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本應在去年春節檔上映的運動篇《奪冠》因為疫情原因被擱置了許久,選擇在今年的黃金周與大家見面。
其實這部電影原名《中國女排》,後來更名為《奪冠》。是由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演員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演員與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
《奪冠》主要講述了建國初期,中國被貼上了落後的標籤,體育競技也不例外。中國女排想要通過他們的努力讓中國體育被世界改觀。
故事主要向國人們展現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次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中經歷的一些傳奇故事,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女排精神。
這部作品在剛著手拍攝時就非常的令人期待,因為這是第一部關於女排故事的電影。因此這部作品無論是製作團隊還是演員的陣容都是頂配。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製作團隊,導演陳可辛,中國香港優秀導演。人送諢號「擼獎狂魔」,可以說是拿獎拿到手軟,他獲得的大小電影獎項數不勝數。
他是中國香港不可或缺的好導演之一,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他能夠讓電影的商業價值與票房獲得雙贏的局面,而這一切都源於他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影后影帝加盟,在演員陣容中國女排的傳奇人物郎平將由演員鞏俐來飾演。看到這樣的消息著實讓人驚喜,叱吒影壇的「國際鞏皇」,演出演體壇傳奇人物被稱為「鐵榔頭」的郎平。
當初在確定由演員鞏俐來飾演郎平時,立即引起了網絡爭議,很多網友表示美豔性感的鞏俐很難能夠與一位嚴肅的體壇健將聯繫到一起。
其實網友有這樣的疑惑很正常,畢竟連鞏皇自己都表示在接陳可辛導邀約時,自我感覺不能勝任連續拒絕了三次。最終在做完心理鬥爭後,才勇敢地接了這個角色。
她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跟著郎平和女排們一起訓練和比賽生活。她認真地觀察郎平說話的神情語態、動作、和走路的姿態。在僅有的13天,她珍惜每一刻的時間。因為對於一個不懂排球的人來講,很難能夠將女排的精神,郎平的心態模仿出來。
但《奪冠》的片花曝光時,很難想像168cm 的鞏俐能夠將184cm 的郎平模仿的惟妙惟肖。畫面中一頭簡單的短髮,走路時微微佝僂著肩膀,步履闌珊地向前走著,這樣的背影像極了郎平本人,就連郎平自己都表示太像了,也許這就是一位成熟演員的魅力吧。
鞏皇就是鞏皇,沒有讓觀眾失望,而她為了這個角色,為了能夠詮釋女排的精神,默默做了遠遠比我們看到的還要多。
除了鞏俐以外還有百億票房演員黃渤,實力派演員吳剛、青年優秀演員彭昱暢和郎平女兒白浪以及2016年奪冠的女排成員的加入。
不僅有實力派演員,還有給女排光輝歷史添磚添瓦的女排成員,有他們的加入無疑是為這部作品錦上添花。
白浪是郎平的女兒,她在面相上與她的母親郎平很神似。白浪也是一位排球運動員,在與演員吳剛、彭昱暢拍戲時,他毫不怯場。
在拍攝蹲起舉百斤槓鈴且扔掉槓鈴發出吶喊時的一氣呵成,直接一條就過。
拍攝賽場上打球的她時很有年輕時郎平打球的意氣風發,由她飾演少年郎平在合適不過了。
《奪冠》這部作品新材可謂是非常的新穎。因為中國體育運動中,只有女排擁有著興盛與衰敗,既能宣揚女排精神又能滿足觀眾觀影時的戲劇衝突。
這部影片由三個小單元組成,主要從女排歷史上三個裡程碑時刻開始講述女排的故事。
第一個裡程碑,1981年日本女排世界盃,中國VS日本。這一段主要講述了少年郎平開始嶄露頭角,真實地反映了八十年代中國女排在面臨國外已經採用計算機精準地開始訓練,中國女排全年無休,帶傷訓練和比賽的真實經歷。
那個時候中國女排憑藉著頑強的精神取得五連冠的輝煌成績。
第二個裡程碑,即2008年奧運會女排半決賽,中國VS美國。這一年奧運開開在了北京,但中國隊輸了,輸給了郎平帶隊的美國隊,因此郎平背負了所有的罵名,電影中將真實的一幕搬上了大屏幕了。記錄郎平從為國爭光到背負罵名的形象轉變。
第三個片段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淘汰賽,中國VS巴西。郎平在2013年開始擔任總教練,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有改革就有反對,不被看好的女排經過改革後,在郎平的帶領下戰勝了東道主巴西戰隊。
這一幕是全局中最精彩的時刻,由2016年女排原班人馬向觀眾展示真實的心路歷程和比賽經歷。
女排故事震撼人心且極具淚點。在這部影片中有很多時刻能夠讓人黯然淚下。
雖然陳可辛導演選擇以豐碑人物郎平為視角,但是這部作品講述的不是一個人的精神而是集體的精神。這部影片是以郎平為主線拉開了女排三十年興衰的往事序幕。
中國女排幾代人的拼搏下,才鑄就並傳承了這閃光、堅定、不朽的女排精神。他們在國人眼裡不是一個單純的競技隊伍,而是一種引以為豪的強者精神。
中國女排不僅有郎平還有無數個像郎平一樣的傳奇人物做成。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下方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請點個讚或者分享給朋友吧!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