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日上海通報新增2例本地確診病例後,昨天深夜市衛健委又通報,密切接觸者91人、密接的密接213人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相關篩查人員15416人,其中1人為陽性,為確診病例吳某某的同事。
2天內發現3例確診病例後,上海採取了哪些行動?普通市民又該如何防護?
兩例病例≠兩波疫情
昨天通報的這例確診患者為男性,29歲,系11月20日確診病例吳某某機場貨運站同事。同時,經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將該病例居住地浦東新區祝橋鎮新生小區列為中風險地區,上海市其他區域風險等級不變。
昨天的疫情防控發布會上,上海新冠疫情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就曾進行解讀,20日新增的確診病例為一對夫妻,從現有證據來看,與2周前浦東機場的一例物流相關病例並沒有交叉點。因此,不能說是兩波疫情,更準確說是獨立的散發病例。
張文宏認為,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形勢下,不能保證後面不再出現散發的、輸入性的與物流相關的病例。應該說,上海的輸入性疫情防控壓力是相當大的,風險一直都存在。他也提醒大家,應當習慣這樣的「新常態」,不必過於恐慌。而就目前上海的疫情防控來說,不管是篩查處置都相當迅速,可以說速度「跑在了病毒之前」。
護士感染≠院內感染
20日確診的一對夫妻中,34歲的李某某在上海市浦東醫院從事護理工作。有網民擔心,確診病例是護士,是否意味著這就是院內感染?出入醫院的患者家屬有沒有風險?記者了解到,醫院已經第一時間進行全員核酸檢測,相關人員進行隔離觀察,目前這些人員的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上海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成員、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上午告訴記者,護士感染不等於院內感染。作為院內感染專家,胡必傑說,分析這對夫妻感染後的症狀、影像學資料可以判斷,丈夫感染在前,妻子屬於家庭密接後傳染,所以並不是在醫院工作時傳染的。
但是,儘管不是院內感染,由於她的身份特殊,為了防止可能發生的院內感染,要採取最高級別的防疫措施。目前護士所在的病區患者已經全部隔離,護士在工作時佩戴口罩,做好防護,這批患者不屬於「密接」,且根據這名護士的肺部影像學表現判斷,她屬於疾病早期,傳染性還不是特別強。「綜合這些因素來看,醫院其他人的感染風險並不大。而如果後期有個別與之接觸過的人被傳染,也是可以理解的。」
封閉管理≠風險增高
目前,浦東醫院已進行封閉管理。今晨,有傳言醫院連夜轉運醫護,並由其他醫院代為接管醫院,經核實,這個消息並不屬實。
實際上,昨天上午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已經介紹了醫院的應急處置流程:暫停日常門急診醫療服務;對已在院住院治療的患者,在落實各項防護措施的基礎上,繼續做好在院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嚴格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嚴格實行封閉式管理,已對在院的4015名員工和患者及陪護人員進行隔離觀察,並全部進行了核酸採樣送檢,目前結果均為陰性。同時,還採集了該病例工作場所環境樣本進行核酸檢測,目前結果均為陰性;醫院內的環境已進行全面消殺;並根據醫院建築布局,採取封閉隔斷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流動。
「這些嚴格的行動並不代表感染風險升高,這只是疫情發生後的必要處置,做好最高規格的處理只是為了萬無一失,避免傳染給其他人。在做好一系列措施的情況下,普通市民無需太緊張。」胡必傑告訴記者,但對於醫院管理者來說,院內感染防線依舊嚴峻,必須精準科學防控,落實落細醫療機構內感染防控的各項工作措施。
防疫周全≠可以放鬆
幾例散發病例發生以來,市、區相關部門立即行動,已組成聯合流調專家隊伍,全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不僅追蹤排查相關人員,還對相關人員和環境採取相應的防疫措施。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也曾表示,上海不僅病例發現及時,後續處置工作也非常有力。措施落實是否迅速,對於快速控制這一類零星偶發病例是至關重要的。
這兩天,許多相關領域的人們通宵達旦工作,全力奔跑,默默付出,只為了守護城市的安全,守護人民的健康。
吳凡說,為了上海市民的安心和放心,是值得的!
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說,上海持續緊盯入城口、落腳點、流動中、就業崗、學校門、監測哨等關鍵點,強化閉環管理,正以更有力有效的措施築起疫情防控堅強防線,更好發揮醫療機構尤其是發熱門診、發熱哨點及早發現和預警作用。
上海作為超大型國際開放型城市,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始終存在,而防控跟每個人息息相關,傳染病防控沒有局外人。
吳凡說,對於普通市民來說,要珍惜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更要繼續保持疫情初期養成的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文字:左妍
攝影:陳炅瑋 李銘珅
編輯:吳燕
資料:新民晚報
【來源:浦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