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中國測繪學會 中國測繪學會
可快速關注我們
本文內容摘自《中國測繪》2020年第11期
地圖是什麼?是四千年前龍山文化先民刻在陶器上山峰與太陽的符號式圖像;是古人繪在縑帛上縱橫捭闔的「千裡江山」;是探險家們訪尋新大陸勇氣的基礎和靈感的來源;也是當代人智慧出行的必備夥伴……總之,古往今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地圖息息相關。
世界是三維的,而地圖一般是二維的平面。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更加精確地展示地理信息,一直是地圖編制者們孜孜以求的主題。從魏晉時期裴秀提出製圖六體到當代數位技術開創的動態電子地圖無不體現了這一主題。本屆裴秀獎金獎作品《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思維圖解版)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給出了答案,在人地協調觀的大背景下,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在享受迷人風景的同時,揭秘不同地理事物間的內在聯繫。
《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思維圖解版)
5年編輯審校、324頁內容、上千幅地圖、上萬字說明,宇宙的神秘、地球的奇妙、海洋的深邃躍然紙上,《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思維圖解版)一經上市,不到一個月銷量就超過萬冊,獲得了市場的熱烈反響。這本地圖有哪些獨到之處?本期內容,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哈爾濱地圖出版社的編輯王希科先生為我們解讀這本玩轉思維的地圖。
首創「思維圖解」的新型範式
《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思維圖解版)的編輯秉持著「以學生為本」的思路,從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出發,一改傳統地理教輔結論式、圖文羅列式的地圖表達方式,採用了國內首創的結構化、系統性、情景化的「思維圖解」模式。所謂「思維圖解」,即是以建構「時空組合圖」的形式凸顯「地理空間思維」,使知識結構更加明了,邏輯體系更加清晰,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一目了然,讓學習者學習到的地圖知識更加系統化和形象化。
探索地理事物的特點,揭示地球的複雜性、景觀的多樣性和背後承載文化的豐富性,表達人地關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地理學的意義所在,也是這本地圖冊編制的初心所在。大到宇宙星系,小到一花一葉,不同的比例尺將不同尺度的空間濃縮於一圖之內,在濃縮的過程中必然要對信息進行梳理和整合。
圖冊內容(部分)
本書的每一頁都有一個主題,由一張主圖和若干張輔圖組成,主圖是以地理事物、現象發展演化過程為主的核心圖,體現了本頁主題的主要內容;輔圖則是該主題下不同視角、不同空間、不同時序、不同尺度的擴展圖,起到進一步闡釋的作用。通過主圖+輔圖的「時空組合形式」,不僅多角度呈現了相關地理事物的空間特徵,也細緻描繪了它在時間上發展演化的歷程,融上下千年和縱橫萬裡於一圖,構成了「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的「大地圖」範式,同時也彌補了二維平面圖承載信息量有限的問題。
作為一本面向大眾特別是高中在校學生的教輔類讀物,本書採用「思維圖解」的形式讓這本地圖冊兼具工具書和科普讀物的特點,也是幫助讀者構建地理思維的工具。在「授人以魚」的同時更要「授人以漁」,本書在內容上依據現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編著,並通過增加「課標知識點索引」頁建立了地圖冊和教材的連接,方便讀者按照課標內容檢索相關知識頁碼。同時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書也精心選取了一些頗具有時代感和視覺衝擊力的圖文資料與經典案例,通過呈現不同尺度、視角、要素的地圖,幫助讀者將地理空間的要素聯繫起來,並設計了各種基於圖表的高階思維任務,幫助讀者養成地理空間思維。
針對「地理美學」的初步探索
地圖是地理學習的重要載體,但在一般大眾的印象裡,地圖只是地理信息的聚合和反映,是精確理性甚至枯燥乏味的。康德在《自然地理學》中就指出了在地理學領域人的審美鑑賞能力和「鑑賞的偏離」現象。實際上,閱讀地圖不僅是一項獲取知識的活動,同時也可以給人帶來豐富的審美體驗。
