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屬於農民的節日,「十佳農民」評選是湖南主題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近年來,隨著湖南農業現代化的步伐持續加快,新型職業農民群體數量不斷增長,他們懂技術、善經營,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帶動了更多的農民致富增收。他們是一群在泥土裡耕耘夢想,在沃野上書寫情懷的人。在「豐收節」來臨之際,紅網時刻記者走近剛剛獲得2020年「湖南十佳農民」稱號的十位農民朋友,記錄下他們在希望的田野裡,揮灑汗水、追夢時代的剪影。
還家鄉新貌的湖南十佳農民李昌瑞。
回到百花村的李昌瑞,先後投入三千萬元創立安化縣昌茂隆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化縣昌瑞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
紅網時刻記者 楊斌 安化報導
14歲時,即將遠行謀生的李昌瑞給自己和故鄉訂了一個心底之約:他日我必歸來,還家鄉新貌!
18年後,李昌瑞果然如約歸來。不同的是,當年的窮小子,已是身家不菲的成功人士。「故鄉,十八年燈紅酒綠,十八載他鄉遊商,我魂牽夢繞的依然是你,我願用我的遊子赤心,讓你告別貧瘠和孤僻。」
讓李昌瑞願意拋下深圳打拼的產業相換的故土,是益陽安化縣小淹鎮百花村。在外人看來,放著大城市的好日子不過偏要回到偏遠山村的李昌瑞「很傻」,而李昌瑞卻把「傻勁」拿來自勉:「要當好新農民,沒有股傻勁還真不行。」
在他鄉,安下家卻難以安心
李昌瑞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少小離家的李昌瑞,懷揣借來的200元,來到深圳成為了一名汽車維修工。勤快、「眼裡有活」的李昌瑞很快贏得了身邊人的好感,一些來店維修的渣土車司機也和他變成了好朋友。
機會就這樣不期而遇。彼時,正值深圳大興基礎設施建設,地鐵施工也如火如荼。頗有商業頭腦、膽子也大的李昌瑞拉起一支渣土車運輸隊伍,以誠意打動了項目負責人,承包了一段土方運輸賺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有了資金和人脈,李昌瑞告別打工仔的身份,正式涉足汽車和茶葉領域經商。
看見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心底覺得親切和美好的李昌瑞不後悔當初的決定。
然而,隨著事業的逐步走上正軌,在深圳娶妻生子的李昌瑞,賺的錢越多卻越發感覺,「這並不是我嚮往的生活。心裡隨時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這裡不是我的歸宿。」
2012年,空暇迷上了「QQ農場偷菜」遊戲的李昌瑞突然明白了,「原來鄉村,田野才是我熟悉的地方,家鄉才是我的主場。」
這種時時產生的「在他鄉」的隔離感,使李昌瑞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可能,此時他只需要一個契機,就將打點行囊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
回故鄉,衣帶漸寬終不悔
2013年的一天,李昌瑞的一位深圳朋友一句話點醒了他:「安化黑茶那麼好,你咋不在上面做做文章?」
期盼變為現實。李昌瑞日思夜想的一個返鄉夢,就這樣到來。
2014年2月,正值生意風生水起之際,李昌瑞懷著一顆造福家鄉的赤誠之心從深圳返鄉創業,扎紮實實做一名現代新型職業農民。
為貧困戶無償提供技術服務,出資為村裡修橋修路,安排困難軍屬、貧困戶就業……這已成為李昌瑞的日常。
臨行前,年邁的父母的一席話讓李昌瑞壓力倍增:「祖祖輩輩都在土裡刨食,千百年來改變了什麼嗎?你偏要回去幹,能搞出什麼新花樣嗎?」
不過,開弓沒有回頭箭。回到百花村的李昌瑞,先後投入三千萬元創立安化縣昌茂隆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化縣昌瑞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主營果、茶、菜、藥、雞、蝦等綠色有機農產品示範生產、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相關農資採購與農產品銷售服務、鄉村旅遊服務等業務。
「頭一兩年只見投錢,到去年才見收益。說實話,搞農業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但是每天空閒時走在家鄉的小路上,看見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心底覺得是那麼親切,那麼美好,我不後悔當初的決定。」
為貧困戶無償提供技術服務,出資為村裡修橋修路,安排困難軍屬、貧困戶就業……這已成為李昌瑞的日常。如今,不僅李昌瑞安心在百花村拼搏,妻兒也被他安頓在了安化縣城。
建家鄉,找到了內心的呼喚
採訪當日,李昌瑞「硬是」拉著記者坐上了他的越野車,在一個彎套著一個彎的山路反覆間,講述著自己從14歲開始的唏噓人生,也向人展示著他返鄉創業的心路歷程。
路上,李昌瑞說得最多的,是「勇氣、堅守、情懷」,還有「傻勁」。可以看出,一路風雨一路歌,這八個字是鼓舞李昌瑞的精神源泉。
現在,昌茂隆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昌瑞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先後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和省級百強社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國家級示範社,2020年申報了省級農民合作社旗艦社。
奮鬥永無止境,李昌瑞決定下一步將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繼續帶動廣大農民致富。
李昌瑞也找到了久違的「充實感」。他先後參加了農村致富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學習,2016年被推選為安化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縣蔬菜協會副會長,先後獲得縣十大最具影響力青年、種菜大戶、勞動模範、2017年度全縣最美扶貧人、2018年度全縣脫貧攻堅優秀致富帶頭人等榮譽。
李昌瑞帶領農民從事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加快了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目前已建成特色水果基地300畝,生態養殖基地100多畝,高標準蔬菜基地300多畝,有機茶園1500多畝,1個四星級生態農莊、3家農產品銷售實體店。2020年在積極響應政府政策引導下,公司新增水稻500畝,其中早稻300畝,一季稻200畝。
2017年起,李昌瑞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85戶766人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2018年已包銷貧困戶蔬菜、土雞等農產品近300萬元。同時引導和幫助貧困戶複製產業模式。
「我本是農民,新型農民是賦予我一輩子的稱號。」新型職業農民即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
作為新型職業農民,李昌瑞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抓住一切學習機會,提升技術水平與經營管理水平。他先後到浙江學習生態農莊經營,到臺灣學習精細農業技術,到日本韓國學習高端農業技術等等。
奮鬥永無止境,李昌瑞決定下一步將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繼續帶動廣大農民立足山水生態資源,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鄉風文明高質量改進、鄉村環境高質量改善、農村居民素質高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