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云:「沒有一個漲停板是一個「合併傳聞」不能搞定的!如果不能,那就多來幾個!」
這一陣子市場關於合併的炒作十分火熱,消息也是接連不斷,搞的大家雲裡霧裡,如果出現不理智的追漲情況,那麼在第二天相關公司的澄清公告之後,吃麵者不在少數,這也就相當難受了。
那麼為何近期市場如此青睞炒作公司合併(重組)?小編來給大家簡單嘮嘮嗑,簡單回顧一下這陣子市場出現的一些炒作合併的傳聞。
先來回顧一下市場近期出現過關於合併(重組)的消息:
一.先說說截止目前為止尚未成真的
「不實傳聞」最近特別多。A股似乎非常吃這套。
①.中信系合併傳聞
說到合併的炒作,自然當屬中信系了,即關於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的合併炒作。這塊大家都是相當熟悉的了,反反覆覆都炒作了好幾次數,澄清公告也接二連三,但是就是抵擋不住市場的熱情。
然而最後一次也就是8.6號,中信建投的公告連「強烈譴責」的字眼都用上了,但依然有不少投資者相信未來合併成真的可能,兩家公司股價走勢活躍,儼然成為券商板塊的「帶頭大哥」。
要小編來說這個陳詞感覺還是比較重的,看來對於合併這塊,在沒能有紅頭文件下來,可信度是要大打折扣的。此次中信建投意思也很清楚,說沒和中信證券合併,外面傳的是謠言。
②.第一創業合併傳聞
第二個也是關於券商的合併,8.13午後,第一創業直線拉升封板漲停。究其原因消息上有報導稱,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合併,首創證券因此推遲了正在進行的IPO計劃。
由於市場選擇了新的券商方向進行炒作,那麼此前炒作的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兩家股價當日收綠。而相比當日券商總體而言的確是遜色了不少。主要還是炒作券商合併的預期,中信系多次炒作或許已經提不起大家過多興趣,那麼此次的券商異動他們就沒能有所表現。
不過有意思的是,當日第一創業的公告十分模糊帶給大家更多的想像空間,當日晚間,第一創業昨日公告,公司與首創證券合併不屬實3個月內不籌劃相關事項。
中信系合併還沒下文,又換了家券商來炒作?事實證明就在公告的第二天,第一創業的表現14日並不盡人意。
相比兩大中信的曖昧,第一創業直接否認,至少3個月內不籌劃相關事項,基本上封殺了想像空間,細想一下,誰又會炒3個月之後的事呢?
③. 保險也有巨無霸併購?
這幾天萬億保險巨頭中國人壽近幾日人氣那是相當的旺,市場都對其賦予合併預期。
本周一A股再度大漲,這背後中國人壽漲停,功勞可不小。並且在本周二尾盤指數有所跳水的時候,中國人壽一度拉升收漲5.05%,也對指數回升產生一定影響。
一時間,網上揣測消息紛紛,一則市場合併傳聞再度在微信和微博流傳開來: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要合併。要搞一個「中國神險」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近期的走勢要明顯強於其他保險股。難不成?事實還是比較打臉的, 又是一則假消息,8.18日盤後,中國人保公告則否認了這一消息。那麼追高進去的有苦難言了。
二.再說說截止目前已經確定或者確定性很大的
①. 水泥板塊整合加速
此前天山股份公告發行股份購買母公司中國建材旗下水泥資產中聯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及中材水泥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預案,公司於8月10日復牌。
天山股份公告發行股份購買母公司中國建材旗下水泥資產中聯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及中材水泥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預案,公司復牌直接一字板。
有消息稱整合完成後,天山水泥產能躍居全國首位,角色由分散的子公司「各自為政」向統一治下的「核心資產」切換。
這原本倒是個確定性的行業整合消息,不過天山股份復牌後僅僅三個一字板,隨後就又陷入了反覆震蕩下跌的格局。一副利好出盡的樣子。而由於此前雨季影響,基建推動等因素,水泥這塊理應是更具有一定確定性的才是。
②. 軍工研究所重組來了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將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五院全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主承包商,北鬥三號系統剛剛在7月31日正式開通。本次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是航天科技集團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
機構認為航天五院此舉將應用衛星類提升至頂層高度,與傳統重點「重大工程」並列,如衛星網際網路、遙感、導航定位等應用衛星產業將得到發展資源的傾斜。
這是上周末期間出的一則消息,那麼對於軍工航天、北鬥這塊迎來利好。直接引燃了本周一航天、北鬥等相關概念股,中國衛星也是其中漲停個股中的一個。
然而就在本周一晚間,一則消息傳出,那麼第二天公司的上漲幅度也就沒有那麼亮眼了。
看來縱使重組和自身有那麼點關係,那也要找對公司啊!
