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成功背後是辛酸的付出,團結和不服輸,才是女排的靈魂

2020-12-11 藝綜大本營

這部本應在去年春節檔上映的運動篇《奪冠》因為疫情原因被擱置了許久,選擇在今年的黃金周與大家見面。

其實這部電影原名《中國女排》,後來更名為《奪冠》。是由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演員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演員與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

《奪冠》主要講述了建國初期,中國被貼上了落後的標籤,體育競技也不例外。中國女排想要通過他們的努力讓中國體育被世界改觀。

故事主要向國人們展現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次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中經歷的一些傳奇故事,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女排精神。

這部作品在剛著手拍攝時就非常的令人期待,因為這是第一部關於女排故事的電影。因此這部作品無論是製作團隊還是演員的陣容都是頂配。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製作團隊,導演陳可辛中國香港優秀導演。人送諢號「擼獎狂魔」,可以說是拿獎拿到手軟,他獲得的大小電影獎項數不勝數。

他是中國香港不可或缺的好導演之一,最厲害的一點就是他能夠讓電影的商業價值與票房獲得雙贏的局面,而這一切都源於他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影后影帝加盟,在演員陣容中國女排的傳奇人物郎平將由演員鞏俐來飾演。看到這樣的消息著實讓人驚喜,叱吒影壇的「國際鞏皇」,演出演體壇傳奇人物被稱為「鐵榔頭」的郎平。

當初在確定由演員鞏俐來飾演郎平時,立即引起了網絡爭議,很多網友表示美豔性感的鞏俐很難能夠與一位嚴肅的體壇健將聯繫到一起。

其實網友有這樣的疑惑很正常,畢竟連鞏皇自己都表示在接陳可辛導邀約時,自我感覺不能勝任連續拒絕了三次。最終在做完心理鬥爭後,才勇敢地接了這個角色。

她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跟著郎平和女排們一起訓練和比賽生活。她認真地觀察郎平說話的神情語態、動作、和走路的姿態。在僅有的13天,她珍惜每一刻的時間。因為對於一個不懂排球的人來講,很難能夠將女排的精神,郎平的心態模仿出來。

但《奪冠》的片花曝光時,很難想像168cm 的鞏俐能夠將184cm 的郎平模仿的惟妙惟肖。畫面中一頭簡單的短髮,走路時微微佝僂著肩膀,步履闌珊地向前走著,這樣的背影像極了郎平本人,就連郎平自己都表示太像了,也許這就是一位成熟演員的魅力吧。

鞏皇就是鞏皇,沒有讓觀眾失望,而她為了這個角色,為了能夠詮釋女排的精神,默默做了遠遠比我們看到的還要多。

除了鞏俐以外還有百億票房演員黃渤,實力派演員吳剛、青年優秀演員彭昱暢和郎平女兒白浪以及2016年奪冠的女排成員的加入。

不僅有實力派演員,還有給女排光輝歷史添磚添瓦的女排成員,有他們的加入無疑是為這部作品錦上添花。

白浪是郎平的女兒,她在面相上與她的母親郎平很神似。白浪也是一位排球運動員,在與演員吳剛、彭昱暢拍戲時,他毫不怯場。

在拍攝蹲起舉百斤槓鈴且扔掉槓鈴發出吶喊時的一氣呵成,直接一條就過。

拍攝賽場上打球的她時很有年輕時郎平打球的意氣風發,由她飾演少年郎平在合適不過了。

《奪冠》這部作品新材可謂是非常的新穎。因為中國體育運動中,只有女排擁有著興盛與衰敗,既能宣揚女排精神又能滿足觀眾觀影時的戲劇衝突。

這部影片由三個小單元組成,主要從女排歷史上三個裡程碑時刻開始講述女排的故事。

第一個裡程碑,1981年日本女排世界盃,中國VS日本。這一段主要講述了少年郎平開始嶄露頭角,真實地反映了八十年代中國女排在面臨國外已經採用計算機精準地開始訓練,中國女排全年無休,帶傷訓練和比賽的真實經歷。

那個時候中國女排憑藉著頑強的精神取得五連冠的輝煌成績。

第二個裡程碑,即2008年奧運會女排半決賽,中國VS美國。這一年奧運開開在了北京,但中國隊輸了,輸給了郎平帶隊的美國隊,因此郎平背負了所有的罵名,電影中將真實的一幕搬上了大屏幕了。記錄郎平從為國爭光到背負罵名的形象轉變。

第三個片段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淘汰賽,中國VS巴西。郎平在2013年開始擔任總教練,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有改革就有反對,不被看好的女排經過改革後,在郎平的帶領下戰勝了東道主巴西戰隊。

