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健銳營」,堪比古代版的特種部隊?

2020-12-14 起叔讀史記

「特種部隊」是在近代以來才興起的,最早起源於德國,1936年德國軍事情報局局長卡納裡斯成立了布蘭登堡特種部隊,二戰爆發後,布蘭登堡特種部隊成員潛入敵對國家中實施廣泛的破壞行動,對盟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後來各國之間都相繼誕生了特種部隊,以在戰爭中執行特殊的任務。

因此特種部隊往往都是軍隊中最強的中堅力量,包括對人員的選拔,以及進行的訓練和普通的士兵都有著很大的不同。與其說他們是特種部隊,倒不如說他們都是超精銳部隊。

如果是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其實在歷史上其實並不乏「特種部隊」的身影,在清朝便曾誕生過一支叫「健銳營」的具有特種部隊性質的部隊,在多起戰役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健銳營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十二年因為四川土司間爆發了大規模的衝突,因此乾隆下令仍然四川總督督張廣泗出兵金川,爆發了第一次大小金川戰爭。

然而在戰爭的初期,當地的土地靠傳統的碉堡守衛,竟讓人數上佔優勢的清軍束手無策,於是乾隆想到了訓練一隻雲梯兵,參加到金川戰爭中。

這支由300人組成的雲梯,全都是八旗兵士中選拔出來的最優秀者,後來隨著戰爭的展開,300人遠遠不足以應付,因此擴大到了3000人。

這隻雲梯部隊投入到金川戰爭後,土司的碉堡很快就被攻破了,雲梯部隊自然是受到了乾隆的嘉獎,後來乾隆親下詔書曰:「夫已習之藝不可廢,已奏之績不可忘,於是合成功之旅,立為健銳營。」

自此雲梯部隊改編為健銳營,並長期的駐紮在香山腳下,成為了清朝禁衛軍中的一支特殊部隊,並在此後多次參加戰鬥,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乾隆二十二年爆發的大小和卓之亂,清軍屢攻不克,而健銳營上陣後很快便平息了戰亂。乾隆三十年緬甸侵犯雲南邊境九龍江,雲貴總督劉藻迎擊,但卻毫無進展。乾隆三十二年健銳營入滇,一年後緬王便乞降了。乾隆五十六年廓爾喀進兵西藏,健銳營再次奉命迎敵,自青海入藏,六戰六捷。

健銳營在乾隆年間,簡直堪稱為一隻戰無不勝的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個個都是最精銳的士兵。不過他們大多都是在八旗兵士中選拔出來了的,因此最後健銳營也實行了世襲的制度,也就是說健銳營兵士的子弟在成年之後就可以進入到健銳營成為其中的士兵,這也讓健銳營漸漸的失去了原有的戰鬥力,畢竟在一開始的健銳營選拔範圍要廣的多。

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健銳營便在京師保衛戰中被「團滅」了,整個健銳營正白旗全體官兵除只剩下一名前鋒參領其他軍士全部陣亡,包括在太平天國運動中,還有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健銳營再也沒有顯現出當年的光輝戰績。並最終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隨著清政府的滅亡而徹底的消失。

