運新樞紐
    到明年底,設計年吞吐量140萬標箱、710萬噸散貨的海港,即將應潮而起。  南通港集團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姜金勇說:「我們會投資導堤、航道、碼頭等涉及港口的基礎設施,近3-5年我們大概要投資300-500億。」
  • 中國船舶滬東中華開建全球最大淺水航道第四代LNG船
    滬東中華供圖中新網上海8月7日電 (王子濤 何寶新)8月7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東中華)為日本KLINE航運公司建造的2艘79960方LNG運輸船項目的首制船正式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