這一幕是全局中最精彩的時刻,由2016年女排原班人馬向觀眾展示真實的心路歷程和比賽經歷。

女排故事震撼人心且極具淚點。在這部影片中有很多時刻能夠讓人黯然淚下。

雖然陳可辛導演選擇以豐碑人物郎平為視角,但是這部作品講述的不是一個人的精神而是集體的精神。這部影片是以郎平為主線拉開了女排三十年興衰的往事序幕。

中國女排幾代人的拼搏下,才鑄就並傳承了這閃光、堅定、不朽的女排精神。他們在國人眼裡不是一個單純的競技隊伍,而是一種引以為豪的強者精神。

中國女排不僅有郎平還有無數個像郎平一樣的傳奇人物做成。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下方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請點個讚或者分享給朋友吧!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奪冠》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是「中國女排精神」
    猶記《中國女排》未改成《奪冠》之前,很多人預測會是春節檔的冠軍,據說影片中途也有修改過,才導致整體剪輯有些混亂。名字一改氣勢和精神也掉了不少,遇到新冠疫情,真是一部受磨難的影片。為什麼說《奪冠》有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中國女排精神」?我們不能否認郎平在中國女排上的巨大貢獻,從1981年的女排冠軍開始,郎平可以說是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一樣存在。
  • 「奪冠」背後的故事:中國女排和南京體育學院、江蘇男排有著這樣的...
    電影《奪冠》你看了嗎?這部講述女排精神的電影,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由江蘇省體育局主辦的「牢記初心使命攀新高 踐行女排精神再出發」體育文化展巡展,10月13日走進了南京體育學院,一批珍貴實物和歷史照片,讓觀眾重溫了那段振奮幾代中國人的黃金記憶,令人熱血沸騰。
  • 中國女排能《奪冠》,「鐵榔頭」郎平在背後付出了多少
    該片原定大年初一上映,卻因疫情影響,拖到9月25日才與觀眾見面,吊足了影迷的胃口。女排,是國人的集體偶像,而郎平,是女排的靈魂人物。片中,鞏俐飾演郎平。她精湛的演技,獲得了眾人的稱讚。連郎平都說:「我覺得非常像,好演員就是不一樣,她觀察得非常仔細。」
  • 《奪冠》背後:中國女排40年
    國慶賀歲大片《奪冠》賺取了許多人的熱淚。如何講述好這個早已被全方位劇透的國民性故事、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成為陳可辛的一個難題。藉此部電影上映之際,我們將一探《奪冠》背後中國女排40年的沉浮往事。在無數冠軍獎盃的背後,袁偉民三個字無論如何都繞不開,這位中國體育界名人堂的傳奇功勳,不僅帶領女排贏取最早的五連冠,還一手促進中國男足晉級2002年世界盃決賽圈,圓了中國人44年的世界盃夢。然而,《奪冠》此部電影卻隱去其名,實在令人遺憾。
  • 女排十連冠,背後的辛酸無數,每個國人都應該看見
    導讀:女排十連冠,背後的辛酸無數,每個國人都應該看見女排得到十連冠的消息,一經傳出,全國人民都為之振奮。因為這一成就的達成,不僅意味著中國的體育事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而且意味著,中國女排的光輝時代終於回來了!中國女排依然是那個最強者。
  • 《奪冠》背後的中國女排,到底有多牛
    浮沉 38 年,奪冠 10 次評論裡說的「當年的雅典」和「如今的裡約」,指的正是 2004 年雅典奧運會和 2016 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的兩次奪冠。這是中國女排的 2 次高光時刻,中國女排史上,這樣的高光太多了。
  • 電影《奪冠》和其背後的女排精神
    1981年中國女排取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背後的故事開始講起,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結束,回顧了中國女排幾十年的風雨歷程,重點突出,非重點輕輕描過,整部影片節奏緊湊,在觀眾的意猶未盡中戛然而止,讓人回味無窮。
  • 《奪冠》再掀口碑狂潮,聯想圖像致敬女排精神
    每一次奪冠的背後,都離不開無數日夜默默付出的積累,奪冠時刻的淚水也承載了太多辛酸的重量。距離1981年女排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至今已經過去了39年。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都經歷了許多變化,然而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為國爭光的女排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液,成為我們民族精神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北京汽車女排主教練 張建章:鍛造球隊永不服輸精神