……
除此之外還有:鬥魚、虎牙的合併,周一晚間已有消息傳出雙方已成立特別委員會,評估騰訊合併提議,小編認為合併可能性倒也不小,就是怎麼個並法。
以及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即將組建掛牌等消息。受於篇幅,小編也就不細說了。
總的來說以上提到的合併(重組)消息,不管是真的也好還是假的也好,消息一出大都對於資本市場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相關個股也大都出現了一定的漲幅。
不過究其原因,市場對於合併(重組)的一種青睞,認為通過合併(重組)有著做大做強的預期。市場自然是樂於追捧的。
不過對於其餘公司這也本是公司本身的一種商業行為,並沒有什麼過多的好探討其原因。而對於金融股券商這塊,合併歷史就悠久了,著重來談一談這一塊的合併原因。
合併傳聞頻現金融股
說到合併傳聞,光近期就有好幾家不只,而最後紛紛闢謠,假消息不斷,而為何市場對於此類消息總是樂此不疲呢?
我國證券行業發展經歷的四輪併購浪潮:分業經營、綜合治理、「一參一控」、市場化併購。整體來看,證券公司間併購主要目的是實現擴大版圖、提升實力、做大做強;其中比較典型的是申銀萬國收購宏源證券,中金公司收購中投證券。
而歷史上的合併案例倒也不少,再在當下一定的消息催動,自然市場資金蠢蠢欲動。
證券行業歷史重要券商間併購案例
自現任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上任以來,已經多次提出要多次提出證監會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上市融資和再融資,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面對我國目前券商行業集中度低、和國際巨頭有較大差距的現實,在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大趨勢下,推動行業巨頭強強聯手,未嘗不是政策鼓勵的方向。
對於中信系炒作為何屢屢不止,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歷史淵源,從名字上即可看出。十多年前中信建投由中信證券和建銀投資聯手組建,承接華夏證券破產之後客戶的交易,目前中信證券仍是中信建投的十大股東之一。
此外,兩家公司同樣是行業龍頭,總市值十分接近,如果合併成功將可以滿足市場對「航母級券商」的想像。
這也大概就是為何當下券商合併「澄而不清」的原因,因為市場這個傳聞最符合邏輯,市場給予了一定的想像空間吧。
寫在最後
現在的市場就是一有「合併」的風吹草動,A股市場就不論真假一頓狂炒,儘管涉及公司一再澄清,也仍難以判斷這些傳聞的真假。況且市場也不願意相信這些傳聞是假的。
於是有了漲停板,有了示範效應,板塊效應,也就有了市場的做多力量。那麼到底是有利用消息誘多出貨,還是的確是公司股價重拾升勢呢?
當下需要反思一個問題,小編認為就是國內金融機構要與外資巨無霸抗衡,通過合併來做大做強,是一條捷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周二晚間說到:中國資本市場全球化需三大助力,打造中國高盛並非單純兩大券商合併。
而是要通過1.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2.資本市場參與主體走向國際化、3.以及健全市場工具和監管制度才是重點,小編說的覺得不無道理,大家如何看待呢?
總的來說行業的併購傳聞在震蕩市中並不能對整個板塊帶來持續利好,提前炒預期不是十分明智,投資者還是要擦亮眼睛、理性投資。
來源:證券之星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