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學者研究巴以衝突多年,感嘆「自負的文明」最易衰落

2020-12-16 澎湃新聞

以色列學者研究巴以衝突多年,感嘆「自負的文明」最易衰落

2020-05-12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中東地區的巴以衝突是世界上持續至今時間最長的未解決問題之一。

這些矛盾、衝突又是緣何而起的?

根本性原因有領土之爭、民族之爭、宗教之爭以及大國之爭。

今天,解讀中國工作室推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系列節目《文明之約》第四集:《同的故事》。

                                              ▲《文明之約》第4集:《同的故事》(03:00)

本期節目我們對準的是以色列家喻戶曉的社會學家薩梅·斯摩哈(Sammy Smooha),他是2008年度以色列獎社會學獎的獲得者,在國際學界也享有很高聲譽,是特殊民主國家類型——Ethnic Democracy理論的提出者。他也是以色列海法大學榮休教授,曾任海法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曾在布蘭迪斯大學、布朗大學、紐約大學、倫敦大學等高校任客座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民族學、民族主義、民族衝突、移民、少數族裔、比較政治、民主類型研究和以色列社會等。

 

多年以來,人們對中東地區的紛亂似乎已司空見慣,巴以衝突乃至猶太人與穆斯林的仇恨似乎仍停留在上世紀中葉。在巴勒斯坦很多地方,有機會進學校受教育的孩子會拿到這樣的課本:「我們的祖國巴勒斯坦,東起約旦,西臨埃及,北接黎巴嫩,南面是沙特。」如果要問「以色列在哪兒?」他們會說「沒有以色列啊!」

斯摩哈教授在節目中先介紹了巴以衝突的緣由領土爭端以及宗教衝突兩個主要方面。

 

正如我曾在演講中所講,今天,以色列文化是多元的,塑造它有很多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巴勒斯坦領土衝突,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都聲稱擁有爭議領土。這也涉及一場民族衝突,巴勒斯坦和猶太兩個民族的獨立運動使得兩個民族在同一領土上主張自主權,這使衝突變得非常棘手。

這也涵蓋了宗教衝突,因為巴勒斯坦的土地或以色列的土地既被伊斯蘭教同時也被猶太教所主張,兩大宗教都將之視為本教聖地。

巴以衝突的激化與中東地區局勢的深刻變化有著密切關係,而其中最為重要的變化就是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對美國中東政策的大幅調整。這一調整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大幅減少在中東地區的資源投入;二是把伊朗作為主要對手,試圖建立地區反伊聯盟;三是推動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改善關係;四是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更加偏向以色列,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把美國駐以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到耶路撒冷。

面對這些問題,斯摩哈教授如是說:

」衝突必須得以解決。解決之道不能僅僅靠經濟發展。如果以色列和約旦、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發生衝突,就無法實現良好的經濟增長或互聯互通。所以必須把政治與經濟結合起來

。「

美國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首次提出「文明衝突論」是在1993年。1996年他出版了《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對這一觀點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歸納,「文明衝突論」基本定型。導致未來衝突的根本原因是「文明的差異治,文明之間的分界線將成為未來的戰線。」人類在經歷了君主衝突、民族國家衝突和意識形態衝突之後,將進入文明衝突的階段。斯摩哈教授對文明也有很深的見解,他的觀點如下:

我認為文明間應該交流互鑑,而非相互衝突,但事實並非如此。我的意思是,實際上文明之間並非如此,因為一種文明往往覺得它們優於其他文明。這樣的思想創造了衝突,我們必須努力傳播文明間的平等理念,以及文明間的互動共贏。任何人都不應認為本國文明更為優越。