相關焦點

  • 健銳營,清朝的特種部隊,乾隆爺的王牌軍,書寫無數傳奇
    這支部隊就是健銳營,清朝的特種部隊。▲今日金川美景乾隆爺決心打造一支特種部隊,能騎射能水戰,能肉搏能攻城,街頭巷尾可赤身相拼,正面對壘能雲梯而上。後來好多清朝的戰爭戲都是在這兒拍的,據當地居民說,已經記不清看見多少次張鐵林和張國立了。
  • 作為清朝的一支特種部隊,「西山健銳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健銳營是清朝軍制中的一支特種部隊,同時也是清政府在北京西山東麓駐軍形成的一個特殊社會群體,一個只有多戶人家和官兵的社會群體。從乾隆十四年,徵討大小金川取勝設立以來一直到宣統三年正式解散,在160多年的時間裡,健銳營為清朝貢獻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將領。
  • 清朝健銳營,被乾隆看重,這到底是怎樣一支部隊?
    首先要知道西山銳健營和健銳營,健銳營前身就是西山銳健營,健銳營並不能叫做西山健銳營,雖都在西山但名字已經發生變化。 無論是西山銳健營還是健銳營,其實本質上是一家,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名字,那這支部隊到底在清朝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呢? 這支部隊是一支具有特種部隊性質的部隊,簡單來說就是特種部隊,他們的作用就是專門用來攻城的,在古代來說就是雲梯部隊,只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些變化。
  • 清朝的西山健銳營是一支怎樣的部隊?
    西山健銳營這支部隊算得上是清朝的特種部隊,因為健銳營駐紮在北京西山,所以叫它西山健銳營也沒什麼毛病。西山健銳營從1749年乾隆朝徵戰大小金川設營,到1911年解體,一共存在了160多年。在這期間湧現出的提督、將軍等二品以上高級官員就有60多人,你說它牛不牛?
  • 西山健銳營:大清特種部隊的興盛與衰落
    實際上,雍正時期沒有西山銳健營這支部隊,它真實的名字叫做健銳營,是乾隆時期才創建的。清朝守衛京師的軍隊是怎樣布置的,健銳營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呢? 二、健銳營的創建 健銳營,全稱飛虎雲梯健銳營,是駐紮北京西郊香山的一支特種部隊。健銳營的前身,是組建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雲梯部隊 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川金川土司挑起事端。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出兵金川平定戰亂。
  • 清朝駐防將軍,比八大總督級別還高的封疆大吏,是怎樣的存在
    一提到清朝的封疆大吏,想到的自然是總督。清朝承接明制,設立八大總督,後來又增設東三省總部,成為九大總督。他們統管一省或數省的民軍經政。可謂權柄滔天,堪比一方諸侯。不過,他們還真不是清朝最牛的封疆大吏,清廷更看重的,是駐防將軍。八大總督,正二品,授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後,才升為從一品。而駐防將軍的正常官階就是從一品,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更是逆天,直接就是正一品,與三殿三閣大學士同級。
  • 在清朝,保衛皇帝的軍事力量都有哪些?不止大內高手
    還有皇帝額外建立的,像特種部隊一樣的各營∶前鋒營,有一千七百七十人。皇帝每次出巡的時候,前鋒營在前面清道、突擊,有重大活動的時候警戒扈從。這一千七百七十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是裝備火器的。清朝的火器叫"鳥槍",持鳥槍的這部分官兵叫鳥槍前鋒。
  • 以斬首行動為線,談談我國古代的特種部隊
    現代的特種部隊源起於德國,最後被美國發揚光大。特種部隊一直服務於國家層面,是最早進入和最晚撤離戰場的部隊。因為素有編制靈活、人員精幹、裝備精良、機動快速、訓練有素、戰鬥力強等特點,世界各國紛紛組建了特種部隊。那麼,有著兩千年歷史的中國,軍事理論發達的中國在古代有沒有特種部隊的出現呢?
  • 大清朝的舉人能做什麼官?放到現在堪比公務員,怪不得範進會瘋
    聽起來這與現在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有點相像,但古代考試職位應該比現在的含金量更高。 之前學過一篇文章,文章中的主人公範進是一名落榜多次的窮秀才,雖然已經30多歲但仍然不去謀生,天天只想著去考取功名,也正因為如此,他家裡才會一貧如洗,範進儘是遭別人的冷眼。
