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1月6日報導:
2015年,新華社曾在一篇英文報導中稱讚沈梓捷是「「姚明的潛在接班人」「高度、速度和運動能力的致命結合」,彼時的沈梓捷只有18歲,尚未升入一隊。
19歲時,還是CBA菜鳥的沈梓捷在一場比賽中封蓋易建聯兩次,讓球迷「口水流了一地」,一顆內線新星仿佛即將冉冉升起。
好事多磨,職業生涯第二年的原地踏步,又讓球迷哀嘆他「荒廢天賦」,再談「中國大鳥」已給人明褒實貶之感,聽來稍顯刺耳。
不溫不火地捱過兩個賽季之後,沈梓捷終於在本賽季脫胎換骨,無論競技狀態還是數據都有了質的變化,這時候解開他「荒廢天賦」的謎團,就再合適不過了。
左腳踝之殤
在沈梓捷的籃球生涯中,左腳踝堪稱他的「阿喀琉斯之踵」,經歷兩次大傷之後,他的左腳踝3根韌帶斷了兩根半,如今只剩半根韌帶在勉力支撐,「只能是多練,把它練得更聚攏一點。」沈梓捷說。通俗來講,就是儘量讓這半根韌帶起到原來三根韌帶的作用。
腳踝韌帶示意圖
「韌帶只是包在肌肉上的,斷了1根無所謂,如果沒了這個保護,下一次就是傷骨頭了。就好比,有皮就傷著皮,沒皮就直接刮骨頭了嘛。」沈梓捷怕記者理解不了,比劃著說道。
腳踝韌帶是保護踝關節、維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對於籃球運動員的意義不言而喻,且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斷裂之後就無法恢復到原樣。
2011年冬天,隊內進行對抗訓練,沈梓捷的左腳踝遭遇第一次重傷。當時沈梓捷年紀尚幼,不知深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更無法從身體的異樣中推斷出事態的嚴重程度,受傷之後沒當回事,也沒告訴隊醫,「接著練,一點一點越來越疼,差不多1個星期之後,就疼得走不了路了。」後來診斷為韌帶斷裂。
為了給他治傷,俱樂部將他送到了知名運動體能恢復專家陳方燦的工作室進行康復治療,整個治療過程長達兩個多月。網易體育了解到,陳方燦工作室價格不菲,2017年的費用高達3000元人民幣/小時。
除此之外,他們每年都送沈梓捷赴美特訓,開支同樣不小。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深圳男籃對梯隊球員的付出不難想像。
2014年沈梓捷婉拒美國3所籃球名校(一說是4所,分別是堪薩斯大學、俄克拉荷馬大學、貝勒大學和休斯敦大學)提供的全額獎學金,放棄了進入NCAA的機會,與俱樂部不計成本的投入是分不開的。「感覺是個機會,但在俱樂部呆了3年,之前治病,手術費、出國訓練都是老闆支持,感覺自己那麼一走,跟白眼狼似的,所以就留下來了。」沈梓捷說。
時間來到2017年7月20日,沈梓捷與孫銘徽以「希望之星」的身份一同被補調進中國男籃紅隊,結果當天晚上就出事了。代表國奧男籃出戰八國男籃爭霸賽的沈梓捷左腳扭傷,這一回,韌帶斷了一根半。
為了備戰全運會青年組的比賽,沈梓捷選擇保守治療並帶病上場,他幫助球隊一路高歌猛進,在決賽中統治攻防兩端,拿下15分10籃板5蓋帽,率領廣東青年隊以69-67險勝山東青年隊奪冠。「如果你看到面前有陰影,別怕,那是因為你的背後有陽光。」奪冠之後的沈梓捷在社交媒體寫道。
2017-2018賽季,休賽期沒有得到很好康復的左腳踝,就像噎在沈梓捷喉頭的一根魚骨,要不了命,但時時刻刻抓撓著他,讓他沒辦法使出全力。那個賽季,如文章開頭所說,他原地踏步了。到了季後賽,他的表現更是起伏不定:既敢在與廣州男籃系列賽的頭一場拿下30分16籃板,也敢在下一場立馬縮水成4分5籃板。
球迷看得著急,沈梓捷心裡更急。與他同一批國青的隊友,胡金秋、付豪、趙巖昊等人已經能在各自球隊獨當一面,胡金秋的數據甚至達到了20+10級別,還成功入選了全明星陣容。「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感覺,最易引起焦慮,球場如職場,沈梓捷也不例外。
那個賽季,沈梓捷頭頂始終籠罩著自我懷疑的陰雲,是「家庭群」幫助他撐過了那段沮喪和懊惱時不時上門的日子。籃球世家,自然不缺少行家裡手,「他們會跟我講場上的動作,賽前的時候經常發點微信,囑咐我保重身體、多用勁兒。以技術為主,其次就是加油的話。」沈梓捷告訴網易體育。
人身體的各部分是互相連通的,肌肉和關節的牽扯十分複雜,此處疼,不一定僅僅是此處出了問題,還可能是其他地方。這是沈梓捷從傷病中學到的道理。
撥雲見日
