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火鍋唱著歌,
用的電是清潔電,
巴適!
▲跨越區域的清潔能源傳輸鏈條——「特高壓」
如今,一條條特高壓「電力高速路」將遠方的清潔能源「打包快遞」到我們身邊,為經濟社會發展、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不竭動力。
今天,我國特高壓大家庭即將迎來一位新成員——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這條將四川清潔水電源源不斷送往華東地區的輸電線路將於今日開工建設!
綠色發展才是硬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有序推進金沙江水能資源開發,推動金沙江流域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更好造福人民。」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
「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優化電力生產和輸送通道布局。」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我國已向國際社會作出了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明確了我國能源轉型的方向。國家電網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推動能源革命,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是國家電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
白鶴灘—江蘇工程是我國實施「西電東送」戰略的重點工程,是促進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重大清潔能源項目,是國家電網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又一創新型工程。
工程名片搶先看
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起於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止於江蘇省蘇州常熟市,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江蘇5省(直轄市),線路全長2087公裡,新建白鶴灘、虞城2座換流站。
▲白鶴灘換流站示意圖
工程額定電壓±800千伏、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總投資307億元,於2020年11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計劃於2022年建成投運。
工程強化科技創新,在世界上將首次研發常規直流和柔性直流混合級聯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研發應用能夠快速實現毫秒級能量平衡的可控自恢復消能裝置,將特高壓直流饋入由依賴電網轉變為支撐電網,緩解華東電網火電機組減少導致的電壓穩定壓力,大幅提升了華東電網受電能力。
工程受端的虞城換流站將成為世界首座採用常規直流和柔性直流混合級聯接線的換流站。
這個工程意義重大
建設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將為我國能源配置的版圖再添一條橫貫東西的電力輸送大動脈,對於優化能源配置、保障電力供應、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綠色發展、引領技術創新等具有顯著的綜合效益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推動四川水電大規模開發與外送
實施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大戰略。四川水電資源豐富,技術開發容量達1.48億千瓦,約佔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四川水電裝機容量784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
「十三五」期間,隨著四川水電繼續大規模開發,外送消納能力亟待提升,預計2022年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2億千瓦。白鶴灘水電站位於金沙江幹流河段,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計劃於2022年全部建成投產,其中,左岸、右岸各建設8臺百萬千瓦級機組,分別送電至江蘇、浙江。
白鶴灘—江蘇工程建成後,可以保證白鶴灘水電站電力大規模外送,促進四川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助力西部經濟崛起。工程還可利用通道的夏季富餘送電容量,每年增送四川豐期富餘水電40億~60億千瓦時,極大緩解四川棄水問題。
有力保障江蘇電力安全可靠供應
我國華東地區經濟發達,經濟總量大,用電基數大、比重高,未來新興戰略產業、新業態服務業將加快發展,加之人口向東部地區集聚,仍將是我國的負荷中心。由於一次能源資源匱乏,土地和環保空間有限,保障電力供應的壓力較大。建設特高壓輸電工程、大規模接納區外電力,是滿足華東地區電力需求增長並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根本途徑。
預計「十四五」期間,江蘇電力市場空間將超過1000萬千瓦。白鶴灘—江蘇工程投運後,輸電能力將達到800萬千瓦,可滿足江蘇當地經濟及負荷發展。該工程與華東已有特高壓工程配合,可充分發揮特高壓電網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優勢,提高江蘇清潔能源消納比重,增強電網水火互濟能力,有效緩解華東地區中長期電力供需矛盾。
暢通國內大循環服務新發展格局
特高壓電網投資大,產業附加值高,物質資源消耗少,中長期經濟效益顯著,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等優勢,可有力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上下遊產業發展,推動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穩投資、保就業、惠民生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投資估算,建設白鶴灘—江蘇工程,增加輸變電裝備製造業產值約180億元,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約100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可促進長江沿線各地的經濟增長,助力暢通國內大循環,有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促進環境保護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2014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關於印發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要求,加快重點輸電通道建設,加大向重點區域送電規模,緩解人口稠密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壓力。
目前,華東地區燃煤電廠分布密集,嚴重超出環境承載能力,按照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白鶴灘—江蘇工程投運後,每年輸送電力超過312億千瓦時,可使華東地區每年減少發電用煤14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42萬噸、二氧化硫25萬噸、氮氧化物22萬噸,顯著改善華東地區環境質量,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電網充分發揮「大國重器」和「頂梁柱」作用,加快電網創新發展,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服務綠色發展。
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十三交十一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達到4.1萬公裡,變電(換流)容量超過4.4億千伏安(千瓦),累計送電超過1.6萬億千瓦時,特高壓電網的資源綜合優化配置平臺作用充分顯現。
國家電網已成為全球併網裝機規模最大、電壓等級最高、資源配置能力最強、安全水平最好的特大型電網。
▼國家電網經營區內已投運的「十三交十一直」特高壓工程
國家電網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著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扛起國網擔當,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展現國網力量,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作出積極貢獻。
攀登科技創新高峰,
讓我們在綠色發展中
開造未來!