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5日刊|總第2011期
導語:
600億左右的體量將會是未來數年我們對國產電影票房期待的「常量」。可維持這一常態,依靠的卻是隨機出沒的爆款。如果沒有《哪吒》的50億票房,那麼今年的成績就會由增轉減。
文/忠犬七公
642.66億,這是中國電影市場在2019年交出的答卷。
從年初春節檔科幻電影奪魁到上半年觀影人次下滑,從暑期檔電影大批撤檔到下半年國慶檔強勢逆襲,中國電影在2019年的市場表現,可謂跌宕起伏。
目前內地票房榜的歷史前三甲中,後兩名都出自今年的國產電影,如果標準放寬到前十名,則變成了四部。雖然國產電影強勢崛起是大趨勢,但今年高票房的作品確實格外多。
回顧2019年的電影作品,有的電影備受期待,結果上映後遠低於預期。有的電影無人看好,結果卻用質量給出了最好的回擊。有的電影臨時空降上映,有的電影緊急撤檔後再無下文。這一年的華語電影,有著太多悲喜交加的記憶。
整理2019的銀幕精彩記憶,既有票房參照又有藝術考量,斟酌再三,盤點出如下榜單:
1、《哪吒之魔童降世》
誰能想到2019年的年度票房冠軍居然會是一部動畫電影?50.03億的票房,在《哪吒》之前,對一部國產動畫電影而言是一個不能想像的成績。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是對傳統神話故事的改造,更是貼近當下普通觀眾自我奮鬥的寓言化表達。《哪吒》從古典走來卻又帶著現代的氣息,它有著傳統的底色和全新的表達,在拯救暑期檔低迷影市的同時,也給國漫的未來指引了方向。
從傳統文化的領域汲取創作靈感,經過符合現代觀眾價值觀的改編,將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國產電影的創作趨勢。所謂「封神宇宙」或許力有未逮,但是只要創作者埋頭深耕,國漫終將成為燎原之火。
2、《地久天長》
一段波瀾壯闊的平民史詩,一曲餘音嫋嫋的時代之歌。
《地久天長》講出了人性的隱忍,也展現了歲月的無奈。在一個盛行速食文化的年代裡,拍一部史詩風格的電影是需要勇氣的,好在這份勇氣並沒有被辜負。
柏林電影節上,《地久天長》同時拿下了影帝和影后兩項榮譽,成為了2019年華語電影的高光時刻。金熊獎之後,金雞獎上《地久天長》再度複製了同樣的輝煌。這些榮譽,《地久天長》當得起。
「希望中國電影陽光普照,願所有的愛地久天長。」這是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地久天長》的主演王景春的致辭,這樣的願望,同樣屬於每一個熱愛中國電影的觀眾。
3、《平原上的夏洛克》
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平原上的夏洛克》拿下了「最佳電影文本」的榮譽,對於一部導演的處女作來說,十分不容易。難得有這樣一部關於農村的電影,不販售苦難,不賺取眼淚,僅僅依靠著情節本身的波折,講了一個足夠有趣的故事。
一起肇事者逃逸的交通事故,搭配黑色幽默和偵探片的外殼設定,骨子裡流露的卻是鄉土與文明的錯位感。有傳統道德的堅守,有令人捧腹的笑料,同樣也有令人心酸的現實。
很欣喜能夠看到有新人導演去關注農村,因為銀幕上的故事不能只有都市的離合悲歡,也應該觀照那些來自鄉土的家長裡短。多元的故事,多樣的視角,才是能讓電影市場繁榮的真諦。
4、《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這是內地觀眾第一次能在大銀幕上欣賞婁燁的作品。作為第六代導演中的代表,婁燁的作品在影迷群體中有極高的口碑,內容的生猛,表達的直白,都是婁燁電影的標誌。
在官與商、權與色之間,電影抽絲剝繭,把一個原本帶有些許狗血獵奇的故事,拍成了抽象的思考。一個執著的偵探,在五光十色的都市裡找尋幻滅的真相。搖曳的故事搭配晃動的鏡頭,影片精準還原了時代的命運和欲望。面對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婁燁給出了一個作為時代觀察者的看法。
看罷電影,不禁讓人心生感慨:時代似風,欲望成雨,命運如雲。
5、《流浪地球》
2019年的春節檔,《流浪的地球》是最後的贏家。它讓中國科幻電影從小眾冷門走向大眾焦點,硬核科幻、引領「科幻元年」等眾多標籤都讓《流浪地球》站在了風口浪尖,2019年也因此被稱為科幻元年。
《流浪地球》對於中國科幻電影來說意義非同一般。這種意義在於工業上而非文本上,在於表達價值上而非表達方式上。帶著家園流浪的東方式科幻,註定要和那些西方經典科幻電影截然不同。
年初的時候,評論界曾熱情地認為《流浪地球》會引領全年的科幻電影浪潮,可年終才發現,這部電影只是2019年科幻電影領域的一枝獨秀。事實證明繁榮一種類型電影,需要時間來積累,特別是像科幻這樣的類型,中國科幻電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6、《誤殺》
