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戰列艦黨來說「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是大艦巨炮時代最貼切的話語,戰列艦,這種集工業時代各種先進設備於一身的機器,本身鋼鐵的威武的身軀就非常有吸引力,特別是它那高昂著的炮口。而說到大艦巨炮,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永遠是繞不過去的坎,其上面裝備的460毫米艦炮是海軍有史以來口徑最大、威力最強的火炮,所以它也成為了各個海戰遊戲玩家趨之若鶩的選擇。
一般作為崇愛搭建巨炮的戰列艦黨們都是顏值控,不是說誰裝有巨炮就愛誰,艦體優美的設計也成為了人們追求大和號的加分項之一。大和級戰列艦本身的艦體設計就非常好看,在一票戰列艦中有著非常高的顏值以及它特有的辨識度,其中以它的艦名命名的「大和坂」設計是它獨有的設計。所說的大和坂就是大和級戰列艦2號炮塔位置的甲板有一個傾斜角度,使得甲板上形成了一個向前的坡面,這樣的設計在所有的戰列艦當中是獨一份。
一般的戰列艦艦首都會有一點的上揚角度,這是為了方便在高海況航行時海水湧上甲板後的排水,這樣上湧到甲板的的海水就可以快速地排開。那麼大和號2號炮塔處的位置上也是方便排水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說為了方便排水那也不會只有大和一家用而已,論海況的惡劣程度獨屬大西洋了,但英國皇家海軍的所有戰艦上都沒有看到類似的設計,那麼這玩意到底有啥用呢?難道這是日本獨有的東方審美的設計?
其實「大和坂」的設計是為了降低2號炮塔的高度,以此降低全艦的重心,說白了就是為了降低重心的設計。那為啥大家都不這麼幹就唯獨你日本大和級戰列艦這麼幹呢?這還得歸功於它那460毫米的巨炮,在當時的海軍戰列艦當中就唯獨你日本一家有460毫米這麼大艦炮的軍艦,其他的美國、英國的戰列艦那也只有406毫米口徑而已。別看相差不過54毫米,但同為三聯裝炮塔其重量就相差一艘驅逐艦的重量。
當時美國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的406口徑三聯裝炮塔重量達到了1730噸,單座炮塔比美國早期的驅逐艦重量還大,而現在中國海軍的056型護衛艦噸位也不過1400多噸。而僅僅相差了54毫米,大和級上的460口徑三聯裝重量卻高達2700多噸,比如美軍的滿載2500噸級弗萊徹級驅逐艦還要重。和裝備406口徑的衣阿華級炮塔相差了一艘老式的千噸級驅逐艦。所以為了給2號炮塔降低重心,就採用了大和坂的設計,而這個設計在不影響其他方面的情況下達到了降低全艦重心的效果,可以說非常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