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國小人物,曾差點讓曹操崩盤,死後6年卻又成劉備救命恩公

2020-12-18 靜者為王的江湖

其實,曹操也曾是位熱血青年,雖出身在宦官家庭,卻義無反顧反出自己的「陣營」,向宦官圈的敵人「名士圈」靠攏。為此曹操不惜去刺殺大宦官張讓——在《三國演義》中,被改編成刺殺董卓。由此曹操開始被名士圈接納。

如名士喬玄,就對曹操寄予厚望道:「今天下將亂,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果然,曹操做到了。公元191年,三十歲的曹操在東郡打敗黑山軍,袁紹連忙上表曹操擔任了東郡太守。轉眼第二年,即公元192年,曹操就被鮑信、陳宮等敲鑼打鼓地迎入兗州,曹操自領兗州牧,開啟了一方老大的生涯。

也許成功來得太突然了,也許是曹操還沒來得及轉變思維,以「老大的標準」要求自己,故而此刻曹操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

在兗州有一位名士,叫邊讓。此人才華橫溢,當年大將軍何進為了得到他,不惜破格接待。而蔡邕、孔融等也都被邊讓的才華折服。以至於蔡邕親自寫信給何進表示:邊讓必須要破格提拔。潛臺詞就是,千萬別慢待。

可想而知,如邊讓這等曾經闊過的人,都是傲氣沖天。對於曹操的到來,邊讓表現出了極大的鄙視。畢竟曹操是宦官之後。於是,邊讓就經常發表一些言辭,對曹操品頭論足,橫挑鼻子豎挑眼,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裡。

不久後,有人把邊讓的這些言辭等,都偷偷告知了曹操。曹操聽聞後是大怒:一個就會耍嘴皮子的小人物,你算個啥?於是他二話不說就命人把邊讓抓起來,跟著很快就殺掉了。曹操如此簡單粗暴的處理,有兩個原因。

其一,曹操急於在兗州立威。

其二,曹操此刻屬於新秀,還根本不懂「殺是為了不殺」這個道理,依然滿腦子當將軍時的直線思維,沒轉變過來。

所以曹操殺掉邊讓後,根本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機已經隨著邊讓的人頭落地,而來臨了。據《資治通鑑》載:(邊)讓素有才名,由是兗州士大夫皆恐懼,陳宮內亦自疑。

即,邊讓之死,讓整個兗州的士族階層都很恐懼,對曹操產生了極大的牴觸。連迎接他入兗州的陳宮,都開始反思和否認接曹操來兗州,是一步錯棋!

果然,由於曹操的老爸在徐州被殺,曹操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動,率領大軍直撲徐州,並開始屠城。曹操這一離開,再目睹曹操屠城暴行,兗州的「反曹情緒」立刻爆發,由此張邈和陳宮這才又把呂布接入兗州,挖了曹操的根基。

這一下曹操傻眼了,急忙回家跟呂布展開苦戰,卻慘敗連連,自己都差點被呂布殺掉。袁紹趁機派人前來,勸說曹操把家人都搬到鄴城,以後跟我幹吧,別再痴心妄想當啥老大了——老大不好當!

曹操經此打擊,自信心已經近乎於崩潰,竟然答應了。虧的關鍵時刻,程昱等人苦勸,這才勸阻了曹操。最終驚險萬分地擊敗了呂布,奪回兗州。

正是經過兗州之變後,曹操才開始進入反思階段。從此後當曹操再出現時,人們便會發現,他已經從「將軍」變為「老大」了。也就是說,在曹操眼中的,這位無足輕重的小人物邊讓,雖差點讓自己崩盤,但最終卻也讓他明白了:真正的老大,是絕不能只靠殺戮的。

一晃6年後,公元198年劉備倉皇逃跑來了。曹操大喜,以禮相待。劉備可比邊讓的名氣大得多,無論三國梟雄,還是名士圈都交口稱讚。以至於連曹操手下的謀士,都感到憂慮,紛紛勸曹操:趕緊殺了劉備,決不能放走他。

但曹操卻堅決反對,表示:殺劉備很簡單,可一旦殺了他,那後果如何呢?潛臺詞其實就是指,6年前輕易殺邊讓,而造成的可怕後果!(曹操: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所以,曹操的這句話與其是對手下人說,還不如說,是他反思的結果。從此事上已經可以看出,曹操已從殺邊讓中得到了深刻教訓,豈能再輕易殺一位比邊讓更有名的大人物?