2017年的一部《摔跤吧,爸爸!》讓印度電影在中國紅透了半邊天,隨後迎來了2018年大批印度電影進入中國市場的熱潮,到了今年則更進一步,對印度電影玩起了翻拍。
縝密的邏輯推理讓《誤殺》成了一場燒腦之旅,而列印觀影記錄則成了一種另類笑點。在印度原版基礎上,《誤殺》進行了壓縮式的改編,在劇情和時長方面更有針對性,肖央、陳衝等演員為此貢獻了上佳的演技,「河北宋康昊」的調侃也印證了觀眾對於演員演技的認可。
這樣一部翻拍的推理電影,票房可以突破9億,充分說明觀眾對於推理電影的旺盛需求。中國推理電影,未來可期。
7、《我和我的祖國》
一部上映前被質疑是拼盤作品和命題作文的電影,卻在開畫之後讓觀眾直呼「真香」!在舉國歡慶的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拿下了31.25億的票房,一舉殺到了內地票房榜第8,位置比《我不是藥神》還要高一名。
七位導演,七個故事,共同表達一個主題。這裡有奧運開幕,有香港回歸,有女排奪冠,有升旗儀式。這是電影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一份禮物,同樣也是一份全民記憶的集體表達。
《我和我的祖國》的火爆,是天時地利的結合,它所取得的高票房和高口碑,充分說明了,只要表達足夠動人,獻禮片大有可為。
其他
2019年的國產電影裡,有亮點的當然不止這幾部。動畫電影領域,除了《哪吒》的揚眉吐氣之外,《白蛇:緣起》和《羅小黑戰記》也都各具特色,國漫耕耘者似乎迎來了集體收穫期。
青春片領域,《少年的你》亮點多多,一眾演員撕心裂肺的表演,直向校園霸凌的問題意識,均有可取之處。不過,在對校園霸凌的挖掘還是停留在淺層次,以及電影故事深度借鑑了東野圭吾小說,終歸還是略有瑕疵。反而是《過春天》的靈動和明快,讓人眼前一亮。
功夫片領域,《葉問4:完結篇》的上映,迎來了葉問系列的謝幕。在打鬥場面精彩升級的同時,文戲迎來全系列的低谷,過於明顯的短板註定了它很難被選進各種年終盤點的榜單,不過很多觀眾發出的「也許是華語功夫片最後輝煌」的感慨,卻讓這部電影承載的意義格外厚重。畢竟甄子丹之後,下一位功夫片的接班人不好找。
喜劇片領域,2019年是個明顯的小年,主打純喜劇的電影在春節檔之後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優秀的作品,暑期檔原本備受期待的《小小的願望》,也不過是韓國原版的拙劣復刻,在賀歲檔,《兩隻老虎》《受益人》《半個喜劇》也都沒有取得期待中的票房,但《半個喜劇》的口碑表現略勝一籌。
犯罪片領域,以《掃毒2:天地對決》《反貪風暴4》《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為代表的一批港產電影佔據了該類型票房榜的前列,不過這些電影在口碑上普遍不如前作。
反倒是刁亦男在表達尺度明顯收緊的環境裡,奉獻出了又一部不錯的黑色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跟《白日焰火》比,表義不再含混,美人不再蛇蠍,它所勾勒的地下犯罪世界和警匪互文段落,堪稱銀幕奇觀,予人深刻印象。
2019年,國產電影用一個又一個的票房成績證明了,電影的受歡迎程度,和題材並不直接掛鈎,好的內容在合適的檔期上映,就可以收穫觀眾的認可。「XX電影存在票房天花板」這樣的說法,在2019年被打臉,科幻電影領域的《流浪地球》,動畫電影領域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獻禮片領域的《我和我的祖國》,都證明了高票房電影是不分類型的。
對於每一部電影來說,上映首日的口碑已經決定了它的生死,口碑奇差票房超高的畸形現象,今年的電影市場上根本看不到。過去那種單純依靠類型、演員來收割票房的電影,在如今的市場上幾乎沒有了生存空間。
伴隨著今年票房總量又一次突破600億,可以看出600億左右的體量將會是未來數年我們對國產電影票房期待的「常量」。可維持這一常態,依靠的卻是隨機出沒的爆款。如果沒有《哪吒》的50億票房,那麼今年的成績就會由增轉減。太過依賴捉摸不定的爆款影片,將限制中國電影票房的進一步增長。
2019年票房破10億的國產電影有10部之多,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平原上的夏洛克》票房不足一千萬,《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票房六千餘萬……兩極分化明顯。
對於中國2020年的電影市場,我們還是要保持樂觀,不過應該是一種謹慎的樂觀。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