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跑友反映,無法同步通過佳明手錶同步跑步數據。
咕咚跑友@肉球- 反映數據還是沒有恢復
原來,從7月23日晚開始,就有跑友陸續反映其運動App無法同步取得更新資料,部分存放在內的運動記錄亦消失。
據媒體報導稱,該公司被WastedLocker勒索軟體攻擊,Garmin被要求支付1000萬美元贖金,並威脅將會刪除伺服器上的所有數據。
外媒報導截圖
佳明表示,Garmin Connect中國大陸伺服器沒有受到影響,在此期間可以正常使用並進行數據上傳同步等服務。
佳明官方微博,近日來都在持續發布公告
截至發稿前,佳明國際伺服器仍未恢復正常,佳明也沒有對外官方解釋服務中斷的原因。
由於我們許多跑友都使用該品牌的運動手錶,所以咚小姐也將持續關注此次事件。
今天的這篇內容,就想跟大家聊一聊,運動手錶和跑者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些運動數據指標背後的意義。
劃重點
01
運動手錶對跑者有多重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可穿戴的運動裝備,也受到越來越多朋友的喜愛。
登山時,可以用你的運動手錶查看海拔高度、追蹤天氣情況;還可以通過GPS定位獲取位置並導航到指定位置。
進行遊泳、蹦極等會使人體心率、血壓極速上升的劇烈運動時,運動手錶就能實時監測運動狀態和健康情況,第一時間為用戶提供數據支持,以便於及時處理。
而對於跑友來說,想要提升跑步實力,運動手錶也是不可缺少的。
通過記錄跑步動態數據,量化各種身體狀況,跑者可以更好掌握自己的優點及缺點,以確認下一階段的訓練方向。
那麼,跑步時運動手錶上的數據都反映哪些身體狀況呢?
劃重點
02
你能看懂手錶上的各項數據指標嗎?
通常意義上,我們將這些指標歸結為兩大類:生理指標與跑步動態。
前者是對您的體能與訓練量的監測和評估,後者則側重於協助您養成良好的跑步姿勢或技巧。
生理測量指標大致有:
最大攝氧量、比賽預測、體能狀況指數、訓練效果、有氧訓練效果、無氧訓練效果、訓練效果示例、乳酸閾值、預估恢復時間、訓練負荷、訓練狀態、HRV 壓力測試、心率變異值、運動後過量氧耗等。
跑步動態指標大致有:
觸地時間、左右平衡觸地時間、步頻、步幅、垂直振幅等。
如何理解這些指標之間的關係呢?
步頻、步距及垂直振幅,可以看出跑步技術的優劣
想要分辨一個跑者技術優劣,就需要關注步頻、步距及垂直振幅等指標。
若是高步頻、大步距及低振幅,則說明跑步效率就越高。
但以上3個數據會被人體的差異性所影響。
如果是一個身材高大的跑者,那他的步頻會相對較低。而有些跑者為了減低垂直振幅,會刻意縮減步距。
而當一些跑者加速時加大了步距,垂直振幅也很難降下來。
所以,一個優秀的跑者該追求的,是每步的垂直振幅很低,同時步距又可以加大。
跑步經濟性與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是反映「體能強弱」的指標,數值愈高代表體能愈好。
而跑力(VDOT)是跑者「整體實力」的指標,綜合跑者體能、肌肉、技術等各種動態數據,而得出跑力值。若兩者相差越小,代表跑步的經濟性越高。
一般而言,跑者最大攝氧量值較跑力值高,代表體能水平較佳,但技術有改善空間,可助提升跑步的經濟性。
如果最大攝氧量比跑力值低,這代表跑者技術水平相對較佳,跑步經濟性極為優異。
當知道「跑步經濟性」的水平後,就可以判斷出訓練的重心應放到體能上,還是技術上了。
文章參考:Garmin官網、Runner’s World
今日討論:你有戴運動手錶的習慣嗎?
End
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
New
賽事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