對於這個結果,倘若邊讓地下有知的話,他必會表示很吃驚:自己死後6年,竟能成了劉備的救命恩公。不過,倘若他看到現在的曹操,也就會釋然了。

因為曹操已經徹底成熟,再也不是當初的那位熱情青年和弒殺的將軍,而變成了一位真正的老大,從此,開啟了他叱吒風雲的傳奇,直至成為三國第一雄主!

相關焦點

  • 他曾讓曹操聞風喪膽,武力值與呂布不相上下,死後劉備悲痛欲絕
    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將,曾被曹操評價為:「勇武不下當年呂布」。這個人就是位居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後世有言:他才是三國第一將,武力值與呂布不相上下。有研究蜀漢時期歷史的學者分析馬超死後大大阻礙劉備一統天下。那麼這樣一個身居高位的猛將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創業學曹操,管理學劉備,守成學孫權!
    守成最重要的就是能讓手上現有的資源可以不斷創造收益,孫策打下江東時,該地還是人煙稀少的荒蕪之地,而經過孫權屯田休整,逐漸顯出了魚米之鄉的雛形,可以說對後世經濟中心南移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也顯示了孫權對現有資源的利用和開發能力。  最後,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三國東吳實力最弱,想要守成確實很難,孫權採取的策略是聯合可以聯合的一切勢力,即使這個勢力曾與他為敵。
  • 創業學劉備,管理學曹操,守成學孫權!
    關張趙為其血戰沙場,臥龍鳳雛為其運籌帷幄,他們為劉備的稱帝夢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而且,他們夠忠心。劉備最落魄莫如寄身袁紹,關羽卻沒有轉投曹操;長坂坡生死存亡,趙雲七進七出都沒有低頭過。這幾位員工是蜀國建立的基石。
  • 曹操劉備死後,孫權獨活了30年,為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遠觀齊桓,近察孫權,皆有識士之明,傑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閨庭錯亂。」 眾所周知,三國時代,曹魏、蜀漢、東吳之中當屬當曹操的勢力是最大的。
  • 三國情結丨曹操、劉備、孫權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這或許就是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三國情結。三國情結,每個人心中都有。試問,這個情結到底是什麼呢?三國情結,是智慧情結,笑看謀士如雲,戰將如潮;三國情節,是民生情結,仁義奸詐,孰真孰假自在人心;三國情結,是一統情結,曹操、劉備、孫權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 劉備靠哭平天下?史書記載劉備只大哭6次,曹操才是此中霸王
    而與《三國演義》記載相反,在史書《三國志》中,劉備雖也曾哭泣,但卻並不是以愛哭鬼的形象出現。《三國志》甚至給出劉備評價:「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反倒是一向以冷酷、奸詐聞名的曹操,卻登上愛哭王的寶座,直令人目瞪口呆。
  • 史話三國:曹操是奸雄,劉備是梟雄,孫權是英雄,呂布算什麼?
    因為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梟雄人物放到三國時代,可能是一位英雄人物。 同樣三國時代世人普遍認為的英雄人物,放到今天來看可能會是一位奸雄人物,比如曹操。
  • 三國裡過慧早夭的5位人才,曹操錯失3人,劉備因他之死兵敗夷陵
    5.戲志才三國演義對戲志才這個人幾乎沒有介紹,不知是什麼原因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人被羅貫中給忽視了,史書記載戲志才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第一位謀士,在曹操創業之初靠的就是荀彧打理內政和戲志才出謀劃策,可惜的是戲志才投靠曹操後沒過幾年就因病去世。曹操因為戲志才的死也是倍感痛心,感慨道「自志才死後,莫可有與計事者」。
  • 文姓三國|關羽和文聘誰更厲害?劉備曾錯過文聘後悔不已
    但是,在劉備的奮鬥歷程中,他也曾錯過很多的人才。其中,有一位數次打敗關羽、擊破孫權的大將就與劉備在荊州失之交臂了。這個人就是荊州牧劉表的大將文聘。文聘,字仲業,南陽宛人,是三國時期的一員名將。在劉表生前,他一直率兵鎮守南陽郡——劉抵禦北方諸侯的屏障。劉表十分倚重他。
  • 他25歲追殺曹操,29歲追殺劉備,46歲追殺孫權,這位三國虎將是誰?
    184年,一場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運動把漢王朝揍得奄奄一息,後來整個天下也就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割據分裂局面。不過也就過了30來年而已,漢王朝滅亡,天下形成了魏、蜀、吳3國並立的鼎足之勢。而三國的締造者就是劉備、曹操、孫權3位大佬了。
