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正在熱映,上映18天,全球已經斬獲票房超過25億美金票房,這個禮拜超過2009年《阿凡達》創下的27.88億最高票房成績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即將成為影史最高票房。
在目前的影史票房排行榜中,除了《阿凡達》和《復仇者聯盟4》之外,其他8部電影票房如上圖,第三位《泰坦尼克》21.8億美金,第四位《星球大戰:原力覺醒》20.68億,第五位《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20.48億,第六位《侏羅紀世界》16.7億,第七位《復仇者聯盟1》15.18億,第八位《速度與激情7》15.16億,第九位《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14.05億,第十位《黑豹》13.47億美金。
不難看出,目前影史票房最高前十位中科幻類電影就有8部,唯一入選的愛情電影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動作電影《速度與激情7》也入選。這是部電影都是主打的特效,滿足觀眾的視覺觀感,是票房保證的最大因素。
而漫威成為最大贏家,前10部電影中,就有5部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系列四部全部入圍,另外一部是去年大火的《黑豹》,作為漫威旗下的獨立英雄電影,能夠挺進影史前十,也是實屬難得。
佔據影史前十的十部電影中,詹姆斯卡梅隆憑藉《阿凡達》、《泰坦尼克》兩部原創非續集電影,佔據了第一和第三的位置,也表明了老爺子的非凡想像力和創造力。恐龍題材的《侏羅紀世界》,作為《侏羅紀公園》系列的重啟之作,表明恐龍題材還是深受觀眾喜歡。甩開膀子賣肉的《速度與激情7》讓範迪賽爾多年打拼終於獲得了回報,汽車文化已經在美國人的血液中。《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入圍,再次證明星戰題材早已深入到了歐美人,特別是美國人的社會文化深處。
詹姆斯卡梅隆、恐龍、汽車文化、光頭硬漢範迪賽爾、星球大戰,成為電影票房堅挺的有利證明。而最大贏家的漫威,現在也證明了超級英雄已經越來越成為主流文化中的顯性元素,不再是漫畫書那樣的小眾。漫威打群架的方式也再次證明了成功。
上面的票房榜是在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的基礎上,進行的統計。50年前的票價和今天的電影票價肯定不能同日而語。所以平衡掉因為通貨膨脹,所帶來的不公平對比後,對電影票房放在一個標準上進行計算。那麼這個榜單優惠發生變化,如下圖。
在這個表單裡,排名第一的是《亂世佳人》,成績最好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位列第二。歌舞片《音樂之聲》、宗教電影《十誡》、《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齊瓦戈醫生》挺進前十。在前十部電影中有5部屬於文學名著和童話或是宗教故事改編,和當下的娛樂性電影大行其道有著很大的差別。而大火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只能排到第24位。
只能理解為現在電影市場越來越娛樂化了。現在的觀眾和以前觀眾看電影的口味也是大相逕庭了。
曾經當年火遍中國的《少林寺》會達到多少票房呢?1982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1.89:1,因此,1982年少林寺的票房大約為0.53億美元,對比boxoffice mojo上的數據,年份差不太多的1977年的星球大戰的北美票房為4.6億美元,計算通貨膨脹後的北美票房為16.08億美元,按照,倍數為3.49,因此少林寺的票房相當於今天的0.53X3.49=1.85億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1.85X6.7271=12.46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