    來源標題:北京汽車女排主教練 張建章:鍛造球隊永不服輸精神北汽女排日前以一枚銅牌結束了2019至2020賽季中國女排超級聯賽的徵程,並於本周進行了總結。北汽女排的現狀和未來受到了京城球迷的關注。記者日前專訪了北汽女排主帥張建章。他表示,北汽女排的目標是追求卓越,要鍛造永不服輸的精神。
  • 看似簡單的背後,都有著辛酸的付出
    生活不易,沒有誰可以輕而易舉的不努力那些看似輕鬆的背後,都有著辛酸和付出。籃球巨星科比被問及為什麼會如此成功時,他回答記者道「你見過凌晨四點鐘洛杉磯的街道嗎?」科比每天清晨頂著繁星趕去球場訓練已堅持十多年。
  • 《奪冠》票房已突破億元大關,女排精神引熱血沸騰
    《中國女排》,自從拍攝開始就吸引了無數球迷的目光,不僅有現役和退役女排隊員的本色出演,也有鞏俐、吳剛、黃渤等老戲骨加盟,到現在,《奪冠》已經上映了27個小時,票房輕輕鬆鬆突破一億,達到1.26億票房。  鞏俐和黃渤的演技也不在話下,人物刻畫和塑造的都很成功
  • 《奪冠》背後的故事 女排精神少不了男排的犧牲
    講述中國女排奮鬥故事的《奪冠》是這個國慶節最讓國人熱血的電影。中國女排精神中拼搏、奮進的內核,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是國人的集體回憶。  30日,徐匯區舉辦了一場以「傳承女排精神,激發愛國熱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題的青少年排球嘉年華「冠軍面對面」活動。
  • 《奪冠》所透露的職業運動員的艱苦和辛酸,比電影更值得關注
    《奪冠》這部電影從籌拍到上映,可謂一波三折命運多舛。這部根據中國女排真實事跡拍攝的帶有一點「紀實性」的電影,最初就是直接取名「中國女排」,然而後面卻爭議不斷。「陳忠和抗議自己的形象被醜化」,「中國女排拍成郎平傳」……電影的上映接連受阻,歷時日久,最後終於還是與觀眾見了面。不過《中國女排》改頭換面變成了《奪冠》,片中陳忠和果然沒了姓名。不僅是他,袁偉民也成了無名氏,只有郎平的名字貫穿始終。那些傳聞還是印證了幾分。
  • 奪冠:從「我」到「我們」是女排精神,「做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
    電影《奪冠》經歷了定檔、撤檔、再定檔,終於在2020年9月25日成功上映,截至目前為止,票房已經成功破3億。這部電影重現了中國女排三十餘年間拼搏奮鬥的光榮歷史,奪冠的瞬間讓大家熱血沸騰,而她們背後的付出更是讓人潸然淚下。
  • 什麼是團結?朱婷二句話評價李盈瑩!讓女排精神無處不在
    1月15日,天津女排回到了天津,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作為奪冠的重要功臣,朱婷和隊員們一起參加了奪冠特別節目。參加天津女排,朱婷也拿到國內第一個冠軍。王寶泉對朱婷的讚美是真誠的。他讚揚道:「技術不用說了,她的技術是一流的,是世界一流的。
  • 《奪冠》的背後,是女性的勝利
    寫在前面:《奪冠》已經上映了一段時間,票房和口碑都得到了不少好評,且許多觀眾都被「女排精神」所感動,榮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隨著時代進步,「女排精神」也有了另一種詮釋——「為了自己」,所以,《奪冠》的勝利不只是女排的勝利,也是女性自己的勝利。
  • 女排首奪冠38周年,跟隨女排回憶第一次奪冠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女排首奪冠38周年,跟隨女排回憶第一次奪冠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即將來臨,各項體育運動項目都在努力準備中,中國女排也不例外,估計明年中國女排派出的成員有主攻朱婷、張常寧等,她們身體矯健、實力出眾,在比賽中能夠靈活應變,這在比賽上是非常佔據優勢的。
  • 為女兒任美國教練,打敗中國被罵賣國賊,《奪冠》背後郎平的辛酸
    《奪冠》提前上映了。兩天票房破億,口碑卻兩極分化嚴重,最終導致豆瓣分數只有7.3。不上不下,確實尷尬。這部片子的問題,或許更多的出在外部力量的幹預。不僅之前傳出消息頻頻撤檔,上映後《中國女排》改成了《奪冠》,黃渤飾演的「陳忠和」和一幹老女排也沒有了姓名。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為了過審核後支離破碎的縫縫補補。
  • 《奪冠》背後的女排精神,不單單是輸贏
    一度讓郎平失去了方向和自我。但是在陪打教練的協助下,郎平開始再度發力,終於突破了100斤,然後毅然被教練訓斥,因為這樣是不夠的,別人都已經超過了好多,她才剛剛突破,怎麼能夠。,刻苦訓練的精神,讓她們各自贏得了尊重,自信和成功。
  • 電影《奪冠》之我觀,也說時代精神與生活
    電影《奪冠》之我觀,也說時代精神與生活睡到自然醒,閨女提議看電影《奪冠》。其實女排精神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更是對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提現。電影拍的是真好,時代精神是影片的主題,尤其契合當前社會信仰缺失的大環境,這部片子無疑是一種正確導向,無疑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國之繁榮離開每個公民,體育競技體現的正是團結協作拼搏共贏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