去年休賽期,沈梓捷放棄了進入男籃紅隊集訓的機會,摒除一切雜念專心治傷,並針對薄弱環節進行補強。
特訓的成果十分顯著。本賽季前28輪,沈梓捷場均拿到12分7.2籃板(其中有2.7個前場籃板)1.1蓋帽,得分翻了一倍還多,籃板也有大幅提升。其中,得分在出戰超過20輪、場均上場時間大於20分鐘的本土中鋒當中排名第6。方便起見,我們將符合上述兩限定條件的得分前10的本土中鋒稱為「TOP10中鋒」。
更令人驚喜的是罰球命中率,從上賽季的53.1%漲至本賽季的68.9%,足見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本人的回答也證實了網易體育記者的猜測,「休賽期有過對投籃和罰球的專門練習,今年夏天出國練了一段時間,著重加強了投籃。」
本賽季,沈梓捷89.8%的出手集中在籃下(該比例與上賽季基本一致),命中率高達72%。受此拉動,沈梓捷整體的投籃命中率則達到67.91%,在10個人裡排名第1,超出第2的韓德君大約9個百分點。
「今年夏天去美國減肥,瘦了10公斤左右,練出了核心,核心穩定下來了,在籃下對抗就比往年更紮實一點了。」沈梓捷解釋說。
另一方面,沈梓捷的高效也得益於自身積極、機智的跑位,他總是能通過不厭其煩的奔跑找到對手防守的漏洞,然後接隊友傳球輕鬆吃餅。在崇尚整體打法、強調球的運轉的深圳隊,沈梓捷真堪稱是如魚得水。
他的場均正負值為+4.04,在「TOP10中鋒」裡排名第4,僅次於李慕豪、朱彥西和張兆旭。要知道,沈梓捷上賽季和菜鳥賽季的正負值還是負數。
效率值則以19.29排在「TOP10中鋒」的第3,同樣是僅次於易建聯和王哲林。
我們知道,一個球員在場時球隊每百回合失分被稱為防守效率,球隊場均失分與防守效率的差——我們稱之為「防守貢獻值」,可以近似看做是球員在防守端對球隊做出的貢獻。經過對數據的篩選、計算和排序,我們發現沈梓捷的防守貢獻值達到19.5,在「TOP10中鋒」裡排名第3 ,雖然與易建聯仍有很大差距,但基本和王哲林不相上下。而上賽季,他的防守貢獻值是-6.5,僅從數據來看,是一個在防守端「拖後腿」的人物。
可以說,本賽季的沈梓捷,終於將自己身體天賦上的優勢,成功地轉化成了在攻防兩端的勝勢。沈梓捷謙虛地表示,「兌現天賦」的說法「是大家對我評價很高」,「薩林傑受傷(編者按:後來深圳改打小陣容),我們總共就剩4個內線了,上場時間和出手次數多了一些。」
然而,我們都知道,機會不是等來的,是自己拼來的搶來的,同樣有數據為證。賽季至今,沈梓捷以2.33次扣籃名列中鋒第3位,僅次於巴斯和易建聯。能扣籃絕不上籃,這是球員秀肌肉的一種手段,而上賽季沈梓捷的場均扣籃是多少呢?0.71個。在出場時間上漲了64.1%的情況下,他的場均扣籃次數上漲了228.2%,這是一個可怕的漲幅。
他的前場籃板率,在「TOP10中鋒」裡,則排到第3,僅次於閆鵬飛和付豪,而後兩者的籃板總數又是遜於沈梓捷的。而上賽季,他的前場籃板率「僅有」27.9%。
能夠證明沈梓捷拼搶欲望的例子還有一個。
第21輪,深圳主場對陣上海。比賽進行到次節中段,沈梓捷「黃油手」丟球失誤,懊惱的他狠狠地拍了自己腦門一掌,隨即拳打籃架。
據沈梓捷回憶,自己最初打球時的性格並非如此,雖然在意球權的得失,卻不會用如此極端的表達方式。「剛開始也會有所謂,但不會這麼懊惱。隨著在球隊融入地越深,就越在意這些東西,不想丟掉任何一個球權。」沈梓捷說,「那球不應該失誤,我自己沒抓住,是自己滑出去的。」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本賽季的沈梓捷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他也清楚,吃餅吃不成超級巨星,更不可能像新華社那篇報導說的那樣,成為「姚明接班人」。
「我投籃是薄弱的一塊兒,三分就更別說了,還沒投過三分呢,自己想過一點點往外投,有機會也會投的。」沈梓捷說,賽季開始前,他也有想過增加一些個人進攻,「不要只是吃餅。」
不過在他心裡,球隊是第一位的,要首先保障球隊戰術的流暢,個人進攻是第二位的,可以暫時往後放,「一點點開發。」
沈梓捷在世預賽與黎巴嫩的比賽中
剛剛擺脫傷病打出點樣子的沈梓捷,不僅拿下了10-11月度的最佳星銳球員榮譽,還得到了國家隊的召喚,他沒想到自己能代表沒有顏色之分的國家隊出戰績世預賽,「很感謝感激也很開心。」
現在,「中國大鳥」的綽號叫出來,終於讓人舒服多了。「我覺得他有那股勁,能打出來。」目睹沈梓捷掌拍腦門之後,一位網友留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