  • 中國特種部隊裝備都有什麼?
    而我軍的特種部隊,目前似乎也在試行以12人制小隊為作戰單位的方式。由此可見,電臺、衛星通信、觀瞄、定位引導等器材,是特種部隊最重要的裝備。這一點,中外類同。而輕型反坦克飛彈、迫擊炮,單兵火箭筒、榴彈發射器與輕機槍、大口徑狙擊步槍等則應該是特種部隊中最重型的火力了。餘者,就全是狙擊步槍與自動步槍了。所以說,從武器上看特種部隊,更像一個加強版的超級步兵班。
  • 中國最厲害的特種部隊
    中國最神秘的特種部隊,在外界無人知曉,各國情報機關也搞不到關於這支部隊的具體資料,只能猜測,具專家估計,這支部隊的作戰能力堪比曾經最神秘的藍蜘蛛特種部隊和紅蠍特種部隊,甚至更強……一位曾經參圍剿這支部隊的越南特工說過「這是一群真正的魔鬼,在叢林裡我們損失了百分之八十的戰鬥人員,連他們的影子都沒看到
  • 盤點中國古代三支精銳特種部隊,最猛的能以一敵百,讓人聞風喪膽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特種部隊就已經有記錄記載了。儘管特種部隊往往是很神秘的存在,但特種部隊的英武一直流傳在民間。特種兵是一個戰略軍種,利用好這張超強王牌,有時甚至可以改寫歷史,讓一場戰爭反敗為勝。
  • 中國最強悍的四支特種部隊,每支都能扭轉戰局,卻少被史冊記載
    這就是傳說中的燕雲十八騎,這樣的描述有些類似現代軍隊中的特種部隊。雖然古代並無「特種部隊」一說,但在一些小說和史書上,都記載有一些特別精銳的小規模隊伍。隋唐時期,名將羅藝組建的燕雲十八騎。《新唐書》中描述羅藝此人:「剛愎不仁, 勇攻戰,善用槊。」羅藝所創立的燕雲十八騎,其人數很符合它的名字,只有18個人。
  • 古代「學霸」字體堪比「印刷體」,網友:「卷面分」一定高!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作者:宋宇晟#古代學霸的字體有多好看#最近登上熱搜榜。不少網友驚訝於當時考生寫字之工整漂亮,堪比「印刷體」,也有人猜想能寫出這樣好字的考生「卷面分」一定低不了。微博截圖那麼,這位「古代學霸」是誰?從網友曬出的圖片來看,寫下這份考卷的「古代學霸」應當是明代萬曆二十六年狀元趙秉忠,這張是他的殿試卷。而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份現存的明代狀元卷真跡。
  • 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清朝攝政王載灃是個怎麼樣的人?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8年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清朝末年的攝政王
  • 中國古代也有特種部隊,你知道嗎?
    虎賁軍據傳百裡挑一,可以一敵十,是中國歷史上特種部隊的雛形。之後虎賁更是成為了驍勇善戰的代名詞,曹魏時期大將虎痴許褚和古之惡來典韋二人合成虎賁雙雄,在抗日戰爭時期五十七師在常德死戰,也被尊稱為虎賁軍。這支部隊隨曹阿瞞南徵北戰,在北方大戰袁紹,徵烏桓,長坂坡長途奔襲戰劉備,擊破馬超西涼軍團,攻必克,戰必勝,聞風於三國之間,立下赫赫戰功,是初代中國特種部隊。三,玄甲軍唐朝時期由太宗李世民在當秦王時組建,同樣屬於重騎兵,全身披黑色重甲,戰馬亦如此。
  • 鴉片戰爭前為何清朝對英國一無所知,英國卻對清朝了如指掌
    最有意思的一點是,這場戰爭中,英國人對我國的情況還是很了解的,但清朝皇帝道光卻連英國人具體在哪裡都不知道。那為什麼英國人對清朝了如指掌,而清朝對英國卻知之甚少呢?要說清朝對英國幾乎一無所知,大家也許會覺得冤枉清朝,畢竟當年馬戛爾尼使團曾到過清朝,見過乾隆皇帝。
  • 清朝一支「閻王部隊」,實力不輸鐵騎兵,手持一道銅牌,擋路者必死
    在清朝藤牌兵的歷史很悠久,原本是鄭成功搞的特色,後來被清朝收編了,為大清服務了。藤牌兵的服裝很有特色,他們虎頭虎腦的,拿的武器也令人耳目一新。 在平定雅克薩、張格爾之亂,虎衣藤牌軍成了騎兵的剋星,他們使用的藤牌都是被油浸過的,可防弓箭,還可以防鳥槍。
  • 清朝滅亡前,全國還有多少兵力,實際控制的兵力又有多少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帝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隆裕太后接受了《清室優待條件》,清朝從此滅亡。但是,清朝並非因武力而亡,在當時尚有大量兵力。▲《清帝退位詔書》一、八旗在清朝滅亡前夕,八旗主要包括滿、蒙、漢各八旗,外加圓明園隨同辦事營、健銳營、內外火器營、左右翼前鋒營、八旗護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