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南沿海的夏秋季,是颱風頻繁的季節,廣東粵西地區是水產養殖主產區,受到颱風氣候影響較為明顯。颱風對水產養殖帶來的打擊可能會是毀滅性,養殖戶必須要在颱風到來前做好基礎設施的維護,例如放低池塘水位,加固塘堤、電線桿、供電線路、增氧機、飼料房、藥物房和宿舍;排查排水系統,若發現堵塞問題,及時疏通;檢查發電機是否正常啟動,做好停電應對工作;等等。在硬體上做到防颱風抗颱風。
颱風期間,狂風暴雨對養殖環境的理化條件產生很大的變數,池塘整個生態系統都會被打破。當大量的雨水瞬間進入池塘時,會引發水體中酸鹼度、溶氧、水溫、藻類等因素的急劇變化。水質理化項目及藻菌生態相的大幅度驟變就引起魚類機體強烈不適,又稱颱風應激。那麼,颱風對水產養殖形成哪些影響及危害呢?
PH下降。魚類較為適宜的PH區間為7.2-8.4,雨水PH值一般為6.0-6.5偏酸,大量的雨水進入池塘直接導致PH下降,同時藻類的光合作用受阻,池塘魚類和浮遊動物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累積迫使PH快速下降。PH每改變1,酸鹼度的變化時相差10倍,PH過低直接造成魚類酸中毒,腐蝕魚的腮部,造成爛鰓,呼吸困難。
溶氧消耗。颱風到來前氣壓低,水體和大氣的氧交換效率降低,增氧機補氧不足,尤其到了下半夜,藻類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水體容易出現缺氧。颱風期間,暴雨衝刷,大量的有機物、泥沙、生活汙水混進池塘,增加生化耗氧;陰雨天氣,藻類無法順利進行光合作用,水體溶氧得不到補充;持續性的低壓,可能造成池塘氧氣溢出。氣候突變,魚類因驚嚇活動激烈,消耗大量氧氣。這一系類的耗氧現象,最終造成魚類缺氧。
水溫下降。狂風暴雨不僅帶來氣候降溫,還有大量雨水進入池也會造成池塘的水溫快速下降,颱風前後的水溫對比可能相差4-6℃,池塘水溫迅速下降幅度過大容易導致魚患感冒。
水體對流。大量雨水衝撞使到池塘的中上層水的水溫急劇下降,池塘水體嚴重分層,中上層水的水溫明顯低於底部,造成上下水體迅速對流。池塘水體迅速對流促使底部的腐敗糞便、殘餌和底泥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及有害厭氧微生物上浮到池塘的中上層,有毒有害物質迅速滲透水體,一旦得不到及時處理,就會面臨泛塘的可能。
轉藻倒藻。颱風前後池塘中的藻相變化很大,池塘中的藻類是多種多樣的,各種藻類生態條件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益藻類對養殖水體變化的適應能力比較差,遇到突變容易倒藻;而有害藻類比如藍藻,裸甲藻、金藻對環境變化適應能力較強,此時就轉變為優勢藻類,池塘藻相由有益轉為有害的轉藻後果給魚類帶來很大的傷害。
對於颱風前後的防控的方法,不少動保專家學者都講得非常清楚且面面俱到,在此不再累述。但有兩點必須強調再強調,一是颱風襲擊期間停開增氧機;二就是備好水產養殖颱風天急救三用品,增氧劑!食鹽!碳酸氫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