關鍵詞 >> 紀錄片,紀錄片《文明之約》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巴以衝突升級 以色列軍方強行關閉巴勒斯坦電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杜曉菲】持續數周的巴以衝突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然而,儘管聯合國敦促巴以雙方克制,但兩國之間的暴力衝突仍然不斷造成人員傷亡,雙方間的關係日益緊張。據美聯社11月3日報導,以色列軍方當天表示,他們突襲了一家巴勒斯坦的電臺,並沒收了據稱被用來攻擊以色列人的設備。
  • 巴以衝突:巴勒斯坦人艱難融入以色列,丟棄信仰傳統文化所剩無幾
    在新聯聯播的國際新聞中,巴以衝突一直是焦點,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你來我往,小規模戰鬥,恐怖襲擊幾乎不斷,生生地將這個地區打造成中東乃至世界的火藥桶,巴以衝突背後乃是大國博弈,因此,這個中東火藥桶,一直牽動著世界敏感神經。
  • 以色列阿拉伯政黨的崛起:以巴衝突的新玩家?
    三、以巴衝突的新玩家?第三次大選中,內塔尼亞胡的利庫德以36席重新奪回議會最大黨的位置,但是他的盟友們表現平平,右翼集團一共58席,還是未能取得絕對多數順利組閣。而左翼只有40席,所以內塔尼亞胡還是掌握著主動權。但甘茨卻提前提出要在內塔尼亞胡組閣前向議會提案禁止被起訴的議員被授權組閣。
  • 以色列擴建猶太人定居點 引爆以巴軍民衝突
    猶太人定居點問題是以巴和談主要障礙之一。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佔領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此後開始在這些地區興建猶太人定居點。近幾年,以色列在伯利恆附近西岸的定居點修建了高速公路,新道路為以色列定居點的大規模發展鋪平了道路。
  • 兩個民族的百年紛爭,如何理解複雜的巴以衝突?
    《敵人與鄰居: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從 19 世紀 80 年代早期巴勒斯坦第一批猶太復國主義定居點建立講起,當時的巴勒斯坦由奧斯曼帝國的幾個行省組成,然後按時間順序講述,直至今時今日,並涉及不同主題。我希望,這本基於最新研究的長篇概述,能將人們普遍認為世界上最棘手、最引發爭議的衝突,從大局縱覽引入清晰聚焦。
  • 巴勒斯坦的土地到底是巴勒斯坦的還是以色列的?
    人類出現後,人類文明在原始人的最開始階段還沒產生私產概念時,人們不知道「屬於」是什麼,沒有自覺的「財產」概念,所以那時候的任何一塊土地不屬於任何一個人,人們只是立足生存於土地上,在土地上吃飯禦寒,抵禦外來的危險。
  •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激蕩思潮二十年
    要論思想最長遠深刻而又最容易招人誤解的美國思想家,也許非塞繆爾·亨廷頓莫屬。1993年夏,國際政治研究領域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美國《外交》雜誌上發表了題為《文明的衝突?》的文章,之後又出版了《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新華出版社1998年、2009年中文版)這一著作,這引起了國際學術界普遍關注和爭論。
  • 真題預測:論述羅馬文明衰落的原因
    為什麼歷經千年的悠久羅馬文明會走向衰落呢?近代以來西方一些學者探究這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意圖從中獲得有益的歷史教訓。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1689—1755年)寫了名著《羅馬盛衰原因論》。但他過分誇大了羅馬帝國衰亡中基督教教派鬥爭的次因和蠻族入侵的外因,並未揭示羅馬文明衰落的內在根本原因,也未肯定基督教是羅馬文明中產生的有生命力的新宗教文化形態,所以他的論述也有欠客觀、深入之處。湯因比(1889—1975年)是20世紀英國研究世界文明的著名歷史學家和歷史哲學家。
  • 一文讀懂巴以衝突
    從7月14日三名「恐怖」分子在聖殿山槍擊了兩名以色列警察之後,巴以關係進一步緊張並引發了周圍阿拉伯國家對於以色列處理此事件的抗議。
  • 從聖經看以巴衝突的神奇預言
    在全世界都關注馬航被飛彈擊落的時候,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發了5年來最大的衝突,以色列人動用了5萬步兵進攻加沙地區,已經造成300多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 國際觀察:以色列打擊猶太極端主義絕非易事