十九世紀德國區域地理學派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赫特納提出了「美學地理學」的概念,而在中國古代地理學中同樣有著相似的萌芽,中國古代地圖編制就具有獨特的美學觀念,將地圖與山水畫結合在一起,許多傳世製作如《黃河圖》《清明上河圖》都彰顯了這一點。
《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思維圖解版)在編制過程中,在保證地理信息表達精確性的同時,也兼顧美學性,汲取了國內外地理教材與圖冊的先進理念和設計方法,從人文文化的高度和美學的視角出發,摸索出以「地理美學」為核心的編寫風格,展示出了地理的美學價值,讓讀者領悟到地理學科獨有的韻味。本書精選了近2000幅充滿創意的地理美圖,將地理世界和地圖天地相融合,彰顯了地圖背後的美學價值和人文精神。
為了使讀者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本書前期歷經5次打樣製版,對細節進行打磨,採用了全彩印刷工藝,使用輕型進口護眼材質作為書芯和新型無異味環保油墨進行印刷,力求在最大程度上還原圖片內容。清晰細膩的圖文、明亮流暢的觀感,讓讀者翻開每一頁都能足不出戶獲得飽覽世界的獨特體驗。
另外,本書在裝幀上採用鎖線空脊精裝的方式,這種方式使得地圖每一頁都能以完整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既改進了傳統散頁地圖的攜帶問題,也解決了傳統地圖冊攤開後中間地理信息可能缺失的問題,做到了小開本大幅面,不僅能夠讓讀者獲得最大程度上的讀圖體驗,同時也符合實用美學的特點。
基於「專家型教師」的編者視角
自2002年高考科目「3+X」改革方案在全國推廣以來,地理學科迎來了新的春天,《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也正是在這一年問世。中學教學使用地圖冊,隨著國內課程改革,高考改革,教材更新不斷升級換代,《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思維圖解版)正是這樣一部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作品。
本書自策劃到問世歷時五年之久,主要讀者群體為一線在校師生,這一類讀者與傳統地圖產品的受眾相比,讀圖目的更加明確。除獲得地理信息外,他們更主要的目的是獲取知識以迎接考試,所以為了兼顧地圖編制的專業性與讀者群體對應試的需求,引入了「專家型教師」這一新視角和新高度。
本書建立了常態化的名師研討機制,邀請全國各地知名一線地理專家名師參與座談,交流科研新成果,探討地理學科發展方向,並充分把握中學地理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脈動,立足教學需要與地理學科的教學大綱接軌。在編制思路上,本書整合了諸多一線名師教學經驗,並結合高中各階段學生的心智發展特點,對本書做了精準定位。
圖冊內容(部分)
由編者完成初步創作後,交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具有豐富經驗的編輯進行地圖編制與視覺設計。在地圖的編制過程中,編者始終秉持著嚴謹的態度,對待地圖中的每個線條、每個點位、每個注釋都錙銖必較,確保書中地圖的精準性、規範性及地理知識的邏輯性;在視覺設計上,精美圖片插入到每一頁內容中,既迎合了本書的整體基於「地理美學」的設計風格,又為地理學系添加了一分色彩。
在剛剛結束評選的中國測繪學會2020年全國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的評選中,《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思維圖解版)榮獲金獎,是全部獲獎作品中唯一面對校園以科普讀物形式編寫的作品,被讀者譽為「最美地圖冊」,體現了出版單位哈爾濱地圖出版社一直以來所秉承的「做好地圖冊,服務中學生」的宗旨,以及「打造精品圖書」的不懈追求。
文、圖 / 王希科 (作者單位系哈爾濱地圖出版社)
聲明:本文為《中國測繪》原創文章,授權合作請在本公眾號留言,或致電:010-63881401。
《中國測繪》期待您的來稿
《中國測繪》
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變遷的
記錄者、思考者、傳播者
自然資源部主管
中國測繪學會主辦
面向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全國性綜合刊物
投稿信箱(只接受電子投稿):
letters@sino-survey.com
《中國測繪》全年徵訂中,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可在線訂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轉換思維 圖解世界——《中學地理複習考試地圖冊》(思維圖解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