  • 三國曹操劉備先後死去,年富力強的孫權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在整個三國時代,吳國的實力都是排第二。關羽北伐時,東吳與蜀漢翻臉,襲取荊州,殺了關羽。沒多久曹操死了。劉備為了奪回荊州東徵,雙方爆發了夷陵之戰。劉備戰敗沒多久也死了。三國之間的國力懸殊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當然實力弱不代表滅不了實力強的,統治者能力很強的話,也是可以以弱勝強,扭轉局面的。曹操對袁紹就做到了這一點。曹操、劉備死了,吳國不能完成統一,一方面那兩國都後繼有人,另一方面孫權本身能力不足,無法扭轉吳國在國力上的劣勢。
  • 三國時期的十大名馬,劉備的的盧僅排第三,第一是呂布的赤兔馬
    但是在三國裡,魏延的坐騎也是烏騅馬。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TOP、8 驚帆(曹真)曹真之馬,曹真曾用此馬與司馬懿打賭。河套馬種,耐力驚人,速度飛快,奔跑如行雲流水,譬如白帆順流。三國名馬之一。
  • 三國時天下一共分多少州?劉備、孫權、曹操各佔了幾州?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天下被各個有能力的諸侯瓜分,雖說天下最終三分,但是在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未形成時期,天地是混亂不堪。 東漢時期天下共劃分十三個州,三國時期仍然沿襲十三州的劃分。
  • 曹操劉備孫權的遺言
    的痴妄;袁術「袁術至於此乎!」的自作,則不必盡說。今天,我們也來一起八卦一下,像曹操劉備孫權這些三國群英譜中,站著C位的大咖們的歷史遺言。我一直覺得,三國裡面,創業最艱難的,最為勵志的,是劉備。而是有了用武之地,打下的大好江山,最後卻找不到傳承衣缽的人,絕活成了絕唱;豪門大宅,最後卻便宜給了別人。作為一名創業英雄,劉備看人是很準的,甚至比諸葛亮還準。比如在馬謖這件事情,劉備就跟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結果諸葛亮不相信,最後就吃了大苦頭。
  • 三國演義劉備是怎麼死的?死後安葬在哪兒?
    該書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其虛實結合,曲盡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的小說,被許多人誤以為該書內容就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正史。
  • 漢末三國四大神獸,劉備得其三成就帝業,曹操得其一遭到反噬
    漢末三國四大神獸,劉備得其三成就帝業,曹操得其一遭到反噬▼在東漢末年,學術以潁川為宗,在潁川陽翟有一個豪門士族
  •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
    三國三大主角劉備、孫權、曹操三人武力如何,誰更厲害?如題主所說,看膩了三國武將的各種排名,嚴重審美疲勞,於是想讓曹操、劉備、孫權比拼一下武力。既然是三者比拼武力,可以分為正史和演義來討論。一、正史參考《三國志》和《資治通鑑》,根據正史的記載,曹操的武藝最高,甚至高於三國時期許多武將。
  • 張飛死後,劉備輕聲說了4字,此時諸葛亮徹底看清劉備真面目
    導語:相信大家對三國時候劉備關羽張飛的兄弟應該不陌生,三人白手起家,克服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後最終成立蜀漢,成為當時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在佩服他們的同時也非常欽佩他們的兄弟情誼。關張飛因為喝酒誤事丟失了徐州城,當時的徐州城也是劉備的根基。
  • 原來劉備、孫權、曹操都是有「血緣親戚」的啊!
    在三國,婚姻常被作為一種政治工具,群雄豪門爭相聯姻,擴大同盟,拉攏對手。曹操跟袁紹是死對頭,但有一陣曹操要拉攏袁紹的兒子袁譚,於是讓自己的兒子曹整娶了袁譚的女兒。這樣以來曹操就成了袁紹、袁術的晚輩。曹操似乎並不介意,他甘當別人晚輩,他曾娶過何鹹的遺孀尹氏,何鹹是何進的兒子,曹操在何進面前也以晚輩自居。
  • 無名之輩居然斬殺七員三國名將!劉備也險些栽在他手裡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降生自然讓大人歡天喜地,取名字就成了頭等大事,如今雖然雙字的名字差不多已經成為了新生兒的標配,但同名同姓的仍有不少,今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近兩千年的三國時期。然而三國時期還有另一位「孔明」,胡昭。這位胡昭也是字孔明,東漢末年著名的隱士、書法家,與鍾繇合稱「鍾胡」,曹操曾數次徵他做官均被拒絕,歷來對士族階層傲慢無禮的關羽對胡昭也是敬仰有加。更有意思的是,他還有一位出名的學生——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