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6日,香格納畫廊推出藝術家餘友涵在北京空間的第一次個展「循遊」。由於疫情的原因,此次展覽最先於3月份推出了「雲現場」。此次是展覽在線下的正式呈現。
餘友涵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和政治波普風格的重要開創者之一的藝術家,對各種視覺手法的持續探索,曾對當時的文化情形帶來了較大衝擊,影響並感染了一代年輕藝術家。
大約80年代初開始,其繪畫風格從早期的「印象派」,「表現主義」色彩的風景、人物寫生,開始往抽象主義轉變。
受《道德經》的影響,「老子思想」逐漸成為餘友涵的精神導師。並內化成其抽象繪畫的主導核心。而畫風的轉變則與一次觀看吳大羽展覽的直接經歷有關。
在經過四、五年的探索之後,餘友涵終於找到了其最早的抽象作品「圓」系列。這批作品首次於1985年的一次聯展中得到呈現。
選擇「圓」作為他抽象表現的主要形象:是因為「圓」的安定感——它既可以是「始」,也可以是「終」;既寓意「一瞬」,也表達「永恆」;它可以被看作一個「點」,也可以看作無窮大的面,同時代表著微觀與宏觀;它象徵著循環運動,也暗示收縮與膨脹的運動。從80年代開始,畫「圓」成為餘友涵藝術創作歷程的關鍵點。
在中間從事過一段時間的波普藝術之後,大約在2010年前後,餘友涵重新轉向了抽象繪畫的探索,再次回到了他的「圓」系列。早期餘友涵畫黑白的「圓」,當時主要還是出於文化方面的考慮。是對國門打開後興奮的「西方」熱情的一種冷靜的反思。顯示出餘友涵藝術氣質中的理性成分。至2010年前後變為「彩色圓」,他的表現顯得更加自信與成熟,他不再需要「黑白圓」所表達的文化含義來支持他的繪畫,而更加迷戀於繪畫專業語言所表達的更純的感覺。
從1980年餘友涵開始抽象繪畫探索,至今已經延續了40年。本次展覽從餘友涵2010年代的抽象作品中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1件(組)作品,呈現了藝術家十年來的創作軌跡。在由點、線條、塊面組成的抽象畫面上,我們看到了一場自我與自然的共生,看到了「循」與「遊」的交織互動。
「循」,即為「循道」、「循環往復」。餘友涵把藝術創作中追尋自然與藝術的基本規律作為目標,他的抽象畫體現出萬物周而復始運動變化的永恆規律。「遊」,其一為變化發展,是基於形式邏輯上作品呈現出的實驗性和豐富性。其二為逍遙遊,數十年藝術經驗的積累,伴隨著年紀的增加,他的繪畫作品越來越體現出從心所欲、自由自在。另外,畫廊在疫情期間為藝術家餘友涵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線上內容。實體展覽開放後,畫廊亦將推出VR全景線上展覽供觀眾線上觀看。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