    分析人士認為,在猶太極端分子活動嚴重威脅以色列國內安全和以巴局勢之際,以政府終於發出了打擊猶太極端勢力的信號,但打擊努力能否奏效有待觀察。  猶太極端主義由來已久  在持續幾十年的以巴衝突裡,一般人以為極端分子大多來自巴勒斯坦一方。但實際上,猶太極端組織在以色列並非新事物。
  •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丨文明的共性
    這樣的文明可能是更高層次的道德、宗教、知識、藝術、哲學、技術、物質福祉等的混合體。顯然,這一切並不一定要同時改變。然而學者們從文明史中很容易確認文明發展水平的高低。那麼問題是,人們如何標示出人類文明發展的起伏?是否存在著一個世俗的、超越個別文明的、向更高水平的文明發展的總趨向?
  • 為爭奪巴勒斯坦,巴以衝突不斷,到底巴勒斯坦的土地屬於哪一方
    儘管全世界都在避免戰爭的發生,可是局部的衝突直到今天都難以避免。在紛亂複雜的中東地區,巴以衝突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爭奪,對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丨文明之間的關係
    文明之間最引人注目的和最重要的交往是來自一個文明的人戰勝、消滅或徵服來自另一個文明的人。這些交往一般來說不僅是暴力的,還是短暫的,而且僅僅是斷斷續續地發生的。從公元7世紀開始,伊斯蘭和西方之間以及伊斯蘭和印度之間確實發展了相對持續的和時而強化的文明間交往。然而,大多數商業、文化和軍事的相互作用發生在文明內部。
  • 「第三聖殿」奠基儀式引發新衝突 以色列打死六名法塔赫成員
    人們網北京7月30日訊 在因「第三聖殿」奠基儀式引發巴以新衝突後幾個小時,以色列軍今日凌晨出動坦克,對約旦河西岸的法拉村進行突襲,打死6名阿拉法特領導的法塔赫武裝成員。  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成員和法塔赫組織都認為以軍的此次行動是蓄謀已久的。法塔赫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這是暗殺行為,那6個人都是以色列最想幹掉的人。」
  • 以色列巴林建交,中東和平又向前邁出一步
    巴林方面已接受美方邀請,將參加於15日在白宮舉行的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關係正常化協議的籤署儀式。內塔尼亞胡(上圖)11日晚發表聲明說,協議的達成是「多年幕後工作」的成果。巴林是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的第四個阿拉伯國家,未來有望達成更多和平協議。
  • 以色列與阿聯建交 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間將被壓縮?
    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衝突綿延多年,是中東地區難以實現和平的根源之一。因此,多年來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此次以色列與阿聯建交,是一次突破歷史的「破冰行動」。這也說明巴以問題在中東開始被邊緣化,未來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間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
  • 巴以衝突:拜登會解決川普破壞導致的問題嗎?
    這就是唐納·川普總統過去四年來對待巴以衝突的方式。 「守門員」川普政府以犧牲巴勒斯坦一方的利益為代價,為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進更多球留下了開放的球門,美國沒有作出絲毫抵抗或共同付出努力。
  • 文明源於中國,還是西方?學者們這麼說!
    關於文化起源的研究,中西方各執一詞,目前分為兩大流派,一派堅持「中華文明西來說」,一派堅持中華文明是世界文化的原點,但核心一點,越來越多的學者堅信世界文化同源。眾所周知,遠古時期在全世界主要有四大文明,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華夏。
  • 阿聯、巴林與以色列建交,中東政治展現怎樣的圖景
    阿聯、巴林由此成為繼埃及、約旦之後第三、第四個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 建交背景和原因 首先,必須注意到泛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衰落,阿拉伯「國家主義」上升,阿拉伯在巴以問題上的共識和共同